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各路好漢聚青山(1 / 1)

拳願 Lvcase 3397 字 2024-03-17

青山鎮坐落於大景北域的風之平原,因背靠白青山而得名。   自南向北穿越風之平原,翻過白青山,便是雪原地帶,也是雲國所在。   青山鎮是大景最北的鎮子,也是雲國客商翻越白青山後第一個抵達的鎮子。   也因此,青山鎮雖地處偏遠,但在雲國和大景之間往來的客商、遊歷的方士大多會在此停留。   眾多的商與客為物產不豐的青山鎮帶來了活力,從最早的十幾戶人家,到現在的兩千戶、數萬人,漸漸成為大景北域最重要的商業城鎮。   臨近七月十五,青山鎮愈發熱鬧了起來。   不止是來往的行商,從其他地區來的各種三教九流的人也在青山鎮聚集。   主要與三件事有關。   七月十五,自古以來就是慶賀豐收、告慰先祖的節日。大景以孝治國,以宗族平天下,歷來重視宗族祭典,七月十五當日還會在都城江流市舉辦國祭。上行下效之下,七月十五自然成了民間最盛大的慶典。   青山鎮地處北域,自建鎮以來就是雲景兩國客與商歇腳、散貨之地,七月十五正值豐收前後,正是往來貿易的好時機。白青山上的烏桕花也在七月十五前後盛開,花雖然有毒,但卻是上佳的咒術施法材料,近日聚集的三教九流中定有擅長咒術的術士。   這第三件事,便是黑龍教的第一高手君無邪邀戰當世第一劍飛月,約定七月廿在白青山逐日峰與一決高下。兩人都是不世出的高手,各路綠林人士問詢而來,隻為從兩位當世強者的對決中有所感悟。   七月十三。   青山鎮龍門客棧。   幾個商人打扮的人聚集在一起。   “今年的青山鎮可真熱鬧,三教九流的人都來了。”   馬上就有另一個人回應道。   “我聽說很多人是為君無邪與飛月決鬥一事而來”   “可不是,兩人都是江湖上不世出的高手,兩人決鬥必定是千載難見的大場麵……”   最先說話的商人抿了一口茶,一臉愁容,看了看旁人,說道。   “可別影響到我們做生意,我全家老小十幾張嘴,白青山路不好走,若是不能滿載而歸,怕是往後半年要勒緊褲腰帶咯。“   緊接著又抱怨起來。   “你說天殺的江湖人為什麼偏偏將決鬥的地點選在白青山,又偏偏將日子定在七月廿……哎。”   “噓,這可不興說,我聽說江湖中別管好人壞人,都是殺人不眨眼的主,我們這種靠走商營生的屁民可不敢隨便議論。怕不是全家不得善終,還得被扣上替天行道的帽子哩”   正在說話的商人看了看周圍,將頭埋得很低,繼續小聲說。   “我原來的鄰居就是因為醉酒後非議江湖人被人屠了滿門,犯人現在還逍遙法外呢。”   “竟有此事,可是我聽說江湖中人最講俠義,想來不會隨意殺人。”   嘭!   其中一個的商人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又趕忙抬頭看了看周圍,將頭也埋得很低,小聲說“狗屁的俠義,他們的隻講他們的俠義。”   “那,那些自詡為名門正派的又是什麼說法?”   “哪有什麼名門正派。江湖哪管你善惡是非,無非是殺人時的行事做派罷了。在我看來,都是些殺人魔頭,俠以武犯忌,犯忌啊”   這時有一個商人瞟了一眼門外,提醒道,“噓,別說了,他們來了。”   在座的另外幾人趕忙噤聲,一齊朝客棧大門的方向看去。   便看到幾批三五成群的人先後進到客棧內。   最先進來的一撥人,一幅道士扮相,穿著像道袍又不是道袍的衣服,黑白相間的袍子上寫著【聖君】二字,腰間一側掛滿了繪製好的符籙,另一側則掛著帶著木柄把手的大鈴鐺。   這些符籙也是有講究的。繪製所用的符紙是尋常黃紙,但繪製所用墨水並非尋常的朱砂、鬆煙墨,而是用烏桕花炮製的特殊墨水,因此符籙上的圖案呈現黑色且隱隱有藍色幽光透出。   從服裝不難看出,這幾名道士扮相的人來自於聖君堂,而聖君堂便是大陸上最大的咒術師組織。   想來這幾人便是為白青山即將盛開的烏桕花而來。   隨後又有三人進入客棧大堂。其中兩人一身黑袍,臉上戴著古怪的麵具,看起來像是某種野獸的麵骨,覆蓋在臉上隻有嘴巴露出,十分陰沉。為首之人卻是一幅儒生打扮,一身青衣,黑白皂靴,兩縷發絲順著臉頰垂下,腦後則是梳理整齊的螺旋髻,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腰間掛著酒葫蘆,手上拿著一柄折扇,頗有濁世貴公子之感。   三人進入客棧大堂,直奔正中的位子而去。為首的貴公子看了看角落裡聚集的幾名商人,又看了看前腳剛進來的聖君堂一眾,邪魅地笑了笑,打開折扇便坐了下來。   折扇上用正楷寫著兩個【無邪】兩個大字。原來三人是黑龍教的人,為首之人更是七月廿決鬥的正主之一君無邪。   客棧大堂漸漸熱鬧了起來。   鳴沙荒漠千林寺的百葉大師領著幾個沙彌在角落的位置落座,默默念起了經文。   大景王室衛隊羽林衛左將軍王伯當領這幾個千夫長則在靠近大門、不遠不近的位置落座,假裝飲茶時悄悄觀察起其他人。   其他的就是一些看不出勢力或是明顯是江湖遊俠的綠林人士,這些人或獨來獨往或三五成群,都在大堂內尋了處位置。   各路人士魚龍混雜,聚集在客棧大堂內卻靜的離奇。   大部分人在以餘光側目觀察旁人,也有原本就互相不對付的幾人劍拔弩張,但都在自己的位置不敢發出聲響。   唯有兩位與其他人不同。   第一位便是坐於大堂正中的君無邪,依舊是風輕雲淡的樣子,一邊把玩著折扇,一邊肆無忌憚地看著眾人。   想來必是有所依仗。   另一位便是最早在角落裡落座的的百葉大師,這位是真正的大德高僧,想來已到了不為外物所動的境界。   跟隨在一旁的小沙彌明顯修行還不到家,在人多起來後一直頻頻看向百葉大師,心中的緊張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