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潁川之戰(1 / 1)

549年4月,潁川長社城(河南長葛市)。   東西魏圍繞著潁川,已經爭奪一年多了,慕容紹宗拿王思政一點辦法都沒有,這王思政真是硬骨頭,孤軍深入敵境腹地,堅持了如此之久。在防守方麵,王思政、王羆以及韋孝寬三人,應該是當時天下最傑出的守城人才了。   期間,高澄派了好幾次援兵來,也無濟於事。   1.水淹長社   “這長社堅不可摧呀,我等已圍城一年有餘,必須找到一個突破口才行。”慕容紹宗仰望城墻,捋著胡須嘆息道。   “是呀,紹宗兄,這強攻肯定是不行,隻會徒勞增加傷亡。”劉豐答道。   “二位兄弟,先別想了,來來來,先喝口茶解解渴,攻城之事也不急在這一刻,他王思政是甕中之鱉,跑不了!”高嶽笑著,命人把茶水端了上來。   慕容紹宗道:“你倆喝吧,我喝不下。”   “好茶,好茶!”劉豐接過茶,一口抿下去,贊口不絕。劉豐定睛一看,看到了杯子上的茶垢,笑著說:“太尉,茶倒是好,就是這杯子有點臟嘛。”   高嶽道:“豐生,你就別挑剔了,這圍城一年,士兵們精疲力盡,誰還有心思有功夫去把杯子洗乾凈,有得喝就不錯了。時間一長,水滴石穿呀,這杯子也就成了這樣······”   “對呀,水滴石穿!二位,我們可以用水淹城呀。”劉豐放下茶杯,跳了起來。劉豐一席話,讓高嶽、慕容紹宗二人眼前一亮,他接著說:“這長社城離洧水不遠,隻要我們在水上築壩,水淹長社,就算是它城墻再堅硬,也得被泡爛。”   “好!咱們就給他來個水攻!”慕容紹宗、高嶽二人拍手叫好。隨即,東魏軍就開始了水利工程建設,人手多,大家齊心協力,沒幾天,這洧水大壩就建成了。   聽說東魏軍要水淹長社,王思政著急了,及時向宇文泰匯報了最新戰況。   “哼,當初王思政不是承諾我,說什麼‘敵人水攻,一年之內不需救援’麼?怎麼,敵人才開始修水壩,他就慌了?”聽了前方戰況後,宇文泰很生氣。   “丞相,這王思政不聽朝廷詔令,一意孤行,致使我大軍陷入危機······”   “王思政多次拒絕朝廷派遣援軍,恐怕是有侯景之誌,還請丞相定罪,方能彰顯國威。”   百官議論紛紛,對王思政都有意見,宇文泰隻是默默看著大夥,一言不發。   “胡說,王思政功勛卓著,而且兩袖清風,這是咱們大魏的功臣,你們怎麼能落井下石?”   “嗬嗬,為人臣子,一不要錢,二不要權,三不要美女,他想乾什麼!他王思政不是侯景是什麼?”   聽到這裡,宇文泰皺起了眉頭。是呀,人生一世,為的是什麼?這王思政啥也不要,那是想要人心麼?想到這裡,宇文泰不禁後怕起來,他一直不相信覺悟,隻相信製度,他也一直靠各種經濟、政治、軍事改革才走到今天這一步。無論如何,王思政實際上已失去了控製,這一點毋庸置疑。   等大家退下後,宇文泰單獨留下了趙貴。   “元貴,王思政孤懸敵境,朝廷鞭長莫及,你帶軍去一趟,具體怎麼處理,你看著辦吧。”   “丞相放心,趙貴明白!”   趙貴是宇文泰心腹中的心腹,盡管軍事能力不那麼突出,但在忠心一塊上沒話可說,宇文泰讓趙貴便宜行事,全權負責增援事宜,也就是說:能撈到好處,那就去救援;如果不能,那就放棄。   水火最是無情。東魏兵引水灌城,憑你的石頭再堅硬,你的土木部分總會被沖垮泡爛。高嶽見狀,下令把士兵分成十個小隊,輪番乘船靠近城墻,朝城中射箭進攻。這樣一來,東魏兵能得到很好的休息,進攻勢頭卻不減;西魏軍疲於應付各處缺口,忙得根本停不下來。   “報告將軍,大水已漫入城中······”傳令兵前來報告。   “慌什麼!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敵人放水,你們就怕了?”王思政正在城頭指揮堵水工作。突然,一直飛箭射中了王思政的胳膊,隨從大驚,表示要把他抬下去治療。   “閃開,這點小傷還需要什麼治療,戰事吃緊,我不能退下。”