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北漠之變(1 / 1)

嘉和紀事 四時清 4769 字 2024-03-18

那封密信明確記載了自天武城之戰後北漠王庭發生的驚天變故。   信中寫道,北漠二王子達勒在未能如願攻破天武城後,竟然帶了一小隊人馬偷偷潛回了北漠王庭。   達勒不知何時聯絡了一批忠於北漠王的部族首領,在他們的擁護下想要硬闖王帳。   達勒揚言北漠王並非如大王子宣稱的那樣身染重疾,而是被權欲熏心的大王子給囚禁了起來。   他還說南下攻打大齊就是北漠王給他下的密令。否則,鷹獅兩部的人馬怎麼可能會聽從他的指揮。   對於達勒宣揚的這些,北漠大王子斷然否認。他怒斥達勒包藏禍心,擅自挑起北漠和大齊兩國之間的戰事不說,還把病重在床的父王拿出來說是,實在荒唐至極。   雙方互相攻訐,互不相讓。   達勒一直要求進入王帳,麵見父王。而大王子則反復強調達勒有弒父奪位的野心,為了保護父王,要寸步不讓。   雙方僵持了近一個時辰後,不知為何突然動起手來。   讓所有人都沒始料未及的是,大王子竟然在自己掌控的地盤被達勒強勢斬殺。   不僅如此,大王子的正妃,長子和次子也在一片混戰中為人所害。   除了大王子次妃帶著小兒子陪北漠王妃一起去草原活佛那裡禮佛外,大王子一係的人馬大部分都慘遭達勒血洗。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達勒繼承王位已是板上釘釘的時候,變故再次出現。   禮佛中的北漠王妃在驚聞噩耗之後,很快振作起來。她在大王子次妃的協助下聯絡了娘家的部族,原本支持大王子的勢力以及因達勒擅自發起與大齊的戰爭而利益受損的部族,很快就凝聚起了強大的力量。反而將達勒圍困在了王庭之內。   達勒偷偷潛回王庭,帶的人馬十分有限。即便因為殺了大王子收攏了一部分勢力,也很難在北漠王妃的強勢圍困下突圍出去。   但與此同時,達勒在外還有十幾萬大軍,遙望王庭虎視眈眈。   所以,北漠王妃也不敢輕易跟達勒展開廝殺。若是能在短時間內拿下達勒還好說。若是不能,達勒一旦下令讓那十幾萬大軍開赴王庭,不說北漠將徹底陷入內亂,北漠王妃等人的性命恐怕也難以保全。   局勢再一次僵持下來。   關鍵時候,大王子次妃請動了草原活佛出麵。   活佛言明,草原子民之間不可妄動殺戮,希望北漠王妃和達勒能放下仇怨,各退一步,維係好草原上的和平。   活佛的態度擺在這兒,再加上各方勢力都不願輕易開啟內戰。北漠王妃和達勒隻得暫時讓步,開始談判。   可與此同時,王帳內傳出噩耗,北漠王駕崩了!   北漠王一死,草原局勢再度風雲變幻。   北漠王妃派人大肆宣揚,是二王子達勒圖謀王位,不惜弒君弒父。   而達勒則辯解稱是大王子在世時對北漠王下毒。北漠王撐到現在已經油盡燈枯,才不治身亡。   但不管達勒如何辯解,北漠王死在他控製的王帳之內,卻是不爭的事實。北漠上下在北漠王妃的引導下或多或少地對達勒產生了猜忌。   然而,無論北漠王之死的真相是什麼。他死後誰能繼承王位才是所有人最關心的。   在此之前,北漠大王子出身正統,又得北漠王看中,是最有可能繼承王位之人。   可如今他連帶著兩個兒子都被達勒殺了,自然是不可能繼承王位了。剩下的也就隻有達勒最適合成為新的北漠王了。   但是,北漠王妃對於讓達勒繼承王位一事反應激烈,她宣稱寧願跟達勒魚死網破,也不會眼睜睜看著他這個殺父、殺兄、殺子侄的孽障登上北漠王位。   但達勒卻不肯放棄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不停地安排人運作,想要獲得足夠的支持。   雙方這回誰也不願退讓,眼看著內亂將起。   這時候,有人提出效仿中原王朝的先例,讓大王子次妃之子繼承王位,二王子達勒為攝政王叔,暫且統攝朝政。   這個提議一出來就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大家都不想再每日擔憂內戰何時發生,也不願看著有不顧人倫之嫌的達勒繼承王位。   而且,王座之上若是坐著幼主,那可比成年君王要好糊弄多了,大家的日子也更好過些。   隨著支持的聲音越來越多,達勒和北漠王妃隻得妥協。   很快,新的北漠王就確定了,正是胥琰的胞弟。