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兵權謀家(1 / 1)

穿越之後,當直麵這個時代的時候,趙郢曾不止一次的思考,為何當年六國的大軍不是秦軍的對手?   原因或許有很多。   很多人都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說出一套邏輯自洽的理由。   但一個讓所有人都不可回避的問題是,秦軍在軍功爵律製度刺激之下,從民眾到將士們瘋狂的戰鬥欲望,讓秦軍始終都保持著一種旺盛且遠超其餘六國軍隊的強大戰鬥力。   為什麼秦軍後來不行了?   因為統一六國,北驅匈奴,南定百越之後,其實大秦麵臨一個極為嚴峻的問題,那就是賴以為根本的軍功爵律已經後繼乏力,失去了它強大的刺激作用。   嗷嗷叫著要戰鬥的老秦人,忽然間沒有了目標,不少人不得不回歸田園,重新操起自己的鋤頭。   這其實等同於多年的信仰和追求,一朝崩塌。   一支沒有了理想和信念的軍隊,一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戰鬥的軍隊,就像是老虎沒了牙齒,雄師失去了它的利爪。   被人擊潰,是早晚的事。   劉邦當年怎麼脫穎而出的?   不是他的謀略或者智慧,比其他諸侯多厲害,而是他小混混共享式人際處理模式無形中契合了人性的本質。   共富貴!   跟著我,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一起升官發財享榮華!   這其實,算是另一種模式的“軍功爵”。   歷朝歷代的更迭,其實都有這麼一種隱形的“軍功爵”,在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讓越來越多的人和力量團結在一起,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   所以,當趙郢想明白這個道理的那一天起,他就在琢磨一件事。如果有一天,自己掌握了一支武裝的力量,自己要怎麼樣。   他的答案就是——   鑄軍魂!   他要帶出一隻有自己信仰的軍隊。   這隻軍隊,不能隻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爵位,也不能隻是要封妻蔭子,他也要為他們找到一個可以世世代代為之守護下去的理由。   所以,當確定有了第一批可以掌握在自己手裡的力量之後,他第一時間,想的就是這個。   昏黃的油燈下,趙郢好看的眉毛時而舒張,時而緊蹙,一直忙到深夜,才長舒了一口氣,自己的看了一遍,才認真地收藏起來。   為了避免自己出現王莽似的的悲劇,他雖然弄出了一個大致的框架,但也不敢輕易拿出來使用,他需要請一些這個時代的精英,甚至是始皇帝,出來幫自己號號脈,掌掌舵。   好在,事情剛剛起步,一切都還來得及。   第二天一早,趙郢一如既往地起床,打熬力氣,練習弓箭和長戈的刺殺劈砍之術。效果讓他頗有些意外,因為他發現已經連續兩天沒能好好鍛煉的自己,身體素質不僅沒有停滯,反而有了更加明顯的增長了!   不僅三千米急速障礙跑正式突破六分鐘的大關,一百五十斤的石鎖,在自己手中也明顯輕鬆了不少。   難道是因為自己這兩天沒有訓練這麼緊的緣故?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趙郢若有所悟,扔下手中的長戈,回自己的小院洗漱完畢,換了一身清爽的衣服出來,吃過早飯,帶著府上管事早就準備好的禮品,直奔武成侯府。   今天是拜師王翦,跟著學習兵法的日子,可不能怠慢了。   身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是真正的兵法大家,確切一點講,是兵權謀家,這類兵法大家,講求的是“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最注重軍事戰略研究,兼通形勢、陰陽、技巧各派之長,是最中正嚴謹的戰法,可以說是兵家的魂魄所在。   另一個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就是幾年之後,橫空出世的韓信。   這個來自淮陰的年輕人,一戰而封神,徹底奠定了自己兵聖的地位。   但如今的韓信,大概還隻是淮陰城下那個個子高大,整天喜歡佩戴著刀劍的布衣少年,而王翦才是這個時代兵權謀家的巔峰。   所以,這一次,趙郢一點都沒跳,按照這個時代的傳統,做足了禮節。   寬衣博帶,隆而重之地正式登門。   除了沒有長輩親隨,他能做到的都做到了。   所以,王翦這邊也做足了禮數,讓王離一早就迎候在了大門之前,通武侯王賁更是親自迎出了中門。   “見過小公子——”   一見趙郢進來,須發花白的王翦作勢要起身見禮,趙郢趕緊快走幾步,搶先把王翦扶了回去,這才恭恭敬敬地拜下。   “學生趙郢,拜見老師——”   說著,雙手捧著王家早就準備好的茶水,遞給王翦。   王翦端坐著,生受了趙郢這一份大禮,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臉色這才和緩下來,招呼趙郢坐下。   “小公子之前可曾讀過兵書?”   “讀過幾本,家翁收藏的一些兵書,如《司馬法》《尉繚子》《六韜》《吳子》都曾讀過,隻是學生愚鈍,隻知道大概,不知所以,還請老師指教……”   王翦點了點頭,並不奇怪。   對於尋常人家的子弟來講,這些書或者難得一見,但對於皇長孫來講,讀過多正常啊。如今全天下的書,可都在鹹陽收藏著呢。   “我也讀過,我也讀過……”   王離終於找到了一個自己可以與趙郢相提並論的話題,在一旁眉飛色舞,躍躍欲試,看那架勢,如果不是王翦在,他很想親自指點指點這位小公子兵法。   王翦挑了一眼自家小孫子,沒有說話。   對這個孫子,他還是滿意的,雖然做事有點魯莽,但在學兵法上還算紮實,從來不跳。而且說讀過,也是真讀過。   王翦原以為,趙郢的讀過,大概率也就是跟自家孫子一樣的通讀,誰知道簡單的提了兩句,這才驚訝地發現,人家這位皇長孫所謂的讀過,那分明就是謙虛。   這哪是讀過啊?   這分明是下了苦功夫!   自己無論提起哪一不部分,都能倒背如流!   再看看依然不覺死的大孫子,頓時就覺得自家孫子不香了。   “不成器的東西,你看看人家小公子,再看看你?嗯!明日檢查你《行軍篇》的背誦,若有錯漏,小心你的屁股!”   王離:……   我就不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