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兄弟過往(1 / 1)

嘉和紀事 四時清 4492 字 2024-03-18

說起來,盧明遠最初挺看不上李昱丞這個過於在意表麵光鮮的公子哥的,覺得他太過矯揉造作,總是在吃穿用度這種小事上瞎折騰。日常將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類話掛在嘴邊。   但相處一段時間後,盧明遠發現李昱丞雖然喜歡折騰,但他並不是瞎折騰。   就拿他手上那把片刻不離身的折扇來說,他因為在市麵上買不到滿意的,便乾脆花錢買下了一個製扇的作坊。從扇骨所用竹材的出處、到扇麵所用紙張或絹帛的質地、再到扇麵上所繪之畫所提之詩等等皆由他自己把關。   李昱丞的學識不見得有多麼出色,但出身世代豪富之家,眼界見識卻是常人難比。所以,由他把關的作坊所製之扇無一不是精品。他又是個好招搖的,以至於他那個製扇作坊很快便名聲在外。   碰上上門求扇的人李昱丞也不含糊,一口價一千兩銀子一把。就這樣都沒嚇走那些人,經常有大把銀錢入賬。   說實話,李昱丞單是靠著這個製扇作坊就能一輩子吃喝不愁。更何況,他折騰的還不止這一件事,像什麼成衣、首飾甚至胭脂這些東西他都不吝花時間、財力和人力來精益求精,而後再隨便開間鋪子,黃金白銀便會滾滾而至。   可他做的這些事在誠意伯府的長輩們來看不過是小打小鬧罷了。真要說起來,堂堂誠意伯府的公子搞這種小買賣不夠給族中丟臉就不錯了。   但盧明遠卻從李昱丞身上看到了巨大的潛力,這分明就是未來的財神爺嘛!盧明遠隨祖父在朔州駐軍時,經常聽到祖父跟軍師抱怨負責軍需的支度官員從朝廷那裡爭取來的軍費一年比一年少,有他坐鎮的朔州尚且如此,北境其他州的情況可見一斑。   沒有錢糧,如何訓練士兵,怎麼保證軍隊的戰力?一些膽大的邊軍將領便無視朝廷禁令私下做些買賣,大頭拿來養活軍隊,小頭落入自己腰包。盧鬆毅自然無需這麼做,但他手下卻有這樣做的將官,他對這些一般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過,做買賣這件事還真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尤其是軍中的將士多的是大字不識一個、頭腦簡單的,碰上那些膽小的商人還好,能做成兩筆生意,賺些銀錢。若是碰上那些奸猾狡詐的遊商,很可能被騙得血本無歸。   盧明遠就曾親眼見識過一個關係還算親近的邊軍將領被過境遊商所騙,數十年積累的積蓄一掃而空。從那之後他就明白一個道理,這做買賣是得看天賦的。   而李昱丞便是盧明遠所識之人中最有經商天賦的。盤算著以後自己領軍打仗的時候能夠在軍費上多些自由、少受朝堂上的文官老爺們掣肘,盧明遠便接納了李昱丞,而且出錢出地出人讓李昱丞肆意發揮自己的天賦。   便是盧明遠也沒想到,短短兩年之間,李昱丞已經靠著這些在寸土寸金的新京城買下了一條街。   第一次被人如此信任的李昱丞在這件事上難得地保持了低調,以至於除了他們這幾個兄弟,他們悶聲發大財的事情竟不為外人所知。   身為新京城地頭蛇的誠意伯府在這種事情上比較敏感,但有李昱丞這個內鬼搗亂,他們最終也沒查到什麼。反倒因為猜疑背後站著什麼了不得的權貴而不敢繼續查下去。   相比於錢不棄和李昱丞,呂晏海的家族背景十分簡單。他出身江南的耕讀之家,雖然代代族中都有人讀書,卻一直不曾有人考取功名。直到呂晏海的父親不到弱冠便高中三甲,得座師看重,許以親女,呂家這才一躍成為官宦之家。   此後,呂晏海之父在嶽家的扶持下一路青雲直上,年紀輕輕便身居禦史中丞這樣的高位。   呂晏海是呂家的第三子,但不幸的是他的母親在他出生後不久便因病逝世。他父親看似對亡妻情深不已,在妻子去後足足守了三年才另娶他人,實則早與他後娶的夫人勾搭成奸。   呂晏海的外祖父無意間知道此事後大為震怒,但奈何女婿羽翼已豐、又有三個外孫在,他隻好咽下這口氣。因為擔心外孫在繼母手下討不到好果子吃,便時常派人去呂府接他們過去。   呂晏海的大哥穩重孝順、二哥機靈嘴甜,無論是在自家還是在外家都頗受喜愛。唯獨呂晏海性子乖僻、不好言語,既不被親生父親在意,也因為間接導致母親去世而不被外祖家喜歡。   若不是有兩位哥哥時不時照拂,他能不能活到與盧明遠結識都難說。   按說以呂晏海十天半月不出門一次的宅家程度是很難跟盧明遠相識的。可世事就是這麼無常,就在盧明遠隨祖父回京後不久,蕭均朔特意為盧明遠在鴻運樓舉辦了接風宴。   