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當房來地當床, 頭枕鐵鍬夢家鄉。 兒孫若是能苦讀, 餘生情願睡橋上。 淩晨四點多鐘,喜歡晨跑的我在經過牡丹橋時,看到一位五十多歲的農民工,不知是何原因以天當房以地當床,獨自睡在牡丹橋上。 牡丹橋的北側,就是城市近郊或縣區農民工打臨工的聚集地。無論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炎炎,無論寒風肆虐還是大雪紛飛,他們在早上五、六點時就會在這裡等待,看是否有建築工地或需要裝卸的人來這裡雇人乾活。 看著這位頭發花白的農民工,躺在牡丹橋上的人行道上,身下鋪著一條臟兮兮的床單,身上蓋著不知被誰丟棄的薄被褥。涼爽的洛河風吹著他熟睡的身軀,而他在熟睡中生怕丟了自己養家糊口的大鐵鍬,頭枕著鐵鍬並側著身子發出熟睡的打呼聲。 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他卻能睡得如此香甜,好奇的我又走近看了看,他滄桑的臉上在睡夢中似乎還帶著一絲微笑。我猜想,這位不怕吃苦受累的農民工,睡夢中一定是在期盼自己的兒孫能發奮讀書,隻有這樣才能改變家庭的貧困和他們自己的人生。若是兒孫能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哪怕自己的餘生都睡在橋上,他也是心甘情願的。所以,他的臉上才會有了哪一絲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