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北落師門級航母;手撕馬奇諾?(2 / 2)

雖然安南人非常賣力,可是他們自身的戰鬥力不甚理想,而且緬甸的復雜地形也極大的製約了行動。

再加上英印軍、英緬軍的抵抗比較強烈,又有瘧疾橫行,所以安南王家陸軍的十萬大軍歷時兩個多月才粉碎了七萬多敵軍的多道防線。

他們一共付出了死亡近三千人、負傷九千餘人的巨大代價,這還不包括瘧疾橫行帶來的大量非戰鬥減員。

經此一役,英國在東南亞的防線已經崩潰。

英印軍和殘存的英緬軍隻能向西撤退,依托孟加拉地區的有利地形重新布置防線。

新上任的遠東戰區總司令韋維爾宣稱要堅定抵抗,絕不容許任何人染指大英帝國的寶石,來犯之敵必將遭到毀滅性打擊。

但這在周長風看來等同於狺狺狂吠——咬人的狗不叫,像這樣大放厥詞多半是沒底氣。

如今暹羅已經徹底倒向了大明,雖然他們在派兵這方麵有點磨洋工,隻派出了一個步兵師和兩個工兵營,但是卻全力配合軍需物資運輸,也承擔了一部分食品供給。

馬來亞戰役被俘的十萬英聯邦軍隊俘虜大部分被運到了暹羅,他們將承擔起建造暹羅至緬甸的鐵路的重任。

這樣一來,假如以後需要向西進攻印杜地區,有這樣一條鐵路將會極大的減輕後勤保障難度。

大明軍部早就有這個打算,安南人也大力支持。

鑒於英國人的和談誠意不足,大明朝廷便批準了這一計劃,開始進行前期準備。

以前,英國人就向暹羅人提議建造一條貫穿英屬緬甸和暹羅的鐵路,方便溝通、貿易,順帶還能施加影響力,不過暹羅人最後沒有同意。

明軍打算就沿用當年英國人勘察、總結的路線草案,節省時間,直接開始建造。

暹緬鐵路設計為單向鐵路,米軌(1000㎜),每天可往返三次五十節車皮的軍列,最大運力為每天3000噸。

它與暹羅本土鐵軌軌距相同,所需材料先挪用暹羅庫存的鐵軌備件,同時由暹羅和安南的民營企業工廠承擔後續材料製造。

暹緬鐵路要途經崇山峻嶺和坎坷叢林,地形復雜,建造難度非常之大。

根據大明國立鐵路派去的調查小組發回的報告,從起點和終點同時開始建造,按照正常勞作時長,預計工期二十六個月。

南方境況如此,而在北方,一場秘密交易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

順天府,豐臺火車站。

“嗚嗚嗚”的汽笛聲中,一列五十四節編組的火車緩緩駛離了月臺,逐漸加速,拖著飄散的黑煙消失在了北方地平線處。

這五十四節車皮全部為二十噸級輕型四輪棚車,也就是悶罐車,內部堆疊滿了大木箱子。

外層的木箱中裝著各種雜貨,而內裡的木箱中卻裝著滿滿當當的鎢精礦、鉬精礦、鎳精礦、天然橡膠。

通常來說,鐵路運輸礦石會使用敞車,也就是上邊不封頂的敞篷車廂,這樣遮遮掩掩的做法顯然是在……偷運。

因為稀有資源短缺而急不可耐的德社提出了這個主意——沙俄現在群雄逐鹿、混亂不堪,乾脆就來一個渾水摸魚!

根據秘密簽訂的協定,雙方達成的交易是:

大明向德社分批偷運2500噸鎢精礦、2000噸鎳精礦、1800噸鉬精礦、天然橡膠700噸、奎寧6.5噸。

同時提供全套的三七式火箭筒圖紙,以及10具火箭筒樣品和500發不同種類的彈藥。

另外還有全套的三三式乙型航空魚雷圖紙,以及5枚魚雷樣品。

德社則向大明提供Seetakt型艦載對空警戒雷達、Freya型陸基對空警戒雷達、Würzburg型火控雷達的關鍵零部件樣品和全套圖紙。

還有LG39型無後坐力炮圖紙,以及4門無後坐力炮樣品和200發彈藥。

明人認為自己大賺、德國人認為自己小賺,雙方都覺得自己賺到了,這可以說是一筆愉快的交易。

世人所不知的是,大致從一個半月前開始,德社戰爭委員會命令人民軍總參謀部製訂的一係列行動已經在緊鑼密鼓的準備中來到了收尾階段。

欺騙行動代號為“布拉格”;集結行動代號為“黑森林演習”;針對法國的進攻計劃代號為“紫色印刷”。

盡管德社起初打算先解放東歐、確保資源供給充足,但是戰爭委員會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強烈建議盡早進攻法國。

可以說恩斯特和德社上層是經過不小的心理鬥爭才應允這樣的大膽計劃的。

歷史上,總參謀長哈德爾上將提交的黃色方案初稿幾乎就是三十年前歐戰時施裡芬計劃的翻版,以至於阿某人大發雷霆。

之後,曼不群和古不帥提出了大幅度修改的建議,但是被老將軍們所抵觸,認為太過於冒進。

這也是為什麼阿某人吐槽國防軍將領們都是迂腐的老古董。

客觀上因為大量歐戰時期的舊貴族將領不復存在,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德社在這方麵的戰略部署從一開始就更為先進。

但這種先進是相對的,僅僅是一種“不循規蹈矩、不拘於過往”的先進。

從實際部署上就可以管中窺豹,依照計劃,德軍一共集結了兩百萬大軍。

其中包括99個步兵師、6個摩托化步兵師、8個裝甲師、3個山地師,還有大量的獨立支援部隊。

技術兵器統共有大約2700輛坦克、3800架戰機,以及2門740㎜列車炮、8門280㎜列車炮、14門210㎜列車炮、3門600㎜履帶式臼炮。

他們打算進攻比利時和荷蘭,牽製北線敵軍;同時通過南線的阿登森林發起突襲。

期間,中線部隊對馬其諾防線實施試探性的進攻,持續施加壓力,同時評估在巨炮支援下能否達成正麵突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