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劉氏族地(1 / 1)

嘉和紀事 四時清 4619 字 2024-03-18

翌日清晨,盧明遠早早起來練了半個時辰的武功。他已經好幾天沒摸過自家的寶貝劍了,心裡還怪愧疚的。果然,練完功後,整個人都變得神清氣爽了。   同胥琰和流蘇幾人簡單地用過朝食後,盧明遠便下令出發前往彭城郡城。   驛長帶著一眾驛卒送別盧明遠一行人的時候心裡竟然泛起了一絲不舍。他還從來沒遇到過這麼通情達理的大人物。   不過,驛長很快就醒過頭來,暗罵自己真是賤骨頭,居然因為一點兒小恩小惠就對這些竊據高位的人感恩戴德。臉色一變,一聲不吭地轉身回了驛站。   這處驛站離彭城郡城不遠,盧明遠一馬當先,帶著所有人疾馳了一個多時辰後,便看到了高高盤踞在瑯山腳下,雄壯巍峨的彭城郡城。   盧明遠一行人抵達城門外的時間,正好是郡城內外百姓、商旅們出城入城最集中的時候。城門內外都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一個一個地接受守城士兵的檢查。   這個時候,從城內突然跑出來一隊守城將士,他們粗暴地把正在排隊的百姓們轟到官道的兩側,急匆匆地直奔盧明遠一行人而來。   那領頭之人一路狂奔,腳下帶起的灰塵把身後的手下弄得灰頭土臉的。他來到盧明遠馬下後,當即行了大禮,道:“不知國公爺大駕光臨,有失遠迎,實在是罪過。在下是彭城郡城的城門校尉劉全壽,特來迎請國公爺入城!”   盧明遠挑眉問道:“劉全壽?你出身於彭城劉氏?”   “正是!”劉全壽恭敬地回道,“不過在下隻是偏房庶子,在劉氏族裡實在是不值一提。”   “無所謂,你是劉氏之人就足夠了。”盧明遠拿起馬鞭敲了敲手心,道:“你應該知道劉氏嫡支二房住在那裡吧?去把手頭的活兒交代一下,本官需要你帶著我們去那裡。”   “這……”劉全壽麵露難色,“在下已經派人通知了郡守大人您駕臨郡城的消息,郡守大人雖然因為要招待簡郡王殿下他們不能親自出來迎接,可定會在府中等著國公爺的駕臨。至於劉府,那裡您隨時都可以去不是?”   劉全壽話剛說完,修林就站出來狠狠扛了他一下道:“國公爺讓你帶路,你老老實實帶路就是!哪那麼多廢話!”   “修林,不得無禮。”盧明遠示意修林退下後,對劉全壽說:“你不必憂心,本官會派人跟彭城郡守說一聲的。你直接帶我們去劉氏便是。”   劉全壽無可奈何,隻能跑去跟手下吩咐了幾句,而後便帶著盧明遠一行人前往彭城劉氏的所在之地。   路上,劉全壽還解釋說彭城劉氏家大業大,人丁興旺,更注重團結。所以雖然嫡支幾房都枝繁葉茂,族人眾多,但還是聚居在一起。   而盧明遠要找的嫡支二房的宅邸離彭城劉氏的祠堂和祖宅也沒有多少距離。它們都建在地勢最高的城北一帶。   說起劉氏嫡支二房,劉全壽遲疑了一會兒後還是透露,二房大夫人新喪,二房上下正在忙前忙後地治喪,恐怕沒有時間來接待國公爺一行人。   話裡話外的意思都是讓盧明遠先去郡守府,而非彭城劉氏。   不過,盧明遠對劉全壽的這些暗示完全無動於衷。始終沒有按劉全壽設想的那樣主動提出更改行程。   劉全壽在發現自己一直在自討無趣後,便默默閉上了嘴。   從城西到城北,劉全壽帶著盧明遠等人足足繞了大半個時辰。等他們趕到劉氏府邸的時候,已經到了午後。   劉氏府邸的守衛看到劉全壽後很是驚訝,迎上來問道:“校尉大人怎麼會在這個時候過來?”   劉全壽沒有跟守衛解釋太多,直接告訴那守衛:“快去通報,定國公和寧安郡王殿下駕臨府上。”   守衛聞言趕快回府通報。劉全壽則麵帶歉意地跟盧明遠說:“還請國公爺稍待片刻。”   盧明遠也不在乎等上這一時片刻,隨意地沖劉全壽點了點頭後,就打量起彭城劉氏舉族聚居之處的風景來。   不得不說,劉氏的先祖還算是比較有眼光的,所選的這塊族地依山傍水。   背靠連綿的青山,成片的宅院自上而下一一鋪開,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   一條清泉從山上蜿蜒曲折地延伸到山腳,將劉氏族地一分為二。   從下往上望去,一座高達數丈,飛簷鬥拱的木樓矗立於山腰處,遮天蔽日,俯瞰整個劉氏族地乃至彭城郡城。那估計便是劉全壽口中所說的劉氏宗祠了。   讓人覺得奇怪的是,一般宗祠都不會選址建在這樣需要人費力攀登的山上。