不是沒有人提過讓胥琰繼承王位,隻是胥琰已經很久沒有在王庭現身了。   大王子當時派胥琰秘密出使大齊,對外宣稱胥琰近期會在九寒原閉關修煉,以防備達勒的耳目。如今局勢已經發展到這種地步,再隱瞞也沒有意義。   大王子次妃便當眾宣布,胥琰在北漠王和大王子的指示下,秘密前往大齊,向大齊朝廷表明北漠王庭並非有意掀起戰事,希望能共同應對叛賊達勒,恢復兩國和平的態度。   不管這個說法能不能是否可信,如今胥琰人在大齊卻是毋庸置疑的。北漠掌權的貴族們自然不會再考慮讓他回到北漠繼承王位。所以最終隻能選擇胥琰的胞弟來當新一任的北漠王。   新王人選確定後,北漠王庭很快就舉辦了先北漠王的葬禮和新王的登基儀式。   大王子次妃,也就是胥琰和新王的母妃,被封為王太後。北漠王妃加封為太王太後,而達勒則被封為攝政王。就連人還在大齊的胥琰,都被封為明王。   此外,太王太後還在達勒的強烈反對下,要求群臣同意王太後坐在新王旁邊聽政。   北漠王庭此前畢竟一直在大王子的掌控之下,大部分的朝臣都效忠於他。大王子死後,他的兒子成為新王,這些人自然轉而效忠新王母子和太王太後。   所以盡管達勒強烈反對,他與王太後二人共同主持朝政的格局最終還是成立了。   而在新王登基後的第一次朝會上,王太後和攝政王就在是否停止對大齊征戰一事上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王太後認為兩國維持了二十年的和平殊為不易,不應因一己之私讓兩國子民再受戰爭之苦。   而攝政王則認為大齊富饒無比,大齊百姓都過著比北漠百姓富足無數倍的生活。為了北漠子民日後能過得更好,受這點戰爭之苦是值得的。   兩人互不相讓,不歡而散。   而在北漠王庭內部,主和和主戰的勢力都不在少數。   主和派非常認同王太後的觀點。他們中很多勢力都跟大齊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尤其是那些靠著兩國邊境商貿往來每年賺取巨額財富的部族,對擅自挑起戰事,切斷商路也切斷了他們財路的達勒十分不滿。他們極力要求平息戰事,重開邊榷,恢復兩國正常的貿易往來。   而主戰派中大部分是習慣了掠奪他族財富的部族。這些部族大多崇尚野蠻暴力,打仗對他們來說不過是稀鬆平常的事情。所以十分積極地響應達勒侵占富庶的大齊的鼓動。   隻是,達勒這個新任攝政王在王庭內的支持者畢竟隻占少數。他暫時還無法做到一家獨大。   為了在王庭內更有威懾力和話語權,達勒才更要在對大齊的戰爭中取得不小的成果。   所以,新王登基不久,達勒就以駐紮在邊境的大軍不能長時間群龍無首為由,帶人離開了北漠王庭,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重回邊境。   大齊在北漠的探子探查到這些消息後,絲毫不敢耽擱,立刻傳信回去。新京接到消息後,便馬上派人送密信給馮勝,讓他把北漠之變告知蕭均衡和盧明遠。   隻是不知為何,竟有人在信使的必經之路上埋伏。導致馮勝和魏鉉因為趕去救人耽擱了不少時間,而不能及時出現解決刺殺胥琰的刺客。   好在密信最終還是送到了馮勝手裡。這會兒眾人才有機會得知最近一段時間北漠發生的驚天之變。   書房內,所有人在過目了密信的內容後都震驚不已。但這裡麵恐怕還得說胥琰的心情最為復雜。   離開北漠還不足半月,他的父親兄長包括他的祖父通通命喪黃泉。而他不足十歲的弟弟成了新任北漠王!   盧明遠和蕭均衡他們看到這些消息,都不知道該勸他節哀還是祝賀他獲封王爵。   這個時候似乎說什麼都不合適。所以大家也都保持了沉默。書房內鴉雀無聲,安靜得每個人似乎都能聽到自己的呼吸。   最終,還是胥琰主動打破了沉默。   他神情肅穆地對蕭均衡說:“多謝郡王殿下願意告知我這些消息!不過,在下還是得確認一下,這封密信的確真實可信嗎?”   蕭均衡看了馮勝一眼。馮勝立刻會意,站出來語氣十分堅定地回道:“可信!無論是傳遞消息的渠道,還是信使,都是臨行前在下的師父精心精心安排的。   封裝密信的手法和蠟封火漆也都是特製的。在下已經確認過了,密信確實是從新京送來的,而且中途也未曾被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