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肖飛無論怎麼也想不到,太平教造反的頭目會是張角這種看起來毫無目的的人。 但無論怎麼,太平教起義已是既定的事實。 如今首要大乾首要的就是調集全軍,在極短的時間內,撲滅黃巾軍! 隻要黃巾軍在短時間內被撲滅,那麼大乾就還是那個天武大陸五大皇朝,江山無憂! 而相反,若是大乾在平定黃巾軍的時候,一旦露出頹勢。 那麼,大乾內外無數的野心家就會立馬聞風而動。 到那時,大乾才是真正的站在了存亡邊緣。 現在的黃巾軍別看聲勢浩大,但不過是無根之萍。 大乾真正懼怕的是黃巾起義背後的那群推手。 任何皇朝,無論有曾經有多強盛,暗處裡也總會有反叛勢力的存在。 這無關這個皇朝是否國強君賢,而是因為人的野心是永無止境的。 若國勢強盛,那些反叛勢力自然會繼續暗中潛伏,不敢妄動; 可若是國勢衰微,在無數野心者的推動下,反叛勢力會如同雨後春筍般接連不斷的冒出來,殺之不盡。 大乾自定鼎天武大陸至今已歷五百餘年,造成的殺戮又何止百萬。 死在大乾皇朝無情鐵蹄下的不止有敵人,自己人也有不少。 如今大乾之內不滿朝廷的勢力雖多,但力量卻過於分散,且質量參差不齊。 雖然可能會給大乾帶來一些麻煩,但是卻不能動搖其根基。 但若是有人能將這些勢力凝聚成一股繩的話,定然可給予大乾這顆枯樹致命一擊。 而現在這個人出現了,他就是天平教主張角。 ... 而另一方麵,大乾皇帝司肖飛為了盡快鎮壓大乾五州各地黃巾,避免整個大乾天下形勢進一步惡化。 全力組織良將,派遣精兵前往大乾五州鎮壓各地亂事。 經過多方謀劃,大乾朝廷決定兵分三路前往平叛。 分別由大乾的三位戰神率領大乾大軍負責大乾中域五州戰事,其中兩位戰神各自領十五萬大軍,從乾都側翼的兩座關卡出發。 前往鎮壓已經向外擴張的張寶與張梁二人。 而中軍則在最強的那位戰神的帶領下,領二十萬大軍,前往潞州戰場與張角主力周旋。 而單說黃巾這段時間裡來,在加入的黃巢、孟虎王與孟章之後,原本應該倉促起兵的太平教在他們的手裡迅速完善了一些不足之地。 這段時間黃巾不單單被動的接受各個幕後黑手的各種輸血,還積極努力向他們請教軍隊的訓練方法等屠龍術。 而因為種種原因,黃巾背後的那群人都是見不得光的,不好向太平教直接派出軍事援助。 但太平教在黃巢的指示下,卻向他們背後的那群人那裡要來了許多有戰爭經驗的退伍老兵或者傷兵。 這些來到太平教之後,配合剛剛到來接手雲王府力量的孟章對著黃巾軍一頓操練。 讓原本一團散沙的農民軍好歹有了一絲正規軍的影子,比起剛剛開始的黃巾何止強了千百倍。 而黃巾軍剛剛起義的時候也不負眾望,哪怕孟章等人沒有直接出手。 但黃巾軍還是憑借著最基本的素養以及人數眾多的優勢,將大乾那群武備鬆弛的郡兵打的丟盔棄甲,狼狽不堪。 隻有少數人往後撤了出去,其餘人要麼隨著城池一起被俘,要麼直接被送去見黃天了。 因此,歷史上的黃巾終究不是如今的現實,身處潞州總部的張角因擔心向外進軍的張梁經驗不足,怕其不如朝廷征戰多年老將之老辣。 故而派其弟子黃巢與山獅駝還有孟虎王前去輔佐張梁與張寶。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黃巾軍雖是由平民組成,且兵甲嚴重匱乏,戰鬥力低下,卻禁不往其人數眾多。 依靠人海戰術,大乾軍隊雖全力守城,但各大城池仍然汲汲可危。 直到大乾朝廷三路大軍的到來,與黃巾軍大部隊在大乾帝都所在的乾州南麵的潞州與兩翼的瑞州、武州對峙起來。 正麵戰場:張角親領上百萬大軍,與孟章一起與朝廷的滅國大將-仇龍騰對峙於潞州。 左麵戰場:張寶率領數十萬大軍,與黃巢與山獅駝、張從龍一起跟朝廷禁軍戰神-譚夢君對峙於瑞州。 右麵戰場,張梁率領數十萬大軍,與孟虎王一起與朝廷大將沈智安對峙於武州。 而孟章也不愧是基統104的聖級統帥,在仇龍騰帶著大乾大軍奔赴潞州之後不久就在潞州北方的那一帶設伏。 憑借著黃巾軍的人數優勢,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一戰打沒了乾軍的五萬人,打贏了和大乾正式開戰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 戰績雖然無比輝煌,但黃巾軍也傷亡了近十幾萬人馬。 隻是身處黃巾總部的潞州黃巾軍卻依舊還有數十萬,而且又在從眾之中招募青壯十萬編入軍隊中,兵力已恢復的差不多了。 黃巾軍可沒有軍餉,而且隻要有糧草就可以作戰,而且預備兵員也非常充足。 但是大乾朝廷的大軍可是要發軍餉的,真這麼消耗下去的話,失去了中域三州的大乾可禁不住這麼耗。 最關鍵的是大乾朝廷通過這一戰也知道了,黃巾軍並不像自己想像中的的那麼羸弱。 他們雖然裝備簡陋,但是卻經過最基本的訓練,而且抵抗意識也非常頑強,想要迅速剿滅黃巾軍。 以這種情況來看,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今的仇龍騰手上雖然還剩下十幾萬人馬,並且個個精銳。 但想要憑借這些人拿下孟章統領的數十萬悍不畏死的黃巾軍,無疑是極其困難的。 無奈之下,仇龍騰被迫轉入守勢一邊就地補充兵員,一邊開始準備據城而守,開始打防禦反擊戰。 雙方在這三州之間交手不下數十次,互有勝負,戰局也逐漸陷入僵持階段。 大乾大軍在正麵潞州戰局不順,這不禁讓大乾朝廷憂心忡忡,不過其他兩個方向的戰況卻更加激烈。 禁軍之中儒家出身的譚夢君碰到同樣儒士出生的黃巢,雙方之間的摩擦可謂是激烈無比,左麵戰場的瑞州成了兩人之間的主戰場。
第三十四章 交戰(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