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笑談雙贏局(1 / 1)

亂世琴虎 曉茗有容 5666 字 2024-03-24

自此以後,韓擒虎帶著一幫兄弟們,每隔幾日就會去一次長安學府。他們所有人都全副武裝,每次大約在那裡兩個多時辰,專門給宇文毓、宇文覺、宇文邕等人做體能訓練。   看著韓擒虎前來搞訓練,學府先生們都感到很高興,也在期待著他能夠發揮出積極作用。可是,先生們也在擔憂著:“這些貴族子弟們確實太懶散,不知道韓擒虎究竟能否創造奇跡?”   其實,長安學府條件很好,以前也開設過軍事訓練課程。可是,教官換了好幾批,就是沒有取得實質性效果。主要原因有兩方麵:一則是請不來好教官;二則是貴族子弟們太難管。   沒想到的是,韓擒虎這個人不按常理出牌,其做法與以前那些教官完全不同。第一天開課時,他把人員集中在校場上,卻根本不搞任何訓練科目,而是組織別具一格的有獎擂臺賽。   韓擒虎站在臺上,宣布第一項賽事是射箭。他還公開承諾:“凡是能夠射中靶標者,可以當場獎勵十兩銀子;如果還能夠正中靶心者,更是可以當場獎勵一百兩銀子。”   貴族子弟們一聽,當時就不由得紛紛哄堂大笑,因為他們中已經有人練成了“百步穿楊”。可是,並沒有等多久,他們所有人全都傻眼了。原來,那個靶標是特製的,靶麵還沒有正常靶標一半大。更離譜的是,靶標距離並不是一百步,而是至少也有一百五十步之遙。   一時間,貴族子弟們麵麵相覷,現場剎那間就安靜下來。後來,那些自以為箭術很好者,都紛紛上臺張弓搭箭進行挑戰。可是,他們弓箭力道都不夠,根本就到不了那個遙遠靶標。   這時候,突然有人帶頭起哄,說是要請教官親自展示一下。這帶頭者不是別人,正是元孝麒和元孝麟。韓擒虎也不看他們,當即微笑著揮了揮手,韓海就給他送上了那張巨弓。   韓擒虎接過弓箭,笑意吟吟地詢問道:“現場各位兄弟,有誰願意上來試一試?”   目睹這種從未見過的巨弓,貴族子弟們一時間都大驚失色,誰也不敢冒然答應上臺去進行嘗試。眼見無人敢應戰,韓擒虎隻是微微一笑,就輕鬆自如地張弓搭箭。他稍微一瞄準,就嗖嗖嗖地射出連珠三箭。剎那間,利箭破空而去,速度快如閃電,全部命中靶心位置。   此時,貴族子弟們都無比欽佩,元孝麒和元孝麟也目瞪口呆。此刻,宇文毓、宇文覺、宇文邕都眉飛色舞,這三兄弟情不自禁地帶頭為韓擒虎鼓掌喝彩。這時候,學府先生們也在現場,他們從未見識過這種神箭絕技,自然也都在紛紛為韓擒虎贊嘆不已。   沒想到,韓擒虎微笑著站在臺上,又宣布了第二項賽事是拳腳比試。他竟然公開承諾,允許貴族子弟們不限人數,可以同時上臺對他發起挑戰行動。此言一出,臺下子弟們議論紛紛,都不相信他能徒手打贏上百人。元孝麒和元孝麟更不信,當即就在下麵慫恿著其他人。   很快,這兄弟倆就聯合了一大批人,他們剎那間紛紛沖上去包圍住韓擒虎。眼見機會很難得,元孝麒和元孝麟起了壞心眼,正想要趁機好好報復一下這個可怕之敵。看著這麼多人同時沖上去,宇文毓這三兄弟知道有人使壞,心裡都不由得在為好兄弟韓擒虎擔憂起來。   沒想到,韓擒虎根本毫不慌張。他此時也看出來了,元孝麒和元孝麟想使壞,於是就準備要再次教訓這兄弟倆。他不待眾人靠近,就已經展開絕妙輕功,閃電般地遊走在人群中間。   一時間,誰也沒看清他如何出手,卻已經莫名其妙地紛紛中招倒地。元孝麒和元孝麟更加慘,這兄弟倆都是丹田位置被重擊。他們體內氣血翻騰,剎那間都難受得要死,居然倒在地麵上掙紮不起。韓擒虎很有分寸,既要這倆人大病一場,又不會讓他們丟掉性命。   經過這場比試,貴族子弟們心服口服,已經對韓擒虎無比崇拜。他們和宇文毓三兄弟一樣,都心甘情願地想跟著韓擒虎學習。眼見這些人被收服,學府先生們都感到高興不已。   這時候,元孝麒和元孝麟還在難受。