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時間緊迫,馬林那裡最多隻能支撐一天,明天後金的鐵騎就可以南下了,留給大明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此時李獻忠也顧不得大哥的麵子,隻能硬懟了,於是說道:“小子雖然來到李家時日尚短,但自從20年前大伯亡故後,朝廷對我李家的動作,還是了解一些的。隻是方才大哥說的話,我卻不敢茍同。” “如果此戰杜鬆和努爾哈赤殺得兩敗俱傷,那麼我們李家保存實力,最後奪取勝利果實自然是上策。” “可根據情報滿山遍野都是明軍的屍體,很顯然杜鬆是一場慘敗,而建虜的實力並沒有受到多大損失。如今努爾哈赤的八旗已經不下6萬人了,如果這一仗我大明不能將其削弱,接下來遼東可就要變天了,哪裡還有我李家的容身之所?” “即使我李家這一次可以全身而退,但這戰敗的責任我李家也是跑不掉的? 對於李獻忠這番說辭,李懷忠很是不屑,直接打斷說道:“他杜瘋子貪功冒進,被建虜全殲,乾我李家何事?就算朝廷追究下來,這“四路進兵”是他楊鎬定下的策略,我們南路軍救援不利最多也就被朝廷斥責幾句。況且你不是已經帶回來幾十顆韃子的人頭,到時候我們隻要在想辦法搞上幾百顆腦袋,也不算無功而返。” “獻忠你年輕氣盛,這種場麵我們經歷多了,這時候保存我李家的實力才是最重要的。” 此時原本麵無表情的李如柏臉上終於露出了些許笑意,很明顯他是認可了李懷忠的話。 畢竟他們是萬萬想不到“薩爾滸之戰”明軍會敗的如此乾脆徹底,不久後連李家在鐵嶺的祖墳都要保不住了,甚至大明連整個遼東都會丟掉。 “保存李家的實力”,可能這才是歷史上南路軍進軍緩慢的真正原因吧。 看來自己必須改變策略了,得以李家的利益為先。 李獻忠說道:“我李家當然是要保存實力了,怎麼可能去和建虜主力硬拚。可就像大哥說的那樣,我們起碼要砍下一批韃子的腦袋才能對朝廷上下有所交代。” “畢竟楊經略的後臺可是當朝首輔方從哲,要是我軍從未深入到赫圖阿拉附近,很可能被他反咬一口。大哥莫要忘了,自從祖父將邊民撤離寬甸六堡後,朝廷上說我李家勾結建虜的流言蜚語就幾乎沒有斷過。” “你試想一下要是其他幾路大軍被建虜擊敗,我軍卻進展緩慢,全身而退。定然會被朝臣彈劾我們李家勾結建虜。” 聽到“勾結建虜”這幾個字的時候,李如柏的臉色瞬間就變得凝重了起來。 他仔細地打量著眼前的這位義子,盡管李獻忠在軍事上一直都表現的很有天賦,但是今天這番言論實在是令他刮目相看。連自己都忽略了這一點,父親去世之後,李家在朝堂上早已經沒有後臺了,又如何確保不被朝廷秋後算賬? 在一旁看戲的他終於忍不住開口說道:“沒想到獻忠居然對廟堂之事也能洞若觀火,我心甚慰,那依照你的意思,這仗我們該如何打?” 見李如柏終於被自己說動了,李獻忠趕緊趁熱打鐵,說道:“啟稟父帥,孩兒有上中下三策可供父帥定奪。” “如今建虜主力盡在薩爾滸,雖然西路軍敗了;但是馬林的北路軍應該也到了薩爾滸附近,建虜現在應該正在同我北路軍決戰。” “上策是將南路軍的五千騎全部集中起來,趁機直搗赫圖阿拉。如果建虜留守部隊較多,我們就趁機搗毀其周邊的村落據點,砍人頭用以湊軍功;若是兵力真的空虛我便攻克赫圖阿拉,將其徹底燒毀。” “中策則是我大軍在鴉鶻關的東麵設伏,末將率領麾下千餘騎將留守赫圖阿拉的後金騎兵吸引到埋伏圈。