三絕密資料(1 / 1)

會議一共持續了兩個小時,每一位管理員都分配到自己的具體任務。除此以外,關於未來的社會體係、科學體係、經濟體係等等也都製定了粗略的的計劃。   在會議結束前,決策者們共同宣布了最後一件事:   胡濤、劉詩涵、範遠宏三人將由二級管理者升級為一級決策者。   這是最後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截止目前為止,能稱之為一級決策者的人僅僅隻有14人。而在過去的將近半個世紀裡僅僅隻增加了兩人,可是現在卻一次性提拔了三人,其中的內涵耐人尋味。   其實胡濤自己很迷茫,在得知自己晉升為一級決策者他首先的不是興奮而是思考。   為什麼會是自己呢?自己並沒有什麼突出的成就,也並沒有什麼廣大的背景,為什麼呢?   在略有些不知所措中,胡濤看著自己通訊裝置上二級管理者的權限上升為一級決策者。   他其實是想去找那些決策者弄得清楚的,但那群人似乎並不想給出過多的解釋,就這樣急匆匆的打發著他們離開。   ……   “恭喜啊,竟然晉級了,那麼以後你可就是我的上司啦!”   在返回的行程中祁銘際半開玩笑的祝賀著胡濤,胡濤倒是沒有什麼心情聽他開玩笑,他依舊在迷茫甚至有些擔憂。   對於能力不夠的人來說,過高的權限反倒是可能成為其負擔。   這一點他很清楚,而且他相信那些決策者也一定比他更清楚,隻是為什麼他們會這麼做呢?   成為一級決策者意味著胡濤有了更多的權限可以瀏覽到更多的資料,不過他現在依舊不能立刻閱讀這些機密資料。他的權限確實是足夠了,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的智能通訊終端的權限足夠。   達到一級的機密資料是需要在專門的保存儀器中進行瀏覽閱讀的,並且還有一係列的密碼以及全線檢測。   其實除了管理的人數多少,一級決策者和二級管理者最大的差距便是獲取資料的多少,尤其是那些出於核心的機密資料。   胡濤大頭透過窗外向著外麵的工程區域看去。   載人運輸汽車穿過一個又一個工程機械,原本看似龐大的車體在這些高達幾十米的鋼鐵怪物麵前也如同螻蟻般渺小。   汽車亦是如此,人類就更不用談了不過胡濤一行人沒有感受到恐懼有的僅僅隻是吃驚,僅此而已。   對人類來說他們確實很龐大,但不要忘了人類正是他們的發明者他們的創建者,即便他們再大也僅僅隻是人類文明的工具,為人類生產為人類奉獻!   來時的路同去時並不相同,運輸車轉了個彎從那條崎嶇的道路上行駛過去。這條路直通穀神星01號地下城,也是中央地下城。   修建地下城也是組織的首要任務之一,尤其是在中央會議召開以後,知道地下城的作用是用來承載逃亡的人類文明後胡濤對這些鋼鐵城市有了更深的敬畏。   由於科技水平的限製,運輸是最高航線速度僅僅隻有約20公裡每小時。且一路上都在顛簸,若非是股神經的引力遠遠小於地球,車上的幾人估計早就頭暈目眩。   “這車的穩定性也太差了!”   胡濤不滿的嘀咕道。   “已經好很多了,要知道十幾年前連電動運輸車都沒有,甚至連一些儀器運輸也是使用簡單的機械運輸方式。”   麵對胡濤的抱怨,祁銘際則顯得比是很知足。作為相對老的一批星際開發者,他是經歷過當時資源和生產力不足的時光的。   說到底還是科技不夠發達,原來目前連可控核聚變還沒有完全研究透,甚至連大規模的核聚變發電廠都建造不出來。   相比較於幾十年前,人類也僅僅是在核裂變引擎以及航空航天方麵有了一些勉強可觀的進步。   運輸車依舊不緊不慢的行駛在充滿工程機械工作的荒蕪土地上,距離它不遠的這是一座不算太高但卻極為寬闊的巨型鋼鐵大洞。   當胡濤從運輸車上下來時才真正感受到了它的闊達,這個洞是程25度角向下延伸的,裸露在地表的高度僅僅隻有不超過5米,但是寬度卻有將近百米!   從外界向下看去,僅僅隻能隱隱約約看到幾束微弱的光線從地底深處透露出來,就如同深邃的宇宙中透出的幾束恒星的光芒。   這應該是這個星球上最大的洞了,雖然是人造的。胡濤心裡想,隻是在見到過那些近百米巨大工業機械後,再次看到這樣龐大的深坑已不再有那種不可置信的驚奇感。   在他愣神之時,祁銘際走了過來拍拍他的肩膀並說到。   “就此別過了,希望以後還能與你相逢。”   胡濤看了他一眼然後點了點頭用稍有些不舍得的語氣說道。   “明白了,希望還能相遇吧。”   告別之後,胡濤徑直向著那深不見底的深坑走去,憑借著以及決策者的身份他一路上暢通無阻。   當前被分發的第一個任務便是盡快了解相關資料,關於人類文明遷徙的資料。不隻是他另外兩名新生的決策者也同樣首先接受到這一任務,畢竟充足的信息是作出決定的第一要求,如果沒有相關信息作為支撐那麼在周密的決定也是毫無作用的。   