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芮道:“上將軍所言之田法,本王亦有耳聞。本王也思慮再三,對於此田法有三不解之處。” 李子虔疑惑,道:“請大王明示。” 吳芮道:“衡山之田法,分世家豪紳之田地與民,必會遭其聯合反抗,何如?” 李子虔解釋道:“官府以重金將其田買入,若其不與或是事後鬧事,可依法懲處。” 吳芮問道:“得罪世紳,無士人支持,國何以治?” 李子虔道:“對外,張榜求士,引它國士子來投,對內,開辦民校,讓農民學會算術,文字,詩樂。選吏,任人唯賢,有能者得任,無能者罷免,官吏選取不局限於士人,宗族,亦可從學文識字的有才能的庶人中選取。” 吳芮聽罷,認真地思考了李子虔若言的每一點,猶豫許久,還是點點頭。又問道:“百姓有田,皆事耕種,兵從何來?” 李子虔答到:“兵從民來。政令:所有百姓皆有兩年兵役,兩年勞役。服役時有糧餉,家中免稅,若遇戰爭,傷者亡者皆有撫恤,且其家二十年免稅,有戰功者,賞賜錢財,耕牛與田地,此其一也。其二,所有鄉亭,由亭長組織所有男丁,農閑時操練以為民兵,以督察鄉中豪紳。” 吳芮沉思片刻,抬頭以銳利的目光看向李子虔,他感覺眼前這個青年的能力讓人可怕,又生出愛才之心,環顧左右嘆道:“恨不能早與將軍相識啊!” 吳芮說道:“上將軍之能,天下能比肩者鮮矣!上將軍可曾娶妻?” “臣自年幼漂泊,隨陳王後,轉戰經年,未得安定之日,亦未曾取妻。”李子虔回答道。 吳芮笑道:“善!本王有一女侄,年芳十六,待嫁閨中,本王欲將其許配與上將軍,如何?” 李子虔一時不知所言,他自來到這個世界還從未考慮過這些事情,如今國王賜婚,他沒有理由拒絕。李子虔心裡知道:雖然吳芮是想通過聯姻的手段來穩住他,但是他並沒有想拒絕。回想起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個中秋節,王漢一家團聚,其樂融融,而他一個人孤獨的看著圓圓的月亮,孤獨湧上心頭。 見李子虔答應了婚事,吳芮更開心了,他似乎已經忘記了他請李子虔來赴宴的目的了。吳芮很欣賞他眼前這個年輕人,他也希望能在李子虔的輔佐下,逐鹿中原。 李子虔告訴了他,衡山國應該如何發現,百姓如何治理,但沒有說如何強軍。於是吳芮問道:“上將軍,以田法治民,民安而後軍強,具體而言,軍隊又該如何?” 李子虔思慮一番,道:“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大王應知曉國中有兵幾何,屯於何處,知軍之長,曉軍之短。以功勵將,將莫不盡心竭力,以金賞卒,卒莫不聞戰而喜。” 吳芮點頭,問道:“衡山有兵幾何?” 李子虔回答道:“衡山境內有兵一萬,然臣離開南陽時,又從南陽征兵五萬,屯於信陽。” 吳芮點點頭,李子虔繼續說道:“我軍多為步兵,前不久組建了千人騎兵隊伍。” 吳芮問道:“若臨江國亂,取之需兵幾何?” 李子虔想了想道:“非十萬軍,百萬石糧不足取也!若有水軍,把握更大!” 吳芮有些皺眉,問道:“衡山一國十餘縣,何有百萬之民以養十萬大軍?” 李子虔皺眉沉思,開口道:“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以嫡庶之爭亂其廟堂,再以始皇帝弱三晉之法亂其黎庶。” 吳芮問道:“弱三晉?何法也?” “昔始皇帝攻趙,軍井陘與李牧對峙,所拚者,國力也。趙國軍隊缺少銅鐵,軍備不及換,戰力大跌。趙求助於諸國,而始皇帝下令:凡通趙國銅鐵者,皆視為助趙,秦必滅之。五國不敢明以援趙,而使民開私鑄,庶民荒廢田地而修灶鑄鐵,獲小利而廢本業,致使民有錢而無糧,國亦如此。然此時,始皇帝下令:六國之民入秦者,皆分土地,發耕具,放糧賑災,救濟饑民,使三晉百姓入秦者數十萬。秦國力漸強,而韓魏漸弱,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此消彼長,韓魏再無力抗秦。今我國亦可效仿始皇帝,亂其黎庶,弱其國力,引臨江百姓入衡山,百萬之民有矣,十萬之軍亦有矣。” 吳芮聽罷,心有所思,半晌,對李子虔說道:“上將軍何以教寡人?” 李子虔說道:“臣有釀造美酒之法,所得之酒聞之濃香醇厚,視之清澈透光,嘗之回味無窮,感之肺腑皆暖,天下無人能及也。隻是因其造價較高,尋常百姓無人能嘗,但可將其賣與貴族,使其如同珠玉一般淪為奢侈品。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庶民貪利,人之性也,若將此煮酒之法告之衡山之民,再譴數商放言高價收購此種酒,衡山庶民必紛紛以家中餘糧煮酒賣錢。百姓無糧,國豈不亂乎?” 在一旁的梅鋗一直在傾聽吳芮和李子虔的談話,談到此時,梅鋗順口說道:“豈止百姓會以糧煮酒,地方官府,世族豪紳皆會行此法!” 景魄問道:“那其舉國煮酒,所煮之酒僅以衡山一國財力,能盡買乎?” 吳芮也點點頭道:“隻怕我們買不起他們的酒,他們便不會繼續煮酒了。” 李子虔則說道:“初以此種酒賣入臨江時,便需以高價售出,一則賺錢牟利,二則炒高市價,更加能吸引臨江百姓去煮酒。再者,如今天下無戰事,將此酒販於天下各國亦無難事,所得之資買臨江之酒,足矣。” “彩!” “彩!” “彩!” 吳芮拍手喝彩,眾人皆附和,吳芮道:“上將軍謀國之策甚秒,若能得臨江,上將軍當居首功!本王必不吝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