這樣我軍可以先吃掉韃子一部,最重要的是我軍已經深入到了赫圖阿拉附近,又是在建州地盤上打贏的這一仗,隻是缺乏友軍的配合才未能擴大戰果,各方麵都能交代的過去。” “至於下策,東路軍劉綎的路程最遠,又有朝鮮兵拖後腿,此時肯定沒有抵達赫圖阿拉附近;我們先匯合東路軍,再尋機與建虜決戰,如此雖然未必能夠取勝,但起碼不會輕易被建虜吃掉。”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李如柏並沒有對這三策表態,而是對李懷忠說道:“懷忠,你先下去吧,務必將大軍開拔之事安排妥當,不要出亂子。” 李懷忠告退後,李如柏說道:“獻忠終究是長大了,有些事情還是應該讓你知道的。” “其實本帥這次中毒並非是韃子所為,你大哥也並沒有勾結建虜。” 李如柏說這句話的時候顯得十分平靜,但還是讓李獻忠感到十分震撼。盡管自己早就懷疑大哥李懷忠可能有問題,但他真沒想到這次“中毒事件”居然是李家父子自導自演的一場鬧劇,想來其目的是為了有一個合理拖延進軍的借口吧。 然後李如柏又說道:“我遼東李家世受皇恩,雖然朝廷對我們有著頗多的防範,但我李家是絕對不會勾結建虜的。” “你說的沒有錯,如果其他幾路都敗了,即使我們南路軍能夠保全,我李家也斷然不可能獨善其身。我遼鎮與其他諸鎮不合,我南路軍自是不想做這個出頭鳥。隻是我也沒有料到杜鬆的西路軍居然這麼快就敗了,這件事件確實是為父同你大哥思慮不周。” “馬林雖然也是將門之後,不過此人徒有其表,能做到總兵的位置全仗其父輩餘蔭,本事遠遠不及杜鬆,怕是北路軍也難以幸免。” “你可知道其實留給你進攻赫圖阿拉的時間並不是很多,建虜的主力應該很快就可以南下。” 李如柏的這番話倒是讓自己對其刮目相看,李成梁雖然不如戚繼光那麼有名,但兩人在萬歷朝是可以相提並論的。 李成梁生有九子,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皆是總兵或參將一級的高官,尤其是長子李如鬆,親自參與了平定寧夏之役以及朝鮮平倭之役,深得萬歷皇上的信任。次子李如柏就有些表現平平,雖然也參加了不少戰役,立有不少軍功,不過缺乏亮眼的表現,最後薩爾滸一戰更是留下了一身的汙點。 李成梁九子被稱作“李家九虎將”,但也有人笑話他們是“一虎八犬”,認為除了李如鬆之外其他幾人皆是不堪重用的廢材。 但是平心而論,除了李如鬆之外李如樟、李如梅等人還是頗具將才的,李成梁也算是後繼有人,他們並沒有辱沒遼東李家的門楣。 就今天的表現,李如柏絕非是一個泛泛之輩。之所以名聲不顯主要還是被其兄李如鬆的光芒所掩蓋,其本人也因為朝廷擔心李家權柄過重而數次罷官或者“因病”主動辭官,以至於賦閑了將近20年。一定程度上正是由於李如柏的自我犧牲,才成全了李家。 然後李如柏終於回到了正題上,說道:“獻忠,看來你還是不太了解赫圖阿拉的地形,你的進軍三策看似很有道理,其實恐怕隻有一條下策有可能實現,而且劉大刀自視甚高,未必肯與我軍合兵作戰。” 李獻忠吃驚地看著李如柏,自己前世不過是一個鍵盤俠,這些策略其實也隻是一群鍵盤俠在貼吧論壇研究出來的結果,他當時覺得十分有用。不過他們確實沒有實地考察過赫圖阿拉的地形,說到底也隻是一群紙上談兵的趙括,於是拱手說道:“還請父帥賜教!” 新書沖推薦,求推薦票,月票,追讀,評論,打賞支持!
第5章 父帥不簡單(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