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陶謙其人(1 / 1)

這一年二月,也就是曹操攻打徐州第二年二月。陶謙承受不了曹操的怒火,往外尋找能夠幫助自己的貴人,把告急信送到田楷這裡,田楷就安排劉備和自己一起去徐州幫助陶謙。   這個前因後果總算可以告以段落了,再說說陶謙。   陶謙,字恭祖。徐州丹陽人。   丹陽,因當地多赤柳而命名為丹楊,後來遷變而成丹陽。   新石器時代,丹陽境內就有人類活動。   丹陽建置始於戰國時期,初為雲陽邑。   秦始皇元年(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天下,實行郡縣製,改雲陽邑置雲陽縣。不久又更名為曲阿縣。   新莽始建國元年,改曲阿縣為鳳美縣。   東漢初,復名曲阿縣。   唐天寶元年(742年),改潤州為丹陽郡,曲阿縣為丹陽縣,丹陽縣屬丹陽郡。   按說,三國裡不應該有“丹陽兵”一說的。但是當時當地人自稱是“丹楊”,《三國誌》裡就有這種說法了,陳壽是三國人,這個不會弄錯的。所以如果有,也是“丹楊兵”。這是遊戲時的一個非常有戰鬥力的兵種,在這裡簡單借著陶恭祖的履歷解釋一下。   謙,敬也。——《說文》。按,側重於內心上的恭順謹慎。   謙,遜讓也。——《玉篇》   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又,謙者,德之柄也。——《易·係辭》   陶謙,字恭祖,也可以說明這個人起的名和字非常講究,前後能夠關聯起來,意思更加引深拔高,值得後人學習。   陶姓起源於上古五帝之一的堯帝陶唐氏,陶唐第七子洪祺為陶氏之祖。先秦時以平原陶姓為著,自商周時期到漢代,陶氏之族,率不出豫州境,活躍於濟陰、平陽一帶,人才輩出,漢開封侯陶舍,輔助漢高祖劉邦打天下,被高祖封為開封侯,官至左司馬,其子陶青也襲爵拜相。至漢末,青公後裔舉族南徙丹陽,從此陶氏宗族居於吳。陶舍裔孫陶敦之後,分為丹陽和潯陽兩支,繁衍到後來,成為丹陽和潯陽兩地的望族。   也就是說,陶謙老家是丹楊名門望族,可蓄私兵。陶謙帶出來的丹楊兵隻會忠誠聽命於陶謙,可以說是陶謙的死士,自身攜帶著濃濃的家族烙印。   陶謙的父親,曾經擔任過餘姚縣長。陶謙幼年時父親去世,少年時以性格放浪聞名縣裡,十四歲時以布作為戰旗,騎著竹馬與鄉裡小孩子一起嬉戲。他的同鄉、曾任蒼梧太守的甘公出門時遇見陶謙,見到陶謙的外貌不凡,於是叫上車來與他交談,感到非常高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陶謙。甘公的妻子對此非常憤怒,對甘公說:“妾聽說陶家的孩子遊戲無度,怎麼能把女兒嫁給他?”甘公說:“這個孩子外貌奇特,長大後必成大器。”   請留意,陶謙的嶽父姓甘。劉備在史上留名的第一個妻子也姓甘,生子劉禪,是不是很巧合?雖然沒有任何文字記載,但是從後來陶謙讓徐州給劉備的行為來分析,也有極大的可能得出結論,陶謙和劉備這個時候是親戚的關係,陶謙從嶽父家族選了一位小姐嫁給了劉備,並且還是晚輩。   陶謙性格剛直,有大節,後來喜歡學習,先是考上諸生,在州郡為官,後被舉為茂才,拜尚書郎,又出任舒縣令。   在任時,陶謙的上級廬江太守張磐是與陶謙同郡的前輩,並且和他的父親是朋友,因此特別親近陶謙,但陶謙以屈從張磐為恥。有一次,張磐和眾人一同回城,陶謙因公事進見,結束後,張磐常私下邀請陶謙留下飲宴,而陶謙時而拒絕。張磐又曾讓陶謙起來跳舞,陶謙不聽,張磐固請,陶謙起身跳舞,卻又不轉身。張磐問:“怎麼不轉身呀?”陶謙說:“不可轉,轉則勝人。”由此宴會不歡而散,二人終成嫌隙。   陶謙在任清白,沒有給人留下把柄。一次祭祀靈星後,剩了五百錢,人們勸陶謙私藏,陶謙不但不私藏,竟然因此棄官而去。其後擔任盧縣令,遷幽州刺史,被徵拜為議郎。   中平二年(185年)三月,北宮伯玉等率領羌胡進犯三輔,漢靈帝派遣左車騎將軍皇甫嵩率軍討伐,皇甫嵩表請武將隨行,召拜陶謙為揚武都尉一同出征,擊敗了作亂的羌人。