王思政嗬斥著,左手按著傷口,右手把箭直接從手臂上拔了下來,箭頭已經射穿鎧甲,進入身體三寸有餘,觸及到骨頭。王思政扯下戰袍,將傷口胡亂包紮起來,繼續指揮戰鬥。   一會兒後,渾身是水的帳下都督駱訓上前匯報:“不好了,將軍,各營的戰備物資都被淹了,大家做飯的家夥事也泡在了水中······”   “即刻傳令,讓將士們把武器鎧甲轉移到城中高處,其他人隨我來。”王思政帶著眾人,巡視各處營地。探明情況後,王思政下令讓大家把灶臺架在高處,將鍋爐懸浮在半空中燒火做飯,以避開洪水。   2.紹宗殞命   “兄弟們,咱們遠離故土,來這裡不是享福的,我們的使命就是為國為民,守好每一寸土地。現在,我們被大水包圍了,每個人都泡在水裡,敵人試圖以此擊垮我們。但是,人可以被擊倒,但不能被打敗,因為我們是男人。是爺們兒,就跟我一起戰鬥到底!”王思政開始了他激情澎湃的演講。   西魏軍就像打了雞血,個個亢奮異常,表示要和敵人乾到底。就這樣,西魏軍大腿以下都泡在水裡,個個站在水中吃飯,死扛到底。另一邊,趙貴帶領的兩萬增援部隊,達到穰城(河南鄧州市)後就停下來,他對外的理由是,長社一帶已是水鄉澤國,恐怕已淪陷,去了也無濟於事。   實際上,慕容紹宗對西魏的增援,早就做出了安排,他已派出斛律金、彭樂、可朱渾元等人在路上伏擊趙貴,趙貴如果貿然前進,恐怕是兇多吉少。   聽說趙貴的援軍停止了前進,慕容紹宗大喜:“看樣子,王思政已成為棄子,宇文黑獺把他放棄了。潁川必是我軍囊中之物。走,豐生兄弟,咱們去考察考察,看看長社城還能堅持多久。”   “老弟我正有此意。”劉豐也是興致勃勃。兩人同坐一條船,環繞長社城開始巡視。慕容紹宗背著手,乘著風,誌得意滿,朝著勝利駛去,朝著他人生的巔峰駛去。十幾年了,慕容紹宗太渴望成功了,男兒在世,唯有功名利祿忘不了,身為軍人就應該為國爭光,建功立業始終是人生的最高目標。   “紹宗兄,如今大功即將告成,被高王雪藏多年,總算是大器晚成,哈哈。”劉豐笑道。   “豐生,你不遠千裡投奔高王,也算忠心耿耿,今天,咱們二人要共同見證這來之不易的勝利。”微風吹著慕容紹宗灰白的胡須,他回顧著這大起大落的一聲,不禁感慨,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擊退叛賊侯景,收復河南大地,打敗西魏名將王思政,這是何等豐功偉績,而他慕容紹宗正是是全部榮耀的集成者······   正想著,天色突變,東北方向刮起了莫名其妙的狂風,劉豐大叫一聲“不好”,戰船開始搖晃起來。這場暴風突如其來,天地都昏暗不清,哪兒也看不見。隻聽“咯嘣”一聲,船上的纜繩斷了,風帆也落入水中,船槳根本無濟於事,戰船動力係統癱瘓。火上澆油的是,這艘船像是著了魔一樣,被風徑直吹向長社城邊。   “將軍快看!”   王思政順著駱訓手指的方向看去,發現了慕容紹宗及劉豐二人,他在東西魏朝廷都呆過,對這兩人不陌生。   “太好了,天助我也,哈哈,這是敵軍首腦,快,給我用鐵鉤!”   洧河水勢很大,水麵距離城頭不過兩米,城中的長鐵鉤很容易就把東魏的船給勾住了。慕容紹宗、劉豐二人可不打算做俘虜,就準備要跳船。王思政一看二人要跑,也不管那許多,直接下令放箭。   一時間,亂箭齊發。千鈞一發之際,慕容紹宗、劉豐二人沒來得及道別,沒有半句話,一頭向水中紮下去。這慕容紹宗從小在北方草原生活,馬背上長大的男人不會遊泳;再說了,即便是會遊泳,這麼大的洪水,哪裡有你逃生的機會?慕容紹宗在陰溝裡翻船,就此結束了自己絢麗而短暫的一生。   “紹宗!紹宗!”看到朋友在水中掙紮,劉豐大聲呼喊,無濟於事,慕容紹宗停止了掙紮,失去了生命跡象。劉豐確實會遊泳,朝著不遠處的土山遊去,土山近在咫尺,仿佛隔著千萬裡,他不僅要抗拒洪水的阻力,還要提防躲避城頭的飛箭。一個聲音不斷在他耳旁響起:不能死,不能這麼窩囊地死掉。   劉豐用盡全身力氣,最後還是爬上了土山。正以為逃過死神的追擊時,劉豐隻覺得背上一陣刺痛傳來,他口吐鮮血,大叫一聲,倒在了血泊中。