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增援之爭(1 / 1)

嘉和紀事 四時清 4366 字 2024-03-18

蔣易走後,盧鬆毅揮手讓守衛在左右的將士退下。密室裡隻剩他與道全兩人。   “道全,你實話告訴我,以你現在的手段恢復我的功力有幾成把握?”   道全毫不意外盧鬆毅會問他這個問題,直接回道:“三成。這還是你運氣好,碰上我前段時間在山上剛好在這方麵做了一些研究。要不然我可能一成的把握也沒有。”   “如果讓你動手醫治,需要多少時間?”盧鬆毅接著問道。   “最少七日。你也知道這不是普通的病癥,如果真是病,就算是疑難雜癥在我這兒也隻是小菜一碟。可你這涉及到功法,考驗的不僅是對人體經脈的了解,還有對武學的掌握。前者我倒是不怵,可後者卻有些為難我了。”   道全攤開雙手,“把時間縮短到七天已經是我的極限了。”   盧鬆毅微微點頭表示理解。不過他仍不甘心,“你們天界山道醫一脈可有在武學道義上研究較深的?若有的話,請過來與你一道能否更快地為我醫治?”   道全撇了撇嘴,道:“有是有,不過這一來一回光是路上就得花上至少四日,耽擱了這麼久即便等人來了縮短了治療的時間,可真算起來還真不一定比我現在為你醫治快。”   “所以最少要七日嗎?”盧鬆毅喃喃道。天武城還能撐那麼長時間嗎?   他沉吟片刻,再次問道:“道全,如果僅僅是壓製霧隱訣的作用,讓我在短時間內擁有功力,你可能做到?”   “這個嘛……”道全想了一下,回道:“如果隻是讓你在有限的時間裡短暫恢復功力也不是不能做到。隻是這樣做的代價是透支你的身體,會給你造成極大的損傷。甚至再也沒有完全恢復功力的希望,輕則成為廢人,重則身死道消。   所以我建議你還是不要作出這樣的選擇。雖然幫你完全恢復的希望不是很大,但其治療絕不會像短暫恢復那樣加重你的傷勢。”   “好,我明白了。”盧鬆毅突然放鬆下來。   道全看到他臉色的變化有種不好的預感。他再次強調道:“我可不會幫你短暫恢復功力的啊,明遠師侄千叮嚀萬囑咐就是為了讓我醫好你,我可不能食言而肥。”   盧鬆毅對他說的這句話不置可否,等身體恢復的差不多了,就起身走出了密室。   到了將軍府院內,看到行色匆匆地將士們不停地東奔西走,那種緊張的氣氛一下子把他帶回了二十年前那段不知晝夜地在戰場上廝殺的日子。   這熟悉而沉重的感覺讓仿若做了大半年噩夢的盧鬆毅瞬間回到了現實。他看向不遠處城樓上高高飄蕩的天武城守軍的旗幟,仿佛看到了他這一生的歸宿。   盧鬆毅現身將軍府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鄭子清和王衍之耳中。他們這段時間一直命人關注著盧鬆毅的動向,得到消息後便立刻不約而同地趕了過來。   見到盧鬆毅後,王衍之打頭道:“盧世叔,一別數月,沒想到您竟清減至此,萬萬要保重身體啊!”   王衍之身為兵部侍郎,與回京後任職兵部尚書的盧鬆毅一起共事兩年,兩人尚算熟悉。   此刻再會,他對著看上去消瘦無比的盧鬆毅,麵上盡顯擔憂。   盧鬆毅笑著回道:“年紀大了,舊傷復發,這才受了些罪。不過……”他指了指身後的道全,“現在有天界山的道全師傅相助,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衍之不必憂心。   我聽蔣易說你和子清在這幾日沒少為了天武城之事操勞。在安撫百姓、維護城內穩定上獻策獻力,居功甚偉。有你們這樣的官員,是天武城之福,大齊之福啊。”   “世叔謬贊。這些不過是我們應該做的罷了。”鄭子清走上前來,正色道:“真正稱得上居功甚偉的是那些為了守城浴血奮戰的將士們才是。”   “子清說的沒錯!”盧鬆毅頷首,“正是有這些將士作為我大齊的屏障,我們才能在四周豺狼虎豹的窺伺下實現盛世太平。”   “是啊,這幾日的見聞當真是顛覆了我對大齊將士們的看法。他們的英勇無畏實在令人欽佩。”王衍之說道,“不過,現在敵我實力的差距越來越大,將士們守城的壓力也在倍增。傷亡一次多過一次,士氣已經一落千丈。世叔,您征戰沙場數十年,可有什麼好的法子幫天武城度過此次難關?”   “衍之說的不錯,現在天武城的情勢無比危機。”