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世蕃、文華二人在柳泉居二樓雅間中等候品嘗酒席,不多時,夥計將菜肴一一呈送上來,有荷花燕菜、雲片鮑魚、果料魚骨、金絲海蟹、火爆腰花、拔絲蓮子及精製麵點銀絲卷、豆沙包等,又端上來一壇子玉泉佳釀,二人便推杯換盞,吃了起來。 席間,世蕃把自己的主意一一道來。他告訴文華:“家父為人刻版,不易接近,但他與家母感情甚篤,凡是家母說的話,家父不無聽從。所以,如今你隻需設法與家母多親多近,討得她老人家歡喜後認作乾娘。你為人機巧,八麵玲瓏,這件事肯定做得到。而後我再從中周旋,不愁家父將來不對你另眼看待!” 文華聞言大喜,就要與世蕃結為兄弟。世蕃應允,當即向店東要來《大統歷》查看,恰好今日便是吉日,於是吩咐店東進行準備。店東趕緊到後院把自己住的上房堂屋收拾乾凈,又去近鄰借來一幅《關帝聖君像》掛好,桌上擺放豬肉、魚肉、雞蛋,地上擺下兩隻拜墊。這邊世蕃、文華兩人寫好《金蘭譜》,走到堂屋來進行結拜。 桌上兩隻大碗裡已倒好了酒,世蕃從店東手中接過活公雞和一柄牛耳利刃,“噌”地一刀將雞頭割下,便將雞血在兩隻碗裡各淋了一些;雞身遞給店東,抬起空著的手來,用利刃在食指指肚上隻一刺,血珠就冒將出來,他又在兩隻碗裡各滴了兩滴。做這些時他麵無表情,更沒有絲毫遲疑。倒是一旁看著的文華隻覺得頭皮發麻,腿肚子發軟。 世蕃把刀遞給文華,同時麵露毫不掩飾的嘲諷之色,意思是說:“怎麼樣,害怕了吧?” 這倒促使文華把心一橫、牙根一咬,舉刀在自己手指上也來了一下,頓時覺得疼痛鉆心。他顧不上許多,趕緊把血滴在碗中,這邊店東也忙用乾凈紗布條幫他把傷手指包紮停當。 接著二人敘齒、飲酒、盟誓、八方跪拜,自此算是成了異姓兄弟。 回家後,世蕃將衣料呈送給母親,乘機講述了與文華相識與結拜經過,誇贊文華人品、才學如何出眾,家中如何殷實富有;又說雙羊尊是文華精心挑選孝敬“乾爹”的,隻是父親為人刻板、謹慎,如此貴重之物未必肯收,請母親代為保管,孩兒找機會再向父親稟明。同時,也請母親在父親麵前替文華多說幾句好話。那世蕃是歐陽氏的心頭肉、命根子,從來說一不二。今日聽兒子說結拜了個知心過命的好兄弟,自然是替他高興,所提的要求也一股腦地答應下來。等嚴嵩公乾完畢回來,世蕃將柳泉居送來的酒席整治一番,請父親品嘗,隻說是同好朋友到城裡遊賞,品嘗了這家的菜肴。店東家久聞父親書法高妙的大名,特備了一桌酒席送來,想請父親品嘗後給題寫一幅店名匾額。嚴嵩聽了也很高興,酒足飯飽之後鋪展宣紙、飽蘸濃墨,揮毫寫下“柳泉居”三個大字。世蕃待墨跡乾透,仔細收卷、包裹好,讓家人嚴忠給店裡送了過去。 到次日,文華便來拜見乾娘,禮物自然又帶了不少。歐陽氏見了他,雖覺得相貌、神態都不討人喜歡,但談說了一會兒,感到果然如兒子所說,這人能說會道、幽默詼諧、八麵玲瓏、善解人意,倒是越處越覺得有趣兒。那文華討好賣乖是無師自通的好手,歐陽氏喜歡什麼、心裡想著什麼,他察言觀色,回回都猜個八、九不離十,並很快就讓乾娘如願以償。這麼處了沒多久,歐陽氏還真就把文華放在了心上,若是忽然有一日見不著,倒覺得有幾分別扭似的。 另一方麵,文華按世蕃吩咐,在學業上更加用功。他才具本就不俗,如今再加倍努力,連著寫出幾篇花團錦簇的文章,書寫功力亦大有長進。負責教學的博士看著高興,直接把這些佳作呈送給嚴嵩,並把這位“得意門生”稱贊一番。 嚴嵩看過文章後也十分欣賞。本來他對這名學生印象頗為不佳,一是他相貌與氣質均屬下品,沒有為官做宦者應有的浩然之氣,叫人看不上眼;二是他還熱衷於鉆營,這更加令嚴嵩感到不快。前一陣這名學生曾來拜謁自己,還送上禮物。