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廢帝三年(554年)正月,西魏朝廷和廣大百姓們都在歡度春節。家庭團圓時,大家都在虔誠祝願,期盼著新的一年風調雨順,能夠繼續像去年那樣取得五穀豐登。 此時,西魏皇帝元欽也在虔誠祝願,期盼著自己在新的一年裡能夠心想事成。但是,他的願望和老百姓不一樣,他是不甘心繼續做傀儡皇帝,想奪回本應屬於自己的朝廷決策大權。 這個願望有點太特殊,實現難度也確實非常大,光靠在菩薩麵前虔誠祈禱肯定還不夠。於是,元欽就悄悄召集一些心腹之士,密謀策劃襲擊宇文泰的具體行動方案。 在此之前,元欽也私下試探過皇後想法,目標是說服妻子暗中為自己提供幫助。元欽心裡麵很清楚,宇文皇後雖是宇文泰長女,但是她很明顯更珍惜和自己的夫妻之情。 事實也是如此,宇文皇後人品和才貌都極為優秀。自從成親以來,她一直深得元欽的深情寵愛和無限嗬護。這夫妻倆非常恩愛,每日裡都是舉案齊眉,生活上也始終是同睡同起。 可是,宇文皇後心地善良,她既不希望自己愛人出事,也不願意看到自己父親倒下。如此一來,夾在兩個男人之間,宇文皇後不僅很苦惱,也實在是難以做出取舍。 雖然知道夫君想奪回權力,但是並沒有表態要幫助他,因為宇文皇後不想背叛自己父親。當然,她也知道這件事非同小可,如果不小心暴露了秘密,丈夫元欽隨時都有可能性命不保。 生死緊要關頭,宇文皇後不想失去丈夫,不僅沒有想要去揭發元欽,還在有意無意地掩蓋著他這些秘密。但是,她也很清楚,“紙包不住火”,這種事情很容易露出馬腳來。 於是,宇文皇後就私下苦勸,希望丈夫能夠放棄這些危險念頭。她還特意安慰道:“皇上啊,雖然你手上沒有權力,但隻要我們夫妻相濡以沫,日子照樣可以過得幸福快樂呀!” 可是,元欽想法完全不一樣。聽了妻子之言後,他卻神情哀傷地回復道,“皇後啊,好日子很快就沒有了。我已經知道得很清楚,嶽父大人正在考慮著要廢掉我呀!” 聽了夫君之言,宇文皇後有點不相信,於是繼續好言安慰道:“皇上啊,隻要你不和阿爹爭權,應該就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我是他的親生女兒,他怎麼會無故廢掉自己女婿呢?” 聽了妻子這些話,元欽似乎變得更憂傷了。他滿目淒涼地說道:“皇後啊,你可能還不知道吧,嶽父大人已準備要自己當皇帝。如果再不采取行動,我很快就是死路一條了!” 聽了這些話,宇文皇後雖默默無語,但心裡麵卻是大吃一驚。她和元欽恩愛多年,知道他應該編不出這種謊話來。可是,父親手裡已經掌控一切,自己丈夫無論如何是鬥不過他的。 她思慮再三,心裡麵卻認為,“就算是父親當皇帝,隻要元欽不和他爭位,他總不能殺掉自己女兒女婿吧!既然自己勸不住夫君,那就得想辦法另外尋找可靠之人來幫忙。” 宇文皇後知道,臨淮王元育、廣平王元贊都是宗室大臣,他們對皇帝元欽也十分忠心和愛護。而且,元育和元贊都是十二大將軍之一,他們倆人平時頗得元欽的器重和信任。萬般無奈之餘,她就悄悄通知了元育和元贊,希望他們倆人能夠出麵勸阻元欽放棄這危險之舉。 元育和元贊聞訊後,都覺得這件事情很難取得成功,相繼去皇宮裡勸說元欽不要輕舉妄動。倆人都淚流滿麵,苦勸元欽不要引火燒身,更不能讓皇族遭受滅頂之災。 可是,元欽似乎吃了秤砣鐵了心,他已經下定決心要采取冒險行動。這種時候,元育和元贊的眼淚動搖不了元欽這種決心。無論倆人如何苦勸,他根本就沒有聽進去這些忠告。 此時此刻,元欽心裡麵想的是,“隻要乾掉了嶽父宇文泰,其他問題自然就都迎刃而解了。”因為在他看來,自己那些小舅子都沒什麼用,收拾起他們來應該是很容易的。 事實的確如此,宇文覺當時十二歲,宇文邕僅僅才十一歲,他們還是懵懂無知的小孩子。