等高嶽收屍的時候,發現劉豐的後背上射入了七支箭。   就這麼一場莫名其妙的風,改變了戰局,東魏軍兩名戰將死去,士氣大減。高嶽下令,鳴金收兵,停止進攻,第一時間將潁川戰事報告給了高澄。   3.思政末路   最近高澄在忙什麼?忙著改朝換代呢。4月19日,在高澄團隊的策劃下,高澄如願以償被元善見封為齊王、大將軍,兼任相國,並賜予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殊權力。熟悉權臣奪權套路的人都知道,高澄這就是要準備當皇帝了。   元善見賜予這些權力的時候,高澄象征性地去鄴城推辭,並且召集群臣商議,這樣做是否合理。“當然不合理!天下人心還懷念大魏,高王萬萬不可行僭越之事!”陳元康不識趣地走出人群,大聲地表示抗議。作為荀彧的鐵粉,陳元康效忠的是大魏,而不是高澄這個亂臣賊子,更不希望高澄建立所謂的齊國。   曾經的心腹如此反對,公然駁自己麵子,高澄很不爽。領導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崔暹一看不對勁,大聲嗬斥道:“陳長猷,你該不是沒睡醒吧,怎麼說這種胡話?來呀,掌嘴!”幾個侍衛沖過來,對著陳元康“啪啪”幾個打耳光打過去。高澄隻是在一旁冷冷地看著。   畢竟是同僚兼好友,崔暹害怕高澄一氣之下把陳元康宰了,急忙推薦陸元規為大行臺郎中,以分陳元康的權力。高澄沒有猶豫就同意了。既然你不聽老子的話,那就去坐冷板凳吧。“大王,萬萬不可呀······”陳元康被侍衛拖下去了,口中不停叫罵著。   幾天後,慕容紹宗、劉豐殞命戰場的消息傳來,高澄一臉尷尬,久久說不出話來。   本打算憑借著擊退侯景的功勞,搞一個“新官上任三把火”,來個大換血,辦成老爹高歡想乾卻無能為力的事情。這下倒好,最依仗的慕容紹宗都戰死了,高澄一時間消沉下去,他開始懷疑起自身能力起來,他想起了陳元康。   陳元康賦閑在家這幾天,想通了很多問題。識時務者為俊傑,何必在一棵樹上吊死?自己其實並不反對高澄當皇帝,反對的是高澄在不恰當的時機當皇帝。   想通這事兒後,趁著高澄召見的時機,他語重心長地進言道:“大王,您自從輔政以來,沒有建立大的功勛。雖然擊破了侯景,這不過是平叛,不是擊退強敵,算不得功業。慕容紹宗、劉豐兩位隻是死於意外,我軍對潁川依舊擁有絕對優勢,一鼓作氣拿下長社城,這才是大王的功勞。如此,才能在朝中樹立威望。”   一席話,聽得高澄轉憂為喜,拉著陳元康的手說:“長猷,你說的太棒了,我險些誤了大事!”高澄也是聰明人,知道潁川的王思政不過是垂死掙紮罷了。24日,高澄讓高演、王士良二人鎮守晉陽,親自帶著10萬大軍進攻長社城,陳元康、趙彥深等人隨行。六弟高演時年14歲,跟幾個哥哥一樣,從小就是睿智聰明,深受高歡、婁昭君喜歡。   王士良出身太原王氏,曾經跟隨過爾朱榮、高歡,當年勸說紇豆陵伊利歸順高歡的就是他。王士良很早就被高澄認命為大都督府的司馬,屬於核心團隊成員之一。任用王士良輔助六弟高演守大本營,高澄很放心。   到達一線後,高澄親自都督建設洧水大壩,不顧舟車勞頓,奔走在水利工程一線,對他來說,這次親自出馬,不許失敗,隻能成功。欲速則不達,洧水堰發生了三次決堤,造成了大量財產和人員損失。高澄震怒,他下令,把相關士兵全部推下去填補缺口。   “看見了麼?要是再有意外發生,你們全都得死,我也和你們一起死!”高澄對工程兵們大聲說著,拿出寶劍,往手臂上割了一刀,讓血滴進河水裡。看老大這麼狠,士兵們也沒話可說,洧水堰增修工作取得了很大了成功。   經過一個多月的水攻,長社城內因長時間缺鹽,西魏軍四肢無力,精神萎靡,開始出現浮腫甚至休克,非戰鬥減員達到了十分之八,剩下的基本都奄奄一息了。戰場上,人是第一生產力,兵都沒了,這仗還怎麼打?沒人及時修復城墻,洧水橫沖直撞,沖進了長社城中,王思政已是強弩之末,回天乏術。   就這樣,王思政還是奔走在城頭,對一線士兵救死扶傷、噓寒問暖,那偉岸的身影和高尚的品質,讓高澄佩服不已。