原本送兩包茶葉(如果裡邊沒有別的夾帶的話)也屬正常,但由於有反感情緒在先,加之嚴嵩生性謹慎,為防止他日後得寸進尺“順竿兒爬”,嚴嵩便乾脆讓對方吃了個“閉門羹”。沒想到今日這幾篇文章大出意外,令嚴嵩對文華刮目相看,感到此人並非隻是個盈盈茍且之徒。於是在晚間的餐桌上,他便頗為感慨地談起了此事。 世蕃見時機成熟,開言說道:“父親,近日孩兒與此人也多有接觸。據孩兒觀察,此人看似其貌不揚,實則腹內錦繡,心機深重,敏感精細,玲瓏善變,是個不可多得的怪才,日後必有大用!” “嘔,孩兒竟有如此評價?”嚴嵩此時已非常重視兒子對問題的看法。 “沒錯。因此孩兒已與文華八拜結交,望父親也能接納這個義子乾兒。”世蕃點點頭道。 歐陽氏也連忙在一旁幫腔:“蕃兒說的沒錯。文華這孩子來過幾次,又懂事又會說話,我們娘兒兩個還真的挺投緣分的!——嘔對了,他還專門給你買了件禮物,我給你拿去。”見兒子朝她使眼色,她一邊說著一邊起身,由丫環秀娟攙扶著朝臥房走去。 不多時,她們倆合力捧著個紫綢子包袱出來,世蕃也趕緊過去幫忙,將包袱放在桌上解開,露出那隻雙羊尊來。 世蕃道:“這隻尊是文華兄為了孝敬您,托古董商輾轉搜尋了多日才得到的!他說因為這是件商朝的敬神酒器,您作為京師國子監的祭酒,擁有這件酒尊是最為吉祥不過的。他對您的一片孝心由此可見一斑吶!” “嗯——!”嚴嵩不由得連連點頭,臉上已是充盈了滿意之色。 晚飯吃到尾聲時,嚴嵩說道:“……蕃兒啊,既是文華孝心可嘉,你讓他來家吃頓飯,為父也有些話要對他說。” 自此嚴嵩算是認下了這個乾兒子。也如歐陽氏一樣,相處越久,他越覺得文華在方方麵麵都很讓他舒心。比如執禮甚恭、聰明穎悟、辦事精細、信息靈通、頗知進退等等,總之是個很有靈氣的年輕人。於是他在文華身上用了心思,要在學業上仔細栽培、調教一番。他指點道,國子監監生所用教材雖隻有《禦製大誥》《大明律令》《四書》《五經》《性理大全》《說苑》六種,但其總體量卻卷帙浩繁,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不易理出頭緒以成一家之言。所以,必須找到一個突破點深鉆下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這個突破點就是《性理大全》中的《家禮》(注)這本書!因為當今聖上最重禮儀,多有革弊鼎新之舉。而家國一體,國禮乃家禮之綱,家禮乃國禮之基。如能將家國禮儀之間的關係論述透徹,建言獻策,從而為聖上崇禮、弘禮之政張目,則必收獨辟蹊徑之奇效!而且這篇論述適應性廣,即可應國政國策之題,也可應民風教化之題,還可應綱常倫理之題,可謂是以靜待動,進退豁如,總能立於不敗之地。 這一番點撥精辟透徹、入木三分,如同酷暑天當頭淋了一桶涼水般暢快,令文華茅塞頓開。嚴嵩又勸他明年不必急於下場應試,因為準備不周倉促上陣,即使僥幸考中也很可能名次不高。落個外派為官或分到冷僻衙門,必然仕途蹭蹬,難有發達之日。若是再等一科,將學業錘煉紮實,胸懷錦繡,則下場後必將勢如破竹、馬到成功,名列前茅!到時候進入翰林院,或者派入部、府、寺、監等朝廷重要部門,整日在皇上跟前抻頭露臉,那升遷發跡的機會豈不俯拾皆是?! 文華知道,乾爹當年應試高中第五名,直接進入翰林院,所以告訴自己的都是切身體會、金玉良言,於是欣然從命,沒有參加轉年的春闈,而是繼續發奮苦讀。光陰似箭,白駒過隙,轉眼三年過去,文華下場應考,果然高中了個探花。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家禮》是朱熹所著的禮學著作,根據當時社會習俗,參考古今家庭禮儀而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