畢竟這對於年老、腿腳不好的族人來說實在是太過不便了。   這彭城劉氏倒好,不僅把宗祠蓋在了半山腰,還蓋了好幾層。若是第一層用來擺放祖宗牌位,那上麵的幾層是用來做什麼的呢?實在是讓人費解啊。   盧明遠心中有此疑問,便開口問了劉全壽。可惜,劉全壽也說不上來他們的宗祠為何建得這麼奇特。反正,自從他有記憶起,宗祠就長這樣。   就在盧明遠準備跟劉全壽再多了解一些彭城劉氏的情況的時候,一個須發皆白,但身形筆挺的老者帶著一群人浩浩蕩蕩地走出了劉府大門,來到了盧明遠的麵前。   那老者上來就要給盧明遠行大禮,盧明遠自是不肯,便讓修山強行把他扶了起來。   老者掙紮了兩下,沒掙脫後就老老實實地站定,看著盧明遠道:“定國公和寧安郡王殿下願意紆尊降貴來到我劉府,實乃我劉氏的福分。在下劉敏,曾在順宗朝時擔任工部侍郎,如今早已致仕,在家頤養天年。   聽聞二位貴人駕臨,不敢有絲毫耽擱,攜劉氏子孫前來迎接。請國公爺和寧安郡王殿下隨我入府。”   劉全壽這個時候也找準時機出來補充道:“國公爺,這位便是我們劉氏嫡支二房的老太爺。老太爺年事已高,平素裡已經鮮少露麵,想來今日是因為您和寧安郡王殿下的到來而特意出府的。”   盧明遠頷首道:“那就辛苦二老太爺,我們這便準備入府吧。”   “在下實在擔不起國公爺您一聲二老太爺。”二老太爺推辭道,“您還是直接喊我的名字吧。”   盧明遠劍眉一挑,說:“那怎麼行。您這看上去比我外祖父廣陵郡王的年紀都大,我若對您不敬,回去可不好跟我外祖父他們交代。二老太爺不會讓我做那等無禮之人吧?”   二老太爺連連否認道:“在下自然沒有那個意思。您想怎麼稱呼在下就怎麼稱呼便是。”   說話間,他們便穿過劉府厚重的大門,來到了劉府之內。   進來之後,盧明遠發現這所謂的劉府裡麵別有乾坤,他們剛走過的門不過是劉府的第一道屏障而已。   屏障之內,放眼望去,除了一條彎彎的小溪和一條筆直的道路外,剩下的全是種滿莊稼的良田。   順著那條路往前繼續走一盞茶的功夫,就又遇到一堵又高又厚的圍墻和一扇更為厚重的門。在這扇門之後,才是劉氏族人真正生活的地方。   二老太爺讓人敲開那扇門後,領著盧明遠一行人走了進去。   這次映入眼簾的便是依山而建的鱗次櫛比的宅院了。這些宅院形製上都大差不差,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那條清泉的兩側。   二老太爺在年輕後輩的攙扶下穿過一座架在清泉之上的石橋,來到了清泉的西側。   他轉過身來為盧明遠解釋道:“國公爺,如今我們彭城劉氏有兩支最重要的嫡脈。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嫡支長房的老太爺是在下的親兄長,也是我劉氏的老族長,帶領著長房的族人住在這條清泉的東側,我們劉氏自己人習慣稱他們為東府。   在下則領著二房的族人住在清泉的西側,我們也叫西府。穿過這座石橋,不用再走多遠,就是我們西府的主院了,如今裡麵住著在下的大兒子那一房人。”   說到這兒,二老太爺頓了一頓,之後才接著說:“隻是,昨日我那大兒媳得了急病突然去了,如今西府主院正在治喪。國公爺和寧安郡王殿下不如先到在下隱居的別院,以免沾上晦氣,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不必了,二老太爺帶我們去主院便是。”盧明遠看向二老太爺所指的西府主院,表情十分嚴肅地說道,“您可能有所不知,我是皇帝陛下禦筆欽封的監察禦史,陛下命本官巡視各州,監察百官,糾察地方。   前幾日,本官在睢陽郡守府親身經歷了一場刺殺。死者睢陽郡都尉劉大年,經查正是你劉氏嫡支二房大老爺的私生子。而那兇手也當眾供述,說她之所以行刺劉大年,是受你們劉氏二房大夫人的指使。   堂堂朝廷命官,一郡都尉,在眾目睽睽之下遇刺身亡。此等惡劣的案件在我大齊已經有十幾年不曾發生過。但那晚就偏偏發生在本官這個剛受封沒幾日的監察禦史眼前。   本官對此案責無旁貸,必定要徹查到底。所以才緊趕慢趕地來到你們彭城劉氏想要查個究竟。   可現在你卻告訴我二房大夫人死了?本官告訴你,生要見人,死要見屍,本官定要會一會這個大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