“哎,此等人才要是為我所用多好,真便宜了黑獺。”高澄嘆道。   “丞相何必憂慮,王思政敗局已定,宇文泰也放棄潁川,咱們隻要活捉王思政,加以禮遇,何愁他不能為我所用?”陳元康笑著說。   高澄聽得心癢癢,當即發布告示,對城內的人說:“能夠生擒王將軍的,封侯;如果王將軍受了傷,那麼他的左右隨從全部株連九族。”   這會兒,王思政正帶著士兵強攻東魏的土山呢,而且還占據了土山。聽說高澄如此看重自己,他不以為意,對著城下東魏軍營大喊道:“如今,我氣力用光,計策也窮盡,隻能一死報效國家,投降是萬不可能的。”說罷,王思政仰天大哭,並朝著西麵的長安拜了兩拜,他自言自語道:“宇文泰丞相,承蒙您的厚愛,我王思政才有現在的功業,如今戰事不利,我隻好來生再報答。”   王思政拔出佩劍,閉上眼睛就要自刎。千鈞一發之際,駱訓連忙奪下了佩劍,對他說:“您之前對我們說過,實在撐不下去,就帶著您的頭顱出去投降,不僅能保全性命,還能得到富貴;如今高丞相有令,隻要您受傷了,我們都得死,您平時最是愛惜士卒,又何必讓兄弟們以及家人遭罪?”   “是呀,王將軍,您可不能死呀,我還有老婆孩子······”   “對對對,我家裡還有八十老母······”   士兵們紛紛上前阻止,並且落下淚來。   聽了大家的話,王思政睜開了雙眼,他心裡想著:我也是有家室的人,我何曾不希望老婆孩子熱炕頭?自己求死,成就忠臣氣節也就罷了,我有什麼資格去決定大家的生死存亡?當初守長社的時候,他手底有一萬精兵,此刻,隻有不到三千士兵,活著的和戰死的士兵中,沒有一個投降的,他們都是好樣的。王思政看著周圍一個個鮮活的麵孔,和大家痛哭在一起。   長社城頭發生的這一幕,全被東魏軍看到了。趙彥深建議道:“大王,王思政氣數已盡,投降是唯一出路,我請求前往城中,傳達您的好意,把王思政迎出城。”高澄點頭同意了。   趙彥深乘船來到土山上,和王思政相見,簡要地表達了高澄求賢若渴的意圖,並贈予王思政一塊白玉。趙彥深笑道:“齊王欽佩王將軍的品行和操守,特地奉上這塊白玉,表達敬意。希望王將軍不要推辭。”王思政沒有反對,也沒有同意,他現在已是奄奄一息,心神俱疲,兩眼無光。   不等王思政答話,趙彥深拉著他的手,和自己一起乘船去見高澄。王思政根本不直視高澄,也不說一句話,隻是鼻孔朝天,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一副“生死西魏人,死是西魏鬼”的樣子。“我不管你是什麼狗屁大將軍,見到咱們高王,就得下拜!”彭樂痛罵著,沖過來就要把王思政按倒在地。高澄連忙嗬斥彭樂,並轉頭對王思政鞠躬道:“這些都是世俗的禮儀,王將軍這等英雄人物,何必拘於俗禮?”   隨後,高澄任命王思政為儀同三司,並且宣布,以後王思政見自己,都不用行禮。高澄隻給王思政閑職,不給實權,一方麵樹立自己禮賢下士的名聲,同時又保全了王思政的名節(虛職可以不用過問朝中事務,也就不會為東魏進言獻策去對付老東家西魏),王思政對高澄暗中佩服。   盧潛當場諷刺道:“王思政不能以死來保全氣節,有什麼值得高王重視的?在下不服。”盧潛和盧辯是同宗,出自範陽盧氏,長得帥,心直口快,善於辭令,一直深受高澄信任。   高澄聽後,哈哈大笑,對著陳元康說:“真好呀,我有盧潛這樣的股肱之臣,如今又得到一個王思政!”眾將士也跟著笑了,紛紛表示恭喜。   王思政跟著高澄到了晉陽後,也沒發揮什麼作用,第二年就病死了。王思政的一生是精彩的,本來跟著皇帝元修,後來站隊宇文泰逆天改命,死前又帶走了慕容紹宗、劉豐兩位重量級將領,賺得盆滿缽滿,功績和名譽都達到了巔峰。   宇文泰聽說潁川淪陷,他隻能把趙貴等各路軍隊全部召回,侯景起兵以來西魏在河南所獲得的地盤,隨著王思政戰敗,全都吐了出去。   高澄在北方洋洋得意,侯景也在建康開始搞大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