可是,這兄弟倆都死要麵子,居然說家裡有事要請假一個月。學府管事不喜歡這倆人,可是又不敢得罪了宇文護。眼見他們主動請假,當即就毫不猶豫地批準了。這位老先生卻哪裡知道,元孝麒和元孝麟此時急需回家靜養。   自此以後,長安學府麵貌一新,貴族子弟們都進步明顯。他們不僅學習態度大有改進,而且都漸漸地喜歡上了練武。每次隻要韓擒虎前來,他們都和宇文毓三兄弟一樣,從來不會缺席軍事訓練課程。後來,這件事傳到宇文泰耳朵裡,他也不由得對韓擒虎更加刮目相看了。   雖然韓家到京城有三十多裡路程,但是韓擒虎和兄弟們卻似乎輕鬆自如。他們每次都是吃了早餐才出發,一路上快馬加鞭地相互追趕,根本不需要半個時辰就到了長安城內。到了學府裡麵時,那些貴族子弟們也才到不久。韓擒虎這種速度,讓先生們都感到特別欽佩。   考慮到學府實際情況,韓擒虎很會控製節奏,每次訓練都是約莫一個時辰。如此一來,貴族子弟們體力上能接受,所有人都會精神抖擻地參加軍訓。等訓練結束後,剛好就是學府午餐時間。子弟們已經養成規律,每次和都先生們一起就餐,然後全部都在學府裡進行午休。   下午,貴族子弟們按時起來,跟著先生們學習文化藝術。因為中午休息得好,下午課堂氣氛都很不錯,先生們心裡麵都感到很滿意。這時候,韓擒虎則帶著兄弟們啟程,一路興致勃勃地趕回韓家莊院去了。利用這些回家時間,兄弟們還經常在途中練習騎射技能。   不知不覺中,韓擒虎不僅改變了整個長安學府,而且還非常有效地鍛煉了自家兄弟們。漸漸地,學府子弟們懂得守規矩,整體學業水平也在明顯提升。自家兄弟們更不必說,他們不僅磨練了自我意誌,而且提升了騎射功夫和綜合技能。毋庸置疑,這完全是一種雙贏之局。   另一方麵,由於戰事很頻繁,韓雄一直在南方前線率軍作戰,他已經連續有好幾個月沒有捎信回家了。韓擒虎心裡麵很想念父親,同時也希望跟在父親身邊鍛煉一番。   韓擒虎反復思考,很想帶著小德子和小才子等人,一起去南方前線看看部隊征戰情況。當然,他更想找機會幫助一下自己父親。可是,獨孤琴肚子越來越大,日常行動已逐漸有所不便。他內心也很猶豫,守在妻子身邊細心照顧著,每日都不敢有一丁點馬虎大意。   韓擒虎曾私下和獨孤琴聊過這些想法,自然是要主動征求一下愛妻本人的具體意見。沒想到的是,獨孤琴聽了後卻顯得很是支持,完全同意他帶著兄弟們去前線探望父親。   為了讓他放心,獨孤琴還安慰道:“虎子,你去吧,青兒和芳兒她們會照顧好我的。”   韓擒虎得到愛妻許可,心裡麵當然很是感動,就去找韓安、獨孤雲、獨孤鶴等長輩們商量。這種關鍵時候,長輩們不敢亂表態,都相繼告訴了韓擒虎,這需要你爺爺和你母親都同意才可以。韓擒虎聽了後,就先去找母親陳玉蓉說,沒想到立即就挨了一頓臭罵。   陳玉蓉訓斥了兒子一頓後,心裡麵似乎還有點怒氣未消。她滿臉不悅,最後還指責道:“虎兒,你媳婦懷孕已久,你居然還想著要出遠門?我看你真是越長大越糊塗了!”   韓擒虎極少被母親責備,自從挨了這次訓斥後,隻得立即打消心中念頭,也不敢再去找爺爺說這事。他心裡想著:“那就好好練功吧,等琴兒順利生下孩子,再去考慮其他事情了。”   此時此刻,韓雄帶著兄弟們正在前線,充當著西魏柱國常山公於謹的先鋒大將。宇文泰運籌帷幄,西魏大軍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似乎大有一舉攻陷梁國陪都江陵城之勢。   當然,“山雨欲來風滿樓”,江陵城此時也風聲鶴唳。梁元帝已經收到了絕密消息,西魏大軍即將大舉入侵而來。梁元帝很是緊張,立即召集公卿大臣們商議對策。會上眾說紛紜,各種各樣的意見都有。多數人都主張積極備戰,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懷疑情報不準確。   領軍胡僧就是其中一位,他這個人比較傾向於搞好西魏關係。