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翻身下馬快步走到徐庶和石韜麵前,仿佛多年未見的兄弟,拉住了徐庶和石韜的手。 “兩位兄弟可讓我好找!”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劉琦就是要快速的把雙方的隔閡去掉。 “敢問公子,找我等何事,”徐庶對劉琦的熱情很是不適應。 “所謂讀書不可斷章取義,聽話也是如此,我和父親的交談,我想你們也是僅聽到了最後一句,但不可以此論斷我父親的看法!二位覺得如何?”劉琦正色道,既然要招攬徐庶,那就要把話說開,避免他們心中有結。 “若隻是聽了片麵之言而下論斷,豈不是對我父親有些不公,我作為兒子自當為其辯解!”劉琦又道。 “公子言重了,我等願聽其中曲直!”石韜回到,漢朝以孝治天下,辱其父,則拔劍殺之也可,此番劉琦追來為其父正名,已是給足了兩人麵子,他石韜也是儒家學士,自然也要接住。 徐庶聞言也是心中一震,他也是孝子,歷史上為了母親投奔曹操可見一斑,此時聽劉琦之言,頓時對其好感大增。 “我父親被朝廷任命為荊州刺史,但是如今袁術、孫堅盤踞在南陽,且前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谘,皆被孫堅所殺,我父子叔侄三人隻得喬裝前往荊州,今日夜宿於此地!”劉琦先說了他們在此的背景。 “我等從潁川南下,隻聽聞袁術正在舉兵準備討伐董卓,不想其中還有如此曲折!”石韜說道。 “確實如此,在你二人來之前,我正在和父親說,我等僅此幾騎單馬上任,必依賴於荊州士族才能安定荊州,守境安民,我又擔心為士族所左右啊。”劉琦嘆氣道。 “我雖然平時少出府邸,但也知如今天下世家大族與百姓佃戶之間如烈火烹油,但是荊州如今宗賊橫行,黃巾餘孽流竄作亂,若不能依賴於士族,最終恐怕荊州都平定不了!” “我父親說要恩威並施,簡拔高義之士,也隻能如此才能減少士族危害,實乃天下正處於危若累卵之際,荊州百姓也是水深火熱,若想快速安定荊州,除利用士族之人暫無他法,說寒門小吏多機巧之士,是無奈之言,安慰於我!” “還望兩位明知!”劉琦在此偷換了個概念,把劉表的意思說成了現在的形勢隻能利用士族,然後又自我安慰,寒門之士多機巧,不用也罷。 就像後世易中天解說曹操那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這句話是曹操殺人之後的安慰之言,還是殺人之前寧可殺錯也要殺的借口,不同場景說的意思就大不同了。 “原來如此,是我剛才魯莽了!公子奔波為父正名,在下佩服!”徐庶歉意道。以劉琦所言,劉表也不算看不起寒門之人。 “元直不必客氣,如今誤會解開,可願和我等一起歇息,我也對潁川的人文羨慕異常,我們可以暢談一宿!”劉琦沒有說招攬的話。 “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徐庶也是豪氣之人,本就喜歡交友四方。 石韜自然也沒有意見。 突然一陣馬蹄聲響來。 “琦弟,還不回來,叔父都著急了!”劉磐的聲音傳來。 “現在就回!”劉琦說著給徐庶他們介紹了劉磐的身份。 劉磐雖然不明白劉琦為何此看重這二人,但是他作為見證者,也知道劉琦的想法,也沒有多言。 隨後四人一塊回到了劉表處。 為避免尷尬,劉琦讓劉磐在另一間破屋裡生火,劉琦三人一塊在火堆旁暢談。 徐庶也講述了他的經歷,這個經歷其實劉琦是知道的,少年時的行俠仗義,後來的棄劍學儒,其實在劉琦看來,徐庶當是真正的智謀之士,早早就看透了個人武力不能成事,才會轉而學文,以求有所作為。 此次他二人到荊州,一是避亂,二也是想到荊州找尋學問大家求學。後來他們在荊州和孟建、崔州平、諸葛亮成為好友,一起遊學。 劉琦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招攬二人的想法,但是自己沒有官職,也沒有具體職位可給二人的,無法給他們承諾,一旦在荊州站穩腳跟,才能征召二人前來。 徐庶內心也有感動,萍水相逢,沒有因為自己的出身而輕視,甚至處處給予尊重,畢竟說白字自己現在是白身,而對方已經是刺史之子。 想自己在潁川求學時,那些世家子看到自己都不願正眼看自己,徐庶一時五味雜陳。 石韜也是一樣的想法,不過他畢竟沒有徐庶的經歷,但也感動於劉琦的禮遇,有投效的想法,但是身為儒家的謹慎和此去荊州求學的心願讓他沒有答應。 “二位兄弟,此去荊州,我等再見的時候,屆時我們再煮酒論天下!”劉琦大笑道。 一會時間,他們已經以兄弟相稱,此時的石韜和徐庶年紀都是剛過二十歲,古人二十及冠成年,也就是剛剛成年。 而劉琦還未滿二十,比兩人還小一點,年歲都差不多,容易交流。 第二日。 天剛蒙蒙亮,劉表三人就要趕往襄陽了。 劉琦正在和徐庶,石韜告別。因為他二人沒有馬匹,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而此去荊州又是耽擱不得,就沒有同行。 “二位兄弟,到了荊州可以可一定來找我!”劉琦拉著徐庶和石韜的手道。 徐庶和石韜都是點頭,三人經過昨天的深聊,已經建立了初步的感情。 隨後,劉琦也不再做女兒狀,翻身上馬。 “劉公保重!”兩人也向劉表告別。劉表點了點頭,三人隨拍馬而去。 “沒想到,你我二人初到荊州,就遇到劉表父子,是我等之幸!”石韜說道。 “劉表溫厚寬仁,劉公子折節下士,劉琦之智不可估量!”徐庶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元直有何高見!” “劉琦應是看到其父親名士的枷鎖必將和士族來往密切,若是在太平盛世當沒什麼問題,但是亂世就有些捉襟見肘,他就充當了另一個角色,禮賢下士,不論貴賤!”徐庶沉聲道。 當不論貴賤說出來的時候,石韜渾身一震,現在做官首先要舉孝廉,舉茂才,通俗講就是要被人舉薦,名額都被大族壟斷,寒門之人難有出頭之日。 若劉琦父子真能夠如此,有多少寒門士人會投奔過來。 “若劉琦父子能夠一以貫之,則荊州的未來不可揣度!!”徐庶又談到。石韜聽了後沒有再說話,他還沒有徐庶想的那麼深。 此時的徐庶雖然沒有年青,但是在潁川成長環境中,還是練就了不俗的眼光,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凡人,一語中的。 若劉琦在此聽了兩人的對話,也隻能感嘆於徐庶的睿智,一下子就看穿了他的打算。
第6章 化解誤會(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