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不濟的夏筱詩是在迷迷糊糊的狀態下和周長風道別的,難辨虛實,好像跟做夢一樣。
真正等她意識清醒的時候,才發現已經日上三竿了,而身畔的周某人早已不見蹤影。
她凝視著位於房間角落處櫃子上的那個小玻璃瓶,自言自語道:“要是這回也能神速了結就好了。”
攻略南洋的進程終於來到了最為關鍵、也最為復雜的地方。
大大小小的叢林島嶼即便有百萬大軍也不夠填滿的,為了以最高效率達成目標,一個龐大的陸海空聯合進攻計劃隨之實施。
從二十年前開始,大都督府參謀處便著手於製訂奪取南洋諸地,隨著時間流逝,舊計劃不斷被修訂、完善,同時也因為新兵種的出現而出現新計劃。
比如最早版本的行動計劃中肯定是看不到傘兵的。
具體到戰役部署上,又分為好幾種。
一是抽絲剝繭,先一點點解決外圍的島嶼,最後再合力圍攻爪哇島。
二是單刀直入,棄外圍於不顧,徑直突擊幾處油田和巴達維亞。
三是中心開花,一開始就利用傘兵直接奇襲幾處油田,避免被破壞,後續部隊再陸續增援。
中心開花無疑是最為冒險的,充滿了不確定性,實際上在前幾年都不為人所重視。
督府參謀處本打算都是以傘兵為輔,抽絲剝繭也好、單刀直入也罷,都不會在一開始就直接投入傘兵。
而傘兵部隊以前也是比較抵觸中心開花的,因為他們也不敢打包票能完成任務。
或者說,連五成的把握都沒有。
可近來的一係列變故卻把計劃往更為冒險的方向推動了。
明軍上下意識到殖民地軍隊確實是軟弱無力,沒有必要高估。
而傘兵部隊原本很擔心的問題也得到了切實有效的解決——缺乏支援武器。
荷印軍雖然沒什麼像樣的坦克,但是有不少裝甲車,這些玩意也足夠對輕步兵構成致命威脅了。
僅憑步槍、沖鋒槍、輕機槍、槍榴彈怎麼對付它們?到時候肯定會被火力壓製得進退兩難。
而火箭筒、反坦克槍榴彈、反坦克手榴彈的出現卻直接顛覆了這一切,傘兵們現在有把握通過合理的戰術來乾掉這些皮薄餡大的鐵罐頭了。
沒了這些玩意,差不多可以和烏合之眾劃等號的荷印軍能堅持三個回合都了不起了。
所以在經過連續召開四次會議的慎重考慮以後,督府參謀處最終敲定了這個大膽的計劃。
行動編號為“甲字/五四二/四號/改二”,代號名曰“血痹”。
地麵作戰單位分為兩大部分,結束了馬來亞戰役的第三軍並不解散,但抽離了第二十二師留守當地作為占領軍。
其序列含海軍陸戰隊第一旅、陸軍第八步兵師、第三十三步兵師、第一戰車旅、第三工程旅、第三野戰重炮旅、第二航空勤務隊。
第三軍負責蘇木達喇島,在攻占舊港之後便準備東進爪哇島。
新成立的第四軍包含海軍陸戰隊第二旅、陸軍第三十八步兵師、陸軍第二十七步兵師、第四工程旅、第二野戰重炮旅、第五航空勤務隊。
他們會以蘭芳為前進基地,從南北兩線橫掃婆羅洲,攻占馬辰港和巴厘巴板油田,然後在馬辰集結,渡海登陸爪哇島。
計劃參戰的空軍單位由第六驅逐支隊、第三驅逐支隊、第二輕轟炸支隊、第六輕轟炸支隊、第一俯沖轟炸支隊、第三運輸支隊組成。
他們被統編為第一航空軍,總共包含大約九百架各型飛機。
至於海軍,z艦隊的覆滅使得南洋地區不再存在有足夠威脅的海軍力量。
因此大明海軍將一部分戰艦駐紮於剛剛占領不久的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以及蘭芳鬆柏港。
實際投入的艦隊雖然不再龐大,但也足夠精良,主要由靈活的高速戰艦組成,隨時消滅敢於出擊的bda三國聯軍海軍。
這支艦隊統稱甲字一四六特務艦隊,分為多個分遣艦隊——
甲字二十四炮擊艦隊:2艘高速戰列艦、2艘重巡、2艘輕巡、6艘驅逐艦,以及天市右垣號航空母艦。
他們負責在爪哇海來回巡邏,敵軍艦隊一出門就會挨打。
丙字二十五空襲艦隊:2艘戰列巡洋艦、2艘輕巡、6艘驅逐艦,還有太微左垣號和太微右垣號航空母艦。
他們是遠程打擊的中堅,假使bda聯軍龜縮於泗水海軍基地不敢出港應戰,那就等著被炸沉在泊位吧。
甲字二十七潛戰艦隊:6艘潛艇、4艘遠洋潛艇。他們會分散在爪哇海和望加錫海峽來回巡邏,監視、伏擊敵軍船隻。
戊字二十八潛戰艦隊:10艘潛艇、5艘遠洋潛艇。他們會去往更遙遠的班達海和薩武海,截斷南洋諸島和澳大利亞的航線。
除此之外就是為登陸部隊護航的分遣艦隊了,一共有11艘驅逐艦、3艘輕型巡洋艦、1艘水上飛機母艦。
明軍做好了萬全準備,將痛苦施加於敵人的行動已經進入了發起倒計時。
&nb三國聯軍的所作所為就顯得讓人無語至極了。
聯合司令部成立沒多久,是在新加坡遠東司令部投降的前一星期才成立的。
雖然迄今已經過去了十幾天,然而各種事宜仍是一團糟,聯合司令部內部也矛盾重重。
英國人和澳大利亞人決定成立聯合司令部來協調陸海空三軍行動時,壓根沒有征求荷蘭人的意見,素來傲慢的英國人的這一舉措讓荷蘭人很不爽,但也隻能捏著鼻子任了。
滑稽的是,荷蘭方麵才是在這一地區兵力最多的——地麵部隊八萬餘人、坦克和裝甲車二百多輛、飛機三百多架。
而英印軍隻有一萬人,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澳軍也不到兩萬人。
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此經營數百年之久的荷蘭方麵無疑對這片海域最熟悉,然而聯合司令部的海軍司令部之中居然隻有一名荷軍中校擔任關鍵職務。
就在周長風的寶貝女兒降生的當天,空軍司令部因為居住條件不佳而搬遷去了巴達維亞。
大難臨頭了,還嫌住著不舒服而搬家?
他們甚至連一個基本的聯合作戰指揮部都沒有建立,所謂的司令部更像是一個鬆散的象征性東西,而且語言不通。
「……在辦公室,所有人看上去都很努力,但大家其實都不知道應該做什麼……在我看來,滑稽的失敗抵抗比主動放棄(殖民地)更加丟人,從今以後不會再有人記得荷蘭的榮光了。」荷印軍少校格爾德如是在日記中寫道。
可惡!圖片又被吞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