鄭子清接著道,“世叔您在北境德高望重,這天武城裡就有大半的將士視您為英雄。您一定有辦法守住天武城對吧?”   鄭子清和王衍之殷切地看向盧鬆毅,讓盧鬆毅有種他若是說不就對不起這蒼天百姓的感覺。   這時,蔣易也大步流星地走了過來,埋怨道:“伯父!您怎麼出來了,外麵夜冷天寒,您的身體還未完全恢復呢。”   “無妨。”盧鬆毅回道,“出來透口氣,順便了解下如今外麵是什麼情況。”   蔣易還不認同道:“您有什麼想知道的問我便是。何苦自己跑出來受罪。”他又看向鄭子清二人,“我剛才離得遠沒聽清,隻聽到子清讓伯父一定想辦法幫忙守住天武城,是也不是?”   鄭子清在他的炯炯目光下點頭確認。   “哼!我不久前剛與你們說過伯父他老人家有疾在身,不宜參與此事,怎麼你們轉眼就忘得一乾二凈了?”蔣易怒道,“若你們早知今日,看當時在朝堂之上是否還會那麼急吼吼地為我伯父定罪。”   “蔣易,不要扯這些有的沒的,天武城的安危最為要緊。”盧鬆毅嗬斥了蔣易一嘴後,對鄭子清二人道:“你們的意思我都明白。放心吧,我既然選擇了到這裡來,就沒有置身事外的可能。隻是,眼下還沒有到我該真正出馬的時候,辛苦你們配合蔣易再撐上一段時間。”   鄭子清和王衍之相視一眼,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想要的答案後,一同說道;“世叔言之有理,既然如此,那我等就與那北漠人再爭上幾日!”   “伯父!”   蔣易滿臉不情願地說:“算了,我是弄不明白您的想法,也改變不了您的決定,隨您吧。   王大人,鄭將軍,你們既已得到了我伯父的承諾,就不必再耽誤他休息恢復身體了。本將軍這裡還有一些事情需要你們幫忙,這恰恰是伯父吩咐下來的,想必你們是樂意做的。”   “蔣將軍直說便是,我等樂意效勞。”鄭子清二人異口同聲道。   蔣易見他們願意配合也不囉嗦,直接分配任務,讓他們按照盧鬆毅吩咐的那樣去統計城內殘留的百姓和存糧的信息。   鄭子清和王衍之對此也無異議,隨蔣易一同出門去完成此事。   有了盧鬆毅高屋建瓴的建議,天武城上上下下的底細很快被將軍府摸透了。這期間甚至清查到一些北漠細作出來,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這之後,蔣易在與北漠的攻防戰中再次調兵遣將時明顯感覺到順暢多了。而且有了雁蕩山勞役這些力量的加入,天武城的守軍終於得到了一絲喘息的機會。   兩日後,天武城終於等來了增援的消息,隻是這消息並非來自朝廷下達的命令,而是王衍之的父親派人送來的家信。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信中提及北漠攻打天武城的消息傳回新京後,乾元殿的老大人們為著該從何處調援軍過去爭論了一天。   有人說應該就近抽調平州、冀州、青州等與北境臨近的諸州府的駐軍馳援朔州。但立即有人反駁說這幾州距離北境太近,若抽調兵力導致城內武備空虛,萬一北漠人尋機趁虛而入則得不償失。   有人建議新京和舊都皆常年駐守數十萬禁軍,抽調十萬禁軍精銳趕赴天武城,定能將北漠鐵騎阻擋在大齊之外。但同樣有不同的聲音出來,說是這新京和舊都的安危關乎大齊國運,萬不可輕忽。太祖和太宗分別定了兩都常年必備之兵力,不能動一分一毫,絕不可因為天武城一北境邊城就輕易違背祖製。   也有人另辟蹊徑,說南越國善水師,擁有能在海上安穩航行的大型船艦。可以請南越國幫忙將大齊腹地的將士通過水路沿海而上,運至建州,再由建州直達朔州。這樣一來耗時較短,二來不會動用北地諸州和兩都的兵力。當然這個提議也少不了被冷嘲熱諷,畢竟說起來簡單,但事涉藩屬國又是兵力調動這樣的大事,豈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   就這麼的,一個個建議被提出來,又一個個被否掉。大半天過去了,還是沒吵出個章程。   最後,群臣又開始逼著兵部尚書顏重燾拿主意。其實說白了,還是讓他去請他背後的韓競韓相爺出個章程。   顏重燾這次倒不負眾望,在又一次到韓相府求見宣稱舊疾復發的韓相爺後,終於拿到了韓相爺對天武城戰事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