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班底(1 / 1)

劉琦來到徐庶和石韜所在的謁舍。   謁舍是漢代的客棧,不過這個年代人口流動不多。   大多是商人和趕路的中下層居住的,官員望族都是住驛所。   這處謁舍看起來比較舊,但是空間比較大。   進去之後,劉琦帶著護衛找了個靠窗的位置。   店家一看是貴公子,也不敢怠慢,連忙招呼。   劉琦讓店家上了幾份襄陽美食,幾壺小酒。   獨自坐了一桌,然後讓護衛們在旁邊各自坐下。   然後吩咐店家去告訴徐庶他們故人來訪,來大廳一敘。   少時。   劉琦看到後方出來兩人,皆身著樸素,但是眼睛明亮有神。   不是徐庶、石韜是誰!   “我和元直還好奇,在襄陽沒有認識的人,原來是劉公子!”石韜說道。   “你倆可讓我好找,快坐,我們坐下聊!”   “別叫我公子,稱呼劉兄即可!”劉琦笑著說道。   兩人就在劉琦下首坐了下來。   “那我們就不客氣了,劉兄如何還有閑心來此,劉荊州初到襄陽,我還以為劉兄也會很忙碌呢!”石韜說道。   他們也沒問劉琦怎麼找到他們的,襄陽城就那麼大。   以劉琦的身份,找到他們很容易的。   “正是因為要忙,才來找兩位兄臺!”   “明人不說暗話,自上次見到兩位兄臺以來,每每思之,對兩位的才能很是佩服,如今正是用人之計,希望元直和廣元助我!”   “中原正在戰亂,關東諸侯討伐董卓,我和父親初到荊州,正是用武之時,但是如今缺少武將謀士,根基淺薄!”   “若兩位兄臺有建功立業之心,不妨到江陵助我!”   “我被父親任命為伏波校尉、掌江陵水軍,廣元可任我帳下功曹,元直可任司馬,以後我等齊心發展水軍,馳騁長江,豈不快哉!”   劉琦真心誠意的說道。   徐庶和石韜頓時愣住了,雖然猜到了劉琦來的用意。   但是此時聽劉琦直接說出來,得到確認,也開心於自己被人看重。   劉琦能夠剛到襄陽就來找自己二人,心中很是感動,有士為知己者死之心。   又以功曹,司馬之位招攬,徐庶隻覺得不知如何回答。   如果直接答應,會不會顯得太過於追求官位,顯得淺薄。   但是不答應,卻感動於劉琦的真誠,互相看了一眼,一時愣住了。   劉琦看兩人神色,明顯是有所意動。   就說道:“兩位兄臺可一定要助我,如今我父子,如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但稍有不慎,則有傾覆之危!”   說著劉琦站了起來對著二人彎腰深拜。   徐庶連忙站起來:“劉兄,莫如此,劉兄抬愛,就怕不能勝任,耽誤了劉兄大事!”   石韜也道:“劉兄以誠待我,焉有不從,就是怕做的不好,負了劉兄之邀!”   “哈哈,兩位兄臺不要自謙,我劉琦自認看人是不會錯的,隻要我們齊心協力,焉能不建功!”   劉琦高興地說道。   “那我二人就恭敬不如從命了,必用心效命!”徐庶道。   他是一個重義之人,劉琦身居高位,卻能夠真誠以待,讓他感覺必以命報之。   上次在來襄陽的路上,劉琦獨自在荒野之中追自己二人,後暢談至深夜,已有招攬之意。   這次襄陽初定就來找自己二人,給了足夠的禮遇和尊敬。   為這樣的人效命,又有何不可。   石韜也是沉聲答應,他的想法和徐庶差不多,也有報知遇之恩的想法。   “好,元直、廣元,快坐下,上次我們相約襄陽煮酒論天下!今日正是時候。”劉琦笑道。   劉琦讓店家加了碗筷,給兩人滿上酒。   “來,滿飲此碗!”   “飲!”   “飲!”   兩人痛快的答應。   “我們在來襄陽的路上相遇,就是緣分,以後建功立業,傳揚出去,也是一時佳話!”劉琦笑著,輕聲說道。   “我們是看中原將亂,來荊州避難,沒想到遇到劉兄!確是緣分!”石韜也是笑道。   “等我們到了江陵,乘樓船一日千裡,置美酒佳肴於船上,談笑間敵軍灰飛煙滅,當是人間幸事!”劉琦感嘆道。   石韜、徐庶也是內心激蕩,恨不得現在就去江陵。   三人一直暢聊到有護衛過來,在劉琦耳邊說了什麼,才停了下來。   劉琦皺了下眉頭,剛才護衛說蔡瑁派人來請,說要設宴邀請劉琦。   找到了刺史府,又找到了伏波校尉處,蒯祺就派護衛來通知自己。   蔡瑁邀請自己做什麼,這時候不應該往劉表那裡湊嗎!   “劉兄,可有我們效勞的地方!”石韜說道。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不妨事,是蔡家邀請我赴宴,你們收拾下行李,我帶你們去校尉府!此地不是長居之地!”劉琦說道。   隨後劉琦先是把徐庶二人交給伊籍安排,交代了明天出發江陵的事。   今日終於招攬到徐庶、石韜二人,自己麾下也有了可用之人。   徐庶、石韜是自己親自招攬,可引為心腹。   蒯祺、蔡勛是蒯家、蔡家對自己的投資,可以拉攏,辦事盡心的話,劉琦不吝重用。   蒯祺歷史上被任命為房陵太守,是很好的內政人才。   伊籍是主薄,有才能之人,可以輔助處理好一應事宜,讓自己全力練兵。   如今,劉琦才算有了一定班底。   接下來就是到了江陵之後,建立諸班製度。   然後練兵、造戰船!   隻有練出精兵,才算真正在三國這段歷史有了自己一席之地。   每個三國愛好者,都有喜歡三國的理由,也許是因為這段歷史跌宕起伏,多次以少勝多的奇跡。   也許是因為太多謀臣名將,留下各自的故事,仿佛是幾百年的精華都聚集在了幾十年之間出現。   也許是因為身處亂世,人人爭渡,而又不失率直任誕、清俊通脫的名士風骨。   劉琦既然來到了這個時代,他也要留下自己的足跡。   不管最終能否平定這亂世,他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劉琦心中告誡自己,三國最不缺的就是奇跡,就是不可預料。   要一步一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