宇文毓是長子,雖然已有二十歲了,可是他資質也是十分平庸。更何況,宇文毓非常迷戀獨孤盤若,整日隻知道和美貌妻子卿卿我我。基本上就是一個無足輕重的沒用之人。 元欽了解得很清楚,宇文泰最得力乾將是兩個侄子,分別是章武公宇文導和中山公宇文護。但是,他們都擔任遠離京城的軍事將領。如果自己突然行動,他們應該是遠水難救近火。 考慮了眾多因素,元欽通過反復權衡,也認真思量了多方麵可能性,才終於下定決心要采取這場冒險行動。在他看來,成敗就在此一舉,形勢已不容自己再猶豫不決了。 在生死存亡之際,元欽似乎已經考慮清楚,“如果成功了,從此高枕無憂,自己就是名副其實的大魏皇帝。就算是失敗了,也沒有什麼好可惜的,自己已經做夠了這個傀儡皇帝。” 可是,元欽忽略了一點,薑畢竟還是老的辣呀,嶽父宇文泰早就留了關鍵一手。 想當初,宇文泰為了政治需要,才主動把大女兒許配給元欽,並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西魏皇後。沒想到,這個大女兒與女婿一條心,並沒有替父親發揮監督元欽的任何作用。 如此一來,宇文泰心中不安穩,自然就要考慮其他辦法。好在他女兒眾多,而且個個都容貌出眾,挑選優秀女婿也很有本錢。於是,李基、李暉、於冀等人相繼都成為他的女婿。 宇文泰心思縝密,自己掌握著朝廷大權,怎麼可能會隨便掉以輕心呢?為預防突發情況,他重用了其他幾個女婿,並把他們培養成為心腹之人,專門負責監督元欽這個皇帝女婿。 聯姻宇文泰後,李基成為了清河公,李暉成為了義城公,於冀成為了常山公。有了嶽父大人一番精心培養,這三人自然都變成了忠心於宇文泰個人的朝廷武將。在宇文泰特意安排下,他們都被任命為朝廷武衛將軍,共同掌握著整個西魏宮廷的宿衛部隊。 宇文泰眼光獨到,既然很會挑選傑出人才,自然也很善於挑選優秀女婿。事實的確如此,他這三個女婿都很優秀,誰也沒有比大女婿元欽差,他們的家庭背景也都是非比尋常。 李基是李遠的兒子,從小出生於武將之家,本人還十分擅長於騎射功夫。李基容顏俊美,迎娶了義歸公主後,頗得嶽父宇文泰欣賞和信任,與兩位連襟李暉、於冀分掌禁衛之師。 李暉是李弼的兒子,父親是朝廷柱國大將軍,李暉家世似乎比李基更厲害。李暉迎娶了義安公主後,也很得嶽父的關心和培養,宇文泰讓他負責總領皇宮宿衛之事。李暉和李基、於冀關係融洽,三位連襟彼此間頗有默契,共同為嶽父分擔了很多機要事務。 於冀是於謹的兒子,父親也是八柱國之一,從小出生於樹大根深的武將之家。於冀不僅容顏俊美,而且頗有見識和風度,文才武功都是上上之選。於冀迎娶了平原公主後,也深得嶽父宇文泰信任和重用,負責統領宇文泰帳下侍官及宿衛禁宮。 在這三人嚴密監視下,元欽那些秘密行動很快就被察覺,並在第一時間就匯報到了宇文泰耳朵裡。殘酷的皇權鬥爭中,父子情也未必有人珍惜,更何況隻是這種貌合神離的翁婿情。宇文泰當機立斷,毫不客氣地把元欽發配到雍州去,從此以後再也沒有機會回到長安城了。 此後沒多久,元欽還被宇文泰派人毒殺,無限淒涼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宇文皇後因為堅持要追隨他,被當成了宇文家族的叛徒對待,也因此而跟著西魏廢帝元欽一起罹難。 廢掉元欽帝位之時,宇文泰也進行了深思熟慮。他確實想自己當皇帝,可是心裡麵也清楚時機並不成熟。當時情況很特殊,內外都有很多敵對勢力,宇文泰自然不想成為眾矢之的。 經過反復思考後,宇文泰決定暫時隱忍,另外扶持齊王元廓當皇帝,自己繼續牢牢掌握著西魏朝廷大權。隨後,宇文泰恢復了鮮卑姓氏,新皇帝元廓也因此改名為拓跋廓。 拓跋廓即位後,與他父親和兄長都一樣,依舊隻是宇文泰手中的傀儡皇帝。