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我”(1 / 1)

無知之行 作家GY9vul 1419 字 2024-03-23

我與“我”,我是誰?“我”又是誰?現實物質世界我可以做“我”嗎。   在這個身不由己的世界,你真的清楚“我”是誰嗎?或者說你有自我嗎?   很多人沒有覺醒沒有認識到自己身體內另一個自己,現實生活中我們在同事麵前、朋友家人麵前、展現的是真實的自己嗎?是我還是“我”?就像很多人說的這個世界沒有所謂的“感同身受”。沒有人可以了解你的“我”就連你自己也不知,那麼為什麼想要別人給你感同身受呢。   沒有人可以理解和了解你,因為你自己也不了解自己。現實世界中很多人會隨波逐流跟從大環境,一生隻為了房子、車子、金錢、等物質和名譽。卻缺乏對精神世界的探索.   想象一下,未來人們在物質層麵都達到峰值。站在同一起跑線,天下大同的時候,人們就會更注重精神和靈魂的升華。但是在現代社會中精神覺醒同樣很重要.也就是覺醒心中的另一個自己“我”。   但我們不會一下子就大醒大悟,“我”同樣也需要不停的磨練.看世界、看書、閱人、閱己,不停的塑造自己的靈魂、三觀和自我。因為我們不會像古代的賢者一樣一下子悟“道”,都是需要經歷和鋪墊的。更何況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明白這些東西的少數人,才能這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不隨波逐流、飄忽不定。我們應該有自己的節奏和步伐,按照自己的理念前行。有自我和真知.“無知之行”讓肉體痛苦不堪,“無知之思”讓靈魂備受煎熬。”   但是過度的對“精神世界”探索也可能會迷失自我,一但越過那條邊界線就會走向虛無主義,這也許是必然的,但我們得謹慎對待。因為我們現實中的肉體還有我們的責任呢,家庭需要我們的責任、擔當,社會需要我們奉獻和建設。所以現實中的“我”同樣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停的磨練和積累。讓兩個“我”達到一種平衡狀態。也就是“精神”和“肉體”。要不然過度的對精神世界探索是非常可怕的。   “我和馮雨,我是我我不是馮雨.馮雨是別人眼中的我.是別人所看到的樣子,我並非全是馮雨。我是我我是阿特曼是精神之我.馮雨是肉體上的我。是這個現實世界裡的我,我的精神不被這個現實所束縛,但是我沉重的肉體卻在所難逃。物欲橫生的是馮雨,而我隻想沉醉與精神世界。“精神”與“肉體”兩者卻不可分離,有太多的枷鎖。沒有人能了解真正的我,就連我自己也不知.   2023.8.21”   這個是我幾個月前的感悟和觀點希望大家能悟到點東西,不是想讓大家著重於現實發展,而是希望大家“現實肉體”與“精神靈魂”多去思考共同發展內外兼修。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希望大家能擁有強大的內心同時也擁有能與之媲美的肉體與物質。   印度文化中的真我“阿特曼”。作為印度文化思想中的一種,有著比較高的哲學思想地位。古印度的賢者們認為我們的肉體是在不斷輪回和變化形態的但是阿特曼卻是不朽的永恒的。認為世界存在著一個潛存不滅絕對永恒的精神實體--“阿特曼”。也就是“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