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不禁開始歪歪理想中的小院。院兒裡種一叢青竹,幾棵芭蕉,挖個小小的池塘養幾尾錦鯉。做一個假山,種上苔蘚和菖蒲,擺上亭臺水榭,擺上穿著蓑衣戴著鬥笠的釣魚翁和兩隻共舞的仙鶴。院裡鋪上青石板,擺一張老木矮桌,一把躺椅,一個燒著水的風爐,桌上泡一杯清茶,還有一本書。再養一隻貓咪,看它懶懶的躺在離著不遠的地方。 如果空間可以改造,半夏希望有一天能夠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讓它慢慢變成自己的理想家園,心靈港灣,能夠讓自己盡享一個人的情歡。 鏟子雖然破舊但還算結實。半夏試著鏟了一下地麵,咦?能夠鏟的動,那就繼續,一下一下,很快就將一塊隻有A4紙大小的地麵翻了出來。半夏回到茅草屋把那根帶進來的蔥和香菜拿來,種到剛剛翻出來的土地上,打半桶水簡單澆了一下。還挺像那麼回事,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種活。 “叮,宿主自行探索空間種植功能,獎勵積分10,金幣10。由於自行開墾土地未納入農場程序,沒有時間疊加功效”。 半夏非常開心,即使自行開墾的土地不能加速植物的生長速度,隻要允許種植,就能夠慢慢改造這一方天地。 看看時間,半夏害怕老爸老媽突然進來,就閃出了空間。 上一世,半夏初中畢業後,終於不用再學習那些課本知識了,就可著勁兒的玩,白天出去和朋友約,晚上回來就是追劇。直到半夏結婚有了自己的孩子,隨著孩子的成長,家裡就再也不看電視了。一到晚上下班回家,吃完飯的三個人就是看書的看書,學習的學習,刷手機的刷手機,各乾各的,互不打擾。 半夏覺得追劇什麼的真是太浪費時間了。而且自己又對未來有了一個大概的規劃,從今天開始,就要看書學習了。拿出從圖書館借來的黃帝內經,一頁一頁翻看起來。 時間一晃就到了晚上十點半,半夏和父母各自洗漱完畢,就躺下了。空間等級太低太簡陋,還不能去裡麵休息。半夏上好早上五點的鬧鐘也睡了。 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半夏照例先進空間,給白菜澆水,然後站樁,做功,打拳,一套動作下來,半夏覺得身體的協調性比昨天強很多,微微出了一層汗,渾身舒暢。又提了半桶水,出來給老爸老媽燒水做飯。用空間水做出來的早餐,再次收到一連串的誇贊。 昨晚分手前三人約好,早上八點在沐雨家集合。 沐雨的姥姥曾經是資本家的大小姐,後來家道沒落,隱姓埋名,也就把曾經的輝煌藏在心裡不再提起。畢竟不是小門小戶,即使生活再艱難,她還是堅持對孩子們的教育和培養。沐雨的大舅參軍入伍,參加過解放戰爭,後轉業到地方。二舅當了一輩子教師,其書法繪畫在當地都頗有名氣。 三人自然不能浪費這麼好的學習資源。昨天晚上沐雨就打過電話給二舅,提出想和好朋友一起去他那學習書法的要求。二舅表示同意並敲定了每天上午八點半到十點半去他的畫室上課的安排。 半夏帶上準備好的菊花茶,來到沐雨家,見子衿也到了。沐雨說:“昨天和我二舅說好了學書法的事情,今天上午咱們就去吧。以後咱們也是每天上午上書法課,下午一起看書,晚上再學遊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