他想了想,還當眾勸說道:“皇上,我們梁國一直和西魏友好往來,他們根本沒理由要興師動眾地前來進攻我們呀!”   聽了領軍胡僧之言,太府卿黃羅漢很是贊同,當即也隨聲附和地補充道:“皇上,我們和西魏並沒有什麼不愉快之事,我也相信他們是不會冒險前來進攻我們的!”   這時候,侍中王琛想了想,也滿臉堆笑地附和道:“皇上,我去年出使西魏時,曾專門觀察過宇文泰臉色。我感覺到他還是很友好的,絕對不可能冒然發兵來攻打我們呀!”   連續聽了眾人之言後,梁元帝剎那間也變得猶豫不決。他心裡麵很矛盾,既希望宇文泰不要發兵來犯,可是又擔心西魏這虎狼之師。想了半天後,又準備派遣侍中王琛去西魏訪問。   北雁早已南飛,寒冬悄然來臨。此時,在宇文泰授意下,西魏軍隊已開始全麵南侵。大軍行進途中,長孫儉還特意找於謹聊天,和他分析梁元帝蕭繹那邊的部署情況。   倆人一番客套後,長孫儉微笑著詢問道:“大將軍,我們如此興師動眾,恐怕對方早已經在做準備了。如果您來替蕭繹謀劃一下,他應該如何部署軍隊來抵抗我們這大舉進攻呢?”   於謹想了想,也微笑著回答道:“我個人認為,他應該可以有上、中、下三策。”   長孫儉聽了後,頓時感到很好奇,於是就繼續詢問道:“大將軍,那何為上策呀?”   於謹微笑道:“上策嘛,可能會麻煩一些。蕭繹應陳兵漢江和沔水一帶,並立即收拾好江陵城各樣家當,然後率領群臣們全部渡江而下,直接率軍先占據住丹楊及周邊地區。”   長孫儉點點頭,心裡麵覺得有意思,於是又好奇地詢問道:“大將軍,那何為中策呀?”   於謹微笑道:“中策嘛,簡單一些。蕭繹可把外城百姓都遷往內城,集中所有力量退卻到內城進行固守。他還可以把城墻加固和加高,率領軍民們在內城耐心等待援軍前來救援。”   長孫儉聽了後,覺得更有意思,於是繼續詢問道:“大將軍,那請問什麼是下策呢?”   於謹哈哈一笑,隨即就回答道:“下策嘛,那就更簡單了!如果蕭繹覺得搬動起來比較麻煩,他可以命令將士們全部都原地不動,現場組織兵丁們在江陵外城開展防守活動。”   長孫儉聽了後,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心裡麵覺得更好奇了,“為什麼說很麻煩的是上策?而很簡單的卻又說是下策呢?”他想了想,微笑著繼續詢問道:“大將軍,那您估計蕭繹會采取哪一種策略呀?”   此時,於謹似乎很自信,還笑容滿麵地回答道:“我相信,蕭繹肯定會采取下策!”   長孫儉聽了後,一時間感到大惑不解。他想了想,不由得繼續請教道:“大將軍,您又不是蕭繹本人,為什麼會說得如此肯定?您的判斷依據又是什麼呢?”   於謹看了看他,微笑著細細解釋道:“眾所周知,梁國蕭氏據守江南自保,現在已經連續經歷了四十餘年。這段時間中原地區是多事之秋,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好機會向外進行擴張。蕭繹知道我國東邊有齊國作亂,肯定會認為我們不敢派重兵去攻擊他們。蕭繹這個人很懦弱,又沒有什麼聰明才智,他必定會多疑而缺少果敢決斷。那些平民百姓們都留戀家園,更不可能會深謀遠慮地去思考問題。如此一來,我才敢於斷定,蕭繹必定會采用我所說的下策哩!”   事實的確如此,於謹簡直是料事如神,他似乎早已把梁元帝蕭繹研究透了。蕭繹既沒有主動撤出江陵,也沒有將外城百姓們遷至內城,而是一如既往地保持著原有防禦模式。   更有意思的是,於謹率領西魏大軍洶湧而來時,梁元帝蕭繹居然還能夠心無旁騖,正在津津有味地給朝廷百官們講論著《道德經》。這時候,西魏大軍來勢洶洶,消息再次傳到蕭繹耳中,他嚇得連忙停止了講論《道德經》,隨即還宣布梁國朝廷內外都要保持戒嚴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