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青黴素進展;Buff+一(1 / 2)

最新網址: “先生啊,今天的新聞講了俄國的事,說是他們又內亂了,這怕是一時半會消停不了吧?”

“沒錯。”

見周長風回答的很乾脆,夏筱詩躊躇著問:“那你們……”

前者擺手示意林溪坐下,然後自己拿起茶壺倒茶,溫熱的茶水裹挾著茶葉流入杯子中,熱氣騰騰。

“一環套一環,英法俄攜手遏製中間的德奧,現在東邊亂了,局勢肯定隻會加速惡化。”

“哦,這樣的話,影響也會波及到我們麼?”

人有時候就是這樣的矛盾——明明心裡已經猜對了答案,卻還要明知故問,希望對方給予否定的回答。

周長風不敢對熱茶下口,隻是吹了吹,然後望著夏筱詩笑道:“好歹也讀過不少書,你說呢?”

“唉。”後者嘆了口氣,麵容鬱鬱,“那樣的話,你該不會年前就得走吧?”

“恐怕是的。”

“那元旦呢?”

“元旦應該可以,還不至於那麼快。就算歐洲那邊先打起來了,輪到咱們下場大概也要個把月。”

一旁的林溪忽然開口道:“如果發兵南洋的話,我們也要被卷進去的,不清楚我會不會收到征召令。”

蘭芳幾乎不可能獨善其身,在這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小國想要置身事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更何況蘭芳的地理位置還十分關鍵,並且它也不像地處阿爾卑斯山區的瑞士一樣擁有得天獨厚的地利之優勢。

同樣是全民皆兵的小國,蘭芳的西、北兩麵全都濱海,難以麵麵俱到的防守,所以它實際上並沒有瑞士那麼棘手和難對付。

如果說蘭芳是困難難度,那麼瑞士就是地獄難度。

“想多了,伱身在國外,怎麼可能把征召令發過來?”周長風不以為意地回道。

然而林溪卻說道:“您好像忘了,我當時從圖書館離職過後,給家裡留了封信就來大明了。然後,征召令是直接寄到家裡的。”

“這樣啊。”周長風皺眉想了想,沉吟道:“因故不在國內未能及時應征,這個應該不會深究的,你又不是惡意抗拒不去。”

“這倒也是。”

“放心,就英軍、荷印軍那費不拉堪的爛樣子,你們自己都能掃平婆羅洲了。”

退一萬步講,即使依照蘭芳法律真要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好歹也是共和政體,不至於在懲處上瞎搞,該特殊處理自然是會特殊處理的。

真要靈活運用圓滑的話術的話,照顧好一位上國將領的妻子,使他免去後顧之憂能夠全身心的領軍作戰,最後不也算有力的幫助了本國麼?

這才是真正的折線助國嘛。

打消了林溪的顧慮之後,周長風向夏筱詩交代了一下即將啟程去準備登陸演練的事情。

於是,她的神情就肉眼可見的越發鬱鬱了。

唉,這一去至少要個把月,但自己又能說什麼呢?

這是沒辦法的事,不該抱怨,那樣反倒顯得自己缺乏涵養、不夠通情達理了。

一直等到晚上同床共枕了,夏筱詩的情緒仍然低落。

妊娠對於情緒的影響因人而異,至少在她身上表現得比較明顯,以往樂觀積極的她現在也變得多愁善感了許多。

周長風帶著欣賞的目光看著身畔的她,笑道:“還真別說,你的體質不錯,懷孕也不怎麼顯肚子,好好保養應該是不會長妊娠紋的。”

“希望吧,千萬別出現,否則我要鬱悶死了。”夏筱詩連連搖頭,誰樂意長那玩意啊,既醜又膈應人,光是想想就讓人難受。

“可以去找醫生開個藥方,醫院應該有那種現成的藥膏,重在預防嘛。”

“嗯,那…過幾日去跟大夫打聽一下。”

少頃,周長風的手開始緩緩上移……

“嗯?乾嘛啊?”

“你說呢?當然是做久違的事啊。”

有點害羞的夏筱詩不由自主的紅了臉,“這不好吧……”

“之前不是講過嗎?”周長風湊到她的耳畔,輕聲說道:“前三月後三月不可以,但是中間都是可以的哦。”

毋庸置疑,這是非比尋常的一夜——很舒坦、也很輕鬆。

次日,早晨。

時值暮秋,北風蕭瑟,南京的白晝氣溫雖然還維持在一個體感清爽的程度,但清晨和和夜晚已經有些寒涼了。

「……利劍出鞘,我勇敢機敏之航空健兒不負眾望,予敵以沉痛教訓。是日,統共擊墜敵機二十四架,擊傷六架。飛官學員俞振技藝精湛,以寡敵眾亦斬獲兩架;中尉飛官趙緒武無畏無懼,深入敵境,前後擊墜二架……」

因為大明已經進入戰備的緣故,愈來愈多的新聞稿需要進行審核,所以很多事情都有了大約一天的滯後。

“哇,這還隻是在那麼偏遠的疆界起了點沖突,這都一下子乾掉二十多架飛機嗎?以一敵五?”正在喝粥的夏筱詩驚訝道。

“沒那麼多。”桌對麵的周長風一邊剝著鹹鴨蛋一邊隨口答道:“實際是擊落十六架、擊傷七架,己方掉了五架,還有兩架損壞嚴重,飛回來也得報廢。”

“那也挺厲害了,以一當三呢。”

“嗯,這個可不要往外說,公布的戰報要考慮軍民士氣,肯定會有修辭的。”

夏筱詩“嗬”了一聲,撇嘴道:“肯定呀,我又不缺心眼。”

訓練有素,戰術得當,飛機性能又頗占優勢,打出一比三的交換比並不稀奇。

這還是因為地處沙俄境內,大部分明軍飛行員不敢肆無忌憚的窮追猛打,否則戰果還能更多些。

稍後,當周長風在翻看一份醫學期刊的時候,一篇名曰《淺論關於可消減病菌之黴菌選株與初步提純》的論文引起了他的注意。

實際上自從平定日本到現在他就一直在關注著青黴素的研究,當時他還苦惱於自己的身份與生物醫學完全不沾邊,不知道該怎麼提前引領展開研究。

可班師回國以後好好查閱問詢了一陣子,他才得知芙蓉大學今年年初就已經正式組織小組開始研究了。

既然已經開始研究了,那就沒自己的事了,反正自己也不懂生物化學的提純與萃取。

歷史上弗萊明的發現因為提純失敗而被埋沒,直到三九年時才被兩個澳大利亞人重新拾起、繼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