01號地下城是古神星上第一個建立起來的地下城,同樣也是第一個出現的大型建築以及目前最大的建築,在那幾名決策者的口中更是被稱之為文明中央地下城。   在計劃中,被建造完畢的地下城將達到占地麵積近一平方公裡!隻不過目前大部分的區域依舊處在施工中,隻有較少的一部分投入正常使用。   胡濤將要去的是地下城唯一也是最大的資料收集庫中,那裡按照人員的等級一共分為五層。最高層當然便是機密資料存放區域,也是他當前目標所在。   同地球上那些機密資料保護區相比這裡實在是有些簡陋,隻有一些基本的人臉聲音瞳孔識別係統,以及一些數字密碼鎖。   為了確保機密資料的安全性絕大多數的信息通過機械儲存方式進行存儲的,這也意味著想要閱讀需要手動去一個個打開儲存裝置。   這裡的空間不是很大甚至可以說是有些狹窄,即便有著一排排的儲存櫃佇立在其間胡濤還是一眼就看到有一個人影站在那   那人也察覺到動靜轉過頭來向胡濤看去,一直到這時他才認出那人就是範遠宏,同他一起晉級的一起位決策者。   “你好,我是胡濤。”   “你好,我是範遠宏。”   兩人幾乎同時做自我介紹,然後就都不再說話,場麵一時之間有些尷尬。   “沒想到你這麼快呀,這才隻過去不到五個小時呢。”   為了緩解尷尬,胡濤挑起一個話題同範遠宏聊了起來。   “那也不至於,其實我也就隻比你早到十幾分鐘而已。”   “額…那你在看什麼呢?”   “過去的一些過去的歷史,其實也沒什麼好看的,不過…”   說到這兒範遠宏語氣忽然變得有些凝重。   “它們有些奇怪,我現在也說不清楚,反正你看了之後就會明白。”   麵對著範遠宏的邀請胡濤沒有拒絕,走到他身邊接過相關資料仔細瀏覽起來。   這些歷史資料並不很詳細,甚至可以說有些粗略,但是其描繪的內容卻著實讓胡濤深思。   相關內容如下:   ……   公元2031年人類著陸探測器成功登陸穀神星表麵,這意味著人類已經有能力在太陽係內所有巖質星體上發射登陸探測器。   公元2036年第11臺登陸探測器成功著陸穀神星表麵,該探測器實現了載重100千克的星球表麵航行能力。但是在該探測器著陸成功後第二個月,該探測器與相關天文觀測站失去聯係,原因不明。   公元2037年第12臺登陸探測器成功著陸,但在著陸後第四個月與相關天文觀測站失去聯係,原因不明。   公元2038年第17臺登陸探測器成功著陸,經過了長達一年的研究和觀測,已確定具體區域是*,所有進入該區內的探測器將會受到強烈的信號乾擾斷開聯係。最新發射的登陸探測器具備了一定程度的自主程序,它將展開一場維持四個多月的與地球方向展開聯係的自主探索。   公元2040年第33臺登陸探測器成功著陸,在過去兩年的時間裡人類一共不間斷的發射了數十臺擁有自主程序的著陸探測器,以及近百顆無人探測衛星成功的將引起區異常的源頭找到了。那是一個奇怪的人造裝置,但可以肯定絕對不屬於人類造物且科技領先人類數萬年。   公元2043年人類第一次使用更高精度的觀測儀器對這個科技造物進行觀察,觀測結果是…(該信息資料已丟失)   公元2042年聯合國成立國際太空建設組織,同時在航空航天業投入大量資金。   公元2045年人類迎來了航空航天業的大發展,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核裂變反應小型化裝置以及核裂變推進器的出現使人類在向太空的進展中邁上一大步。   公元2046年銀河係粒子化危機被提出,而就在同年年末,借助外星文明造物的幫助以及大型天文望遠鏡對於銀河係的觀測數據下該危機理論被證實。   公元2048年在粒子化危機被證實兩年後星球流浪計劃被提出,再經過一個多月的商議過後,人類決定將古神星作為承載人類文明的星體,具體原因是…(該信息資料已丟失)   公元2049年經聯合國商議決定成立‘文明復興組織’簡稱CRO,同時嚴厲封鎖銀河係粒子化危機的相關信息,並號召大力發展航空航天業以及生物冷凍技術。   公元2069年人類開始在向古神星表麵投放大量工業設施以及相關人員,同年年末地下城和冷凍艙建設工作正式開始。   公元2077年人類建造出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宇宙飛船——引導者號,這意味著人類已經具備了最初級的宇宙航行能力,對接下來的運輸建設工作有著引領性作用。   公元2079年古神星全麵建設開始,文明復興組織參與總人數達到1100萬,組織內人員數量也達到近300萬。但相應的人類對於太陽係內其餘星體的探測活躍度降低了幾乎90%。   公元2084年,大型冷凍倉基本建造完畢,地下城以建設45%。聯合國及文明復興組織經商議後決定在兩年後正式開啟星球流浪。   (已更新至最新數據)   (部分知識未經證實,請理性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