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幸得2秘笈(1 / 1)

燕承安和陳圓圓辭別了慕容澄夫婦,離開了鏡湖山莊,到得倚香院時正是薄暮時分。   二人打馬徑直入內,因陳圓圓乃是“頭牌”,在倚香院裡地位舉足輕重,她的出入肯定是得了園中允許,而燕承安又是陳圓圓的貼身護衛,職責所在,自然也就無人過問了。   馳騁了一天,陳圓圓也有些疲倦了,燕承安下馬,將慕容家贈的提盒遞於陳圓圓,陳圓圓也不拒絕,欣然接過。   次日一早,燕承安剛洗漱畢,便聽有人叩門,開門看時,卻見是陳圓圓立在門外。   燕承安一怔,隻見陳圓圓手裡拎著昨日的那隻提盒,便將陳圓圓讓入房來。   陳圓圓進入房內,把手中提盒放於桌上,說道:“你看盒內放的什麼。”   燕承安道:“裡麵盛放的是程氏親手製作的糕點啊,怎麼了?”   “你看…,”陳圓圓說著打開了提盒。   原來,那提盒是兩層結構,第一層盛放著程氏作的棗花糕,第二層卻放著兩本書籍。   燕承安拿起這兩本書,見其厚度雖薄,但紙張已經發黃,顯然是年深日久所致。   燕承安見上麵一本封麵書著“點穴十三手”五個楷字,另一本則寫著“六合功法”四個楷字。   燕承安將兩本書隨手翻看一下,見那《點穴十三手》書內盡是畫的人形圖案,旁注說明及練習方法,那《六合功法》書內則密密麻寫滿了字……   燕承安一怔:這不是兩本武功秘笈嗎?鏡湖山莊的慕容澄夫妻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燕承安想著這事非同小可,不能兒戲,我必須盡快給他們送過去,弄清楚這件事……   當下,燕承安將自己的想法說與了陳圓圓,陳圓圓當即同意。   燕承安不敢稍停,匆匆將那兩本書包裹了,跨上馬直奔鏡湖山莊而去。   燕承安一路馳騁,到得鏡湖山莊,山莊門人接入後,見了慕容澄,說明情況,拿出包裹裡的兩本秘笈欲還給慕容澄。   慕容澄輕輕一笑,並沒有接過那兩本秘笈,而是安排丫鬟端來茶水,讓燕承安坐下,接著娓娓道來,給燕承安敘說了一件事情,燕承安聽了不由得目瞪口呆起來。   原來,這姑蘇慕容世家,並非一般的氏族大家……   他們的先祖乃是鮮卑貴族,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建立燕國,後被南朝宋武帝劉裕所滅。   被滅國後,慕容氏的後人們都謹記祖宗遺訓,自強不息,厲兵秣馬,準備復國。   可是復國又談何容易……   於是慕容氏的一代代後人們便致力武學,研創收集江湖中各種奇異武功,自成一派,然後在慕容氏一族中廣泛傳授,以期壯大威勢,統一武林,最終達成復國夢想。   然而夢想終歸夢想,慕容氏一族後人經歷數百年的努力,武學雖集大成,在江湖上聲名顯赫,一提姑蘇慕容氏,那是無人不曉。   可是世事無常,天道難測,滄海桑田,物換星移,慕容氏的後人們在江湖上打打殺殺了幾十代人,在恩怨情仇、殺伐紛爭中一代代人老去,又一代代人成長起來……   可是在經歷元朝之後,慕容家族卻慢慢的敗落下來……   究其敗落原因,還是因為與蒙元的統治政策有關,慕容氏自秦漢時期因屬鮮卑部族,世居蒙古西拉木倫河和姚兒河地區,魏晉時方逐漸遷入內地及中原。   元朝建立之後,實行民族分劃政策,蒙古人為打壓鮮卑一族,實行鐵血手腕,大肆殘殺慕容氏族,慕容氏在蒙元一朝逐漸人才凋敝,很多慕容氏貴族為逃避禍端,或散盡家財,歸隱山林;或廣置田園,耕讀傳家,不敢再從事武槍弄棒,研習武學。   至大明朝建立時,慕容一族的輝煌徹底成為歷史,已經沒有人在江湖上現身了……   慕容氏一族,雖然家道敗落,後人中已無再有人研習武學,出沒於江湖,但其數百年來積下的武功絕學和秘笈之類,卻被後人收藏起來,有些族人為不致祖宗的武學寶典泯滅消失,便在家族即將沒落之時或族人即將去逝之時,將存之百年的寶典秘笈轉贈給可信賴之人,燕承安便有幸成為了這種人。   當然,燕承安能幸得兩秘笈,也不是無緣無故的,也有一些機緣巧合的成分的……   首先,燕承安救下了慕容氏後人毛毛和小蘭,他這種純樸善良,舍己救人的精神感動了慕容一族。   其次,燕承安不為金錢所動,不為五鬥折腰,充分說明是個淡泊明誌、鐵骨錚錚的人。   再者,適逢慕容澄老母病入膏肓,慕容澄為使母親身體好轉,四處施舍祈福,以求逢兇化吉、健康長壽。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贈書一事主要還是慕容澄母親的意思……   這不得不說是慕容澄母親在彌留之際的一種生逢亂世、以求自保的智慧之舉。   所以,當燕承安將這兩本秘笈送於鏡湖山莊慕容澄時,慕容澄沁人肺腑的還是將書轉贈了燕承安。   燕承安不是一個無腦之人,當他理解了這姑蘇慕容氏的一番苦心之後,他將兩本秘笈重新裹好,告別了慕容澄,心事沉重的回到了倚香院。   燕承安既獲兩本武學秘笈,當然如獲至寶,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他先從《點六十三手》開始,日夜盤坐在房中研習,參悟其中精髓,不解時甚至剝去自己衣衫,詳加推敲演練,經過月餘,竟已大進。   這一日晚間,燕承安又將《點穴十三手》拿出來,他根據秘笈上所繪人體穴位,反復練習,不及半個時辰,便覺渾身酥麻。   燕承安止了練習,半躺在床上,他驀地突發奇想,拿出了第二本《六合功法》秘笈來看。   他打開此書,見扉頁之後寫著一篇繩頭小楷,大概百餘字,燕承安讀過之後,方知是當時作書人寫得一篇序文。   此序文道:方今天下四海鼎沸,烽火連天,江湖之上,腥風血雨,群雄皆滅,當是多事之秋,唯念先祖及宗族基業,不致失傳煙消,乃作此書,共計六本,故名曰《六合功法》,遺之後世,期後世子孫珍之重之,不負先人之望也……   燕承安見序文之後題著“大元至正十八年”字樣,不禁嗟嘆這書已存世三百餘年了。   感慨之餘,燕承安接著往後略略翻看,見其內書寫的皆是武學功法的修練要義,再往後,記敘便是“天樞內功”和“天樞輕功”的練習方法。   燕承安心中一怔,“天樞內功”和“天樞輕功”這到底是一門子什麼武功?   他又細細參詳一番,見裡麵功法新奇巧妙,文字雖是淺顯易懂,但真正習練起來卻感覺並不簡單。   這時,燕承安忽然來了興頭,他起身重新盤好雙腿,按著《六合功法》裡的“天樞內功”要義習練,小半個時辰之後,竟然感覺自己精神抖擻,身強力壯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