七月,皇甫嵩因先前得罪中常侍趙忠、張讓,在他們的誹謗下被貶官削爵。   朝廷另委派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前往討伐,張溫請陶謙為參軍,厚加接待陶謙,而陶謙看輕張溫的行事,對他心懷不服。等到退還後,百僚高會,張溫向陶謙行酒時,陶謙當眾侮辱張溫。張溫大怒,打算把陶謙徙到邊地,有人對張溫說:“陶恭祖本是因為才略而受到您的重視,而您因一朝醉酒的過失,不願寬恕他,而將他遠棄到不毛之地,讓您深厚的待遇有始無終,這樣四方人士怎會寄希望於我們呢?不如消除仇怨,對他待遇如初,這樣您的美德能夠傳播到遠方。”張溫聽從他的建議,追回陶謙。   陶謙到後,那人又對陶謙說:“足下輕慢淩辱三公,罪是自己招來的,如今能受到寬赦,這是非常重的恩德,足下應該降心謙恭地向他道歉。”   陶謙說:“諾。”   那人又對張溫說:“陶恭祖如今非常自責,想著改正自己的過失。他謝天子禮畢後,必定來到門前拜訪。您應該親自去見他,以此來安撫他。”   當時張溫在宮門見到陶謙,陶謙仰著臉說道:“陶謙是向朝廷謝罪,豈是向您呢?”張溫說:“恭祖的癡病還沒去除啊?”於是置酒款待陶謙,對他待遇如初。   中平五年(188年)十月,青、徐兩州黃巾復起,攻打郡縣。朝廷任命陶謙為徐州刺史,鎮壓黃巾軍。陶謙一到徐州就任用亡命東海的泰山人臧霸及其同鄉孫觀等為將。陶謙大破黃巾軍,剩下的黃巾軍也被迫逃出徐州境內。   黃巾破走後,陶謙上表拜臧霸、孫觀為騎都尉,令其屯瑯玡郡治開陽,駐守徐州北麵。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關東牧守擁立袁紹為盟主,矛頭直指在洛陽的董卓。當時天下郡縣響應,大興義兵。但陶謙並未加入關東聲討董卓的軍事行動之中。《三國演義》裡陶謙是去了的,隻不過那是演義。   初平二年(191年),名將朱儁屯駐在中牟縣,傳信給各個州郡,召請部隊討伐董卓。陶謙得知此事後,立即派來精兵三千,其他州郡隻派了一些兵來,陶謙又上表奏任朱儁代理車騎將軍。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王允、呂布殺董卓,後李傕、郭汜等反,攻陷長安,把持朝政。朱儁當時還在中牟,陶謙認為朱儁是名臣宿將,屢立戰功,可以委以大任,於是聯合前揚州刺史周乾、瑯邪國相陰德、東海國相劉馗、彭城國相汲廉、北海相國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應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鄭玄等人共尊朱儁為太師,移檄牧伯,同討李傕等,奉迎天子   李傕用太尉周忠、尚書賈詡之計,征召朱儁入朝,朱儁於是辭謝陶謙,應召入朝,陶謙也隻好作罷。   初平四年(193年),治中從事王朗與別駕趙昱一同勸說陶謙:“春秋之義,求助諸侯不如勤王。現在天子遠在西京,應該派遣使者奉承王命。”陶謙派趙昱帶著奉章去長安見漢獻帝,表明對漢室的支持,獻帝接到陶謙的奏章後表示贊賞,並升陶謙為徐州牧、安東將軍,封溧陽侯。   這和後來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思有些相近了,春秋戰國時期稱王稱霸的諸侯都是先尊周天子,然後招集周圍幾個小國的國君來達到自己稱王稱霸的目的的。   在陶謙的操作下,後來趙昱被任命為廣陵太守,王朗被任命為會稽太守。   當時,徐州百姓富足,穀米屯滿了糧倉,四方流民紛紛逃到徐州。   但陶謙背棄道義,肆意濫為。為什麼會這樣呢?   趙昱忠誠正直,反被陶謙疏遠;曹宏等奸讒小人,卻得到陶謙重用。於是刑罰、政事開始出現弊端,善良之人多受迫害,社會由此漸漸動亂起來。   同年,下邳人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陶謙與闕宣共同舉兵,率軍攻取兗州泰山郡的華、費二縣,又攻入任城。後來,陶謙擊殺闕宣,吞並了闕宣的部眾。   這說明陶謙當時膨脹了,甚至有了自立之意。