他不僅手無寸拳,甚至還不如自己兄長元欽,因為他與宇文泰並沒有直接親戚關係。 拓跋廓妻子是若乾蕓,其父若乾惠是長樂郡公。若乾惠本來頗有權勢,可惜早已經病逝了。若乾惠去世後,兒子若乾風承襲了長樂郡公,他應該是拓跋廓對抗宇文泰的唯一希望。 可惜的是,若乾風也是宇文泰女婿。他受到嶽父很多關照,自然也對宇文泰這個老丈人十分忠心。他不僅沒有幫助拓跋廓這個妹夫,反而一直在幫助自己嶽父監視著他。如此一來,拓跋廓連這個唯一希望也喪失了,隻能乖乖地充當著宇文泰的手中傀儡。 宇文泰權傾朝野,手段更是殘酷無情,剎那間就完成了廢立之事。西魏朝廷表麵上風平浪靜,似乎已經順利完成了皇位更替。其實,權貴們相互串聯,暗流湧動還是非常激烈。 韓雄雖不是宇文泰直接親戚,但是他這個人非常豪爽仗義,很善於同朝廷官員和武將們打交道。他和宇文泰那些親家們也是朋友,彼此間早已經有了較為深厚的私人感情。 韓雄雖然從不參與權力鬥爭,但是保持著朝廷要員的廣闊交際,往往能夠在第一時間就知道了很多機密。他保持著良好心態,讓自己避免卷入紛爭,從而也完全遠離了政治災難。 一次聚會時,韓雄聽於冀私下提到,嶽父已經做好具體安排,準備要派他父親和宇文護、楊忠等人去南侵梁國。其實,韓雄也知道南侵在即,但是並不知道具體帶隊統帥是誰。 朝廷關係目前很復雜,韓雄自然也就想要遠離是非。他與於謹、宇文護、楊忠都很熟,現在既然知道帶隊統帥是他們,於是就主動找機會向宇文泰申請南下作戰。 南侵計劃呼之欲出,而且是韓雄完成了前期偵察任務。這時候,他能夠主動請戰,宇文泰心裡感到非常高興。他當即就同意了他這個申請,並私下吩咐韓雄要提前做好出征準備。 大軍行動之前,西魏朝廷還想試探蕭繹,於是準備再派人去出使梁國。這時候,侍中宇文仁恕主動提出申請。宇文泰很高興,也覺得他比較合適,於是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他。 宇文仁恕自信滿滿,風塵仆仆地趕到了江陵,準備要認真打探梁國的虛實情況。梁元帝也專門接待了他,但沒有舉行什麼隆重儀式,隻是輕描淡寫地舉行了一場簡單溝通。 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宇文仁恕心裡麵頗有不甘,準備要想辦法繼續尋找機會。恰巧的是,北齊使者很快也抵達江陵。梁元帝接待北齊使者時,卻特意舉行了極為隆重的歡迎宴席。 宇文仁恕把這些都看在眼裡,心裡麵剎那間就覺得很不平衡,認為梁國是在故意怠慢自己這個西魏使者。這時候,他任務還沒有完成,就隻好耐著性子繼續尋找機會。 宇文仁恕逗留了一段時間,依然並沒有得到梁元帝重視,自然也無法達到自己心中的所想目標。如此看來,再留在江陵也沒什麼意義,宇文仁恕隻好忿忿不平地回到了長安城。 回去以後,因為擔心不好交差,宇文仁恕就添油加醋,把梁國怠慢西魏之事說得很嚴重。 此後沒多久,梁元帝又派使者去長安送信,明確要求按照以前版圖來確定邊境線。梁國使者送上國書,強硬要求西魏退還所占領國土,國書中使用言辭似乎還極為傲慢。 當初為滅掉蕭紀,蕭繹曾數番委曲求全,言辭恭敬地請求西魏出兵伐蜀。現在蕭紀雖然是消滅了,但是西魏實力也變得更加強大,也不知道蕭繹突然間哪裡就有了這股勇氣。 看了梁國書信後,宇文泰心裡麵大為不滿,很快又想起了宇文仁恕所說梁國怠慢西魏之事。他頓時麵色不悅,也不想再搭理梁國使者,當即就命人安排他去休息。 梁國使者出去後,宇文泰嘿嘿冷笑了幾下,隨即還對身邊之人說道:“古話說得好,如果天意想要拋棄他,誰又能有辦法幫得了他的忙呢!我想,這個話說的,大概就是指蕭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