呂晏海二舅父家的表弟對盧明遠這個大齊軍神的傳承人神往已久,但又不敢一人孤身赴宴,便強行把無所事事的呂晏海拉過去為他壯膽。   那便是呂晏海和盧明遠的第一次相見。   呂晏海第一次參加這樣人數眾多、又多是同齡人的宴席,但他除了表弟之外根本不認識別的人。而他那不靠譜的表弟早就遇到了熟人,跟人家熱火朝天的聊了起來,留呂晏海一人在角落裡局促不安。   令呂晏海沒想到的是,被人圍得團團轉、不停跟左右之人寒暄的盧明遠竟然會找了個機會湊到他身邊問他是不是身體不適臉色才一直那麼蒼白。   呂晏海訥訥地解釋他是因為第一次到這種場合,不太適應。盧明遠聽後就那麼坐下來跟他聊起了天。一聊才發現他們兩個在很多事情上都有著相似的觀點,頓時有種一見如故的感覺。   借著這個契機,呂晏海漸漸與盧明遠熟悉起來。盧明遠也在相處的過程中發現呂晏海雖然有些沉默寡言,但實際上卻無比通透。他看似一直隱於眾人身後,沒什麼存在感,卻什麼都知道、什麼都清楚。   最關鍵的是呂晏海習慣於謀定而後動,他多思善謀,在盧明遠看來他簡直是天生的軍師。因此,在他們這個小團體逐漸成型後,盧明遠便引導呂晏海向這個方向發展。呂晏海自己也足夠爭氣,在成功布置了幾次排兵布陣後獲得了其他人的認可。   與錢不棄、李昱丞和呂晏海這三人各有各的難處不同,範誌恒可以說是在蜜罐裡長大的。   他母親昌平公主是當今皇帝的第一個女兒。她的生母在生下她不久便不幸因病亡故,泰和帝便請一直未曾誕育子女的皇後撫養她。   養在皇後膝下,昌平公主要比普通的公主皇子還要尊貴些。她又活潑機靈,所以倍受帝後寵愛。在她成年後,泰和帝依照她自己的意願將她許配給了詩書傳家、世代清貴的範氏子。   昌平公主與丈夫感情甚篤,在拚死生下範誌恒這個幼子時元氣大傷,她便在丈夫的陪伴下一直於公主府中修養。她的身體不允許自己撫育範誌恒,隻能將他交給婆婆範老夫人照料。   範老夫人對範誌恒這個金孫極盡寵愛,以至於範誌恒小小年紀就有橫行霸道、無法無天的苗頭。昌平公主發現後勸說了範老夫人幾次,但老太太每次都是人前答應的好好的,一轉眼便全忘了。   昌平公主無奈,隻好以想念兒子為由每月帶範誌恒回公主府住上一段時間。借著這段時間狠狠地掰一掰範誌恒的性子。拎著他去隔壁的廣陵郡王府,讓他向蕭均朔學習就是其一。   範誌恒也是因此才跟盧明遠結識。他們的母親都對蕭均朔贊嘆不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蕭均朔那樣優秀。但這反倒讓他們對蕭均朔產生了抵抗的心理。也因為同時討厭一個人,他們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盧明遠年歲稍長、爽朗大氣、又武藝高強,與範誌恒那整日隻會掉書袋、卻手無縛雞之力的哥哥們完全不一樣。跟他相處的時間越久,範誌恒對他的崇拜就越深。   後麵盧明遠隨盧鬆毅結束長達十數年的北境駐防,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回到新京,二人見麵的時間也就越來越多。說起來,盧明遠回京後放縱不羈的那段時日大多都是跟範誌恒一起度過的。那些什麼酒樓、賭場、甚至風月場所有不少都是範誌恒引薦的。   再到後來盧明遠幡然醒悟,不願再渾渾噩噩度日,決定重拾在北境時祖父給他安排的訓練功課時,便把每日廝混的範誌恒也拉了進去。   一開始範誌恒非常不適應盧明遠的訓練計劃,每日要死要活的。可他每次想要逃走都會被盧明遠逮到,然後加倍懲罰。   就算回到家中閉門不出,也會被看到兒子脫胎換骨希望的昌平公主帶人強行破門而入,把他五花大綁地送到盧明遠麵前。   不過,在錢不棄、李昱丞和呂晏海三人加入後,範誌恒逐漸被他們那股不服輸的勁頭和拚盡全力的堅持所感染,也開始轉變自己的態度。雖然不至於像其他人那樣賣力,但總歸願意主動融入到這個小隊伍中去。   隻這一點轉變都足以讓昌平公主欣喜若狂了,她即便不敢奢望範誌恒成長為允文允武的少年英才,卻也不想兒子變成那日日走馬章臺的紈絝無賴。   盧明遠幫她解決了這麼大一樁心事,昌平公主對這個晚輩滿意的緊,待他也越發親近。   定國公府出事的那段時間,昌平公主隨平陽大長公主一起去舊都的天寶禪寺清修。等回來後一切都落定了,她的身份也不好在這種事上多嘴,便保持了沉默。不過,後來範誌恒和錢不棄他們做的那些小動作她也不是沒有察覺,隻是心中有愧便放任他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