但是又沒有那個膽子和魄力,於是和一些奸讒小人商量這件事,甚至還允許闕宣成事,來試探朝廷的態度。當時朝廷是什麼情況?政令不出長安,武人把持朝政,各地軍閥割據,相互征伐,甚至有入侵徐州之意。陶謙也有腦子,想過許多不應該想的事情,其實這是一種有上進心的表現啊,後來反而被評價為昏庸了。   再請留意,當時陶謙是和闕宣合作的,還進攻過曹操的地盤泰山郡、任城,其時已經與曹操有了冤仇。   當時,曹操之父、前任太尉曹嵩在瑯邪躲避戰亂,曹操命令泰山太守應劭迎接曹嵩到兗州。曹嵩攜帶輜重一百餘車,陶謙的一個部將駐守在陰平縣,其士兵貪圖曹嵩的財產,於是在華縣與費縣的交界處發動襲擊,殺死曹嵩和他的小兒子曹德。   這件事和闕宣有沒有關係?演義裡已經把這一段演義了。會不會是當時進攻泰山的闕宣殺死了曹嵩,陶謙一看完犢子了,怎麼把兗州州牧曹操的父親給殺了?於是為了表明態度反而擊殺了闕宣?這兩件事在史書中都是一年內發生的,極為可疑。   《三國誌·武帝紀》、《後漢書·應劭傳》、《後漢書·宦者列傳》、《世語》均認為陶謙是謀害曹嵩的元兇,而《資治通鑒》、《吳書》等則不認為此舉是陶謙所為。   初平四年(193年)秋,曹操起兵討伐陶謙,當時袁紹亦派部將朱靈督三營軍相助。   曹操大軍先後攻拔十餘城,曹將於禁攻克廣威(沛縣東),沿泗水直至彭城。另前鋒曹仁別攻陶謙部將呂由,破敵之後還與曹操合兵。   陶謙引軍迎擊,卻遭遇大敗,隻得逃離彭城,退保東海郯城,不再出戰。曹操乘機又破彭城,傅陽。   當初各地流民依附陶謙,多在彭城間,此次遇曹操大軍,皆遭殺戮,萬數的(或作數萬、數十萬)人被坑殺於泗水,屍體阻塞了河道,致使河水都不能流動。   其後曹操向東北攻費、華、即墨、開陽,陶謙於郯城一麵遣別將救援被曹軍圍攻諸縣,一麵告急於青州刺史田楷。   曹操圍攻郯縣,未能攻下,便轉而攻取慮、睢陵、夏丘三縣,所過之處全都遭到屠戮,雞犬不留,舊城廢址不再有行人。   陶謙眼見日暮途窮,打算逃回老家丹陽,正在這時,田楷與劉備率軍來救,陳留太守張邈背叛曹操,與其弟原廣陵太守張超迎呂布入兗州,曹操隻好回師平叛。   同年,陶謙病逝,享年六十三歲。   別駕麋竺也按照陶謙的遺命,率州人迎接劉備領徐州牧。   這一年二月劉備來徐州幫助陶謙,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說是攻打曹操,其實一仗未打曹操便因後院起火而撤退了,劉備說實話是撿了個漏。這年冬天陶謙生病而亡,這大半年時間,也足夠陶謙幫助劉備新娶一房夫人。因此在這裡可以大膽推測,陶謙是劉備的親戚,甚至是姑侄女婿的關係。   陶謙任徐州刺史時,徐州經戰火過後“世荒民饑”,陶謙表薦下邳人陳登為典農校尉,在徐州境內實行屯田。陳登上任便“巡土田之宜,盡鑿溉之利”,在陶謙、陳登的努力下,徐州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收獲“粳稻豐積”。   陶謙擔任徐州刺史時,北麵的青州、兗州黃巾此起彼伏,徐州卻相對太平無事,百姓富足,穀米屯滿糧倉,青州、豫州等地的流民(如鄭玄、許劭等)也紛紛湧向徐州。   當時,陶謙任命與自己同郡的下邳相笮融督管廣陵、下邳、彭城運糧,其利用手中掌握的糧食,起大浮屠寺,可容三千餘人,悉課讀佛經;又以信佛免役作號召,招致人戶五千餘,“每浴佛,多設酒飯,布席於路,經數十裡,民人來觀及就食者且萬人”(笮融此舉或出於陶謙的默許)。   陶謙任徐州刺史時,曾任用徐州富商麋竺為別駕從事,並任命與自己同郡的笮融督管廣陵、下邳、彭城運糧,同時任用瑯琊人趙昱、東海人王朗為別駕及治中從事。但《三國誌》及《後漢書》均稱陶謙疏遠賢人、任用小人“背道任情,廣陵太守瑯琊趙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見疏,曹宏等讒匿小人也,謙親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漸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