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即以前所說的學堂。一名老師,即以前稱之為先生,或者夫子,站在講臺上傳授知識,都應該獲得尊重。舉手發言,是課堂最基本禮儀。 看到石葉舉起右手,二虎微不可察的蕩起笑容,道:“請說。” 石葉得到許可,站起來問:“經傳成書相差千年。如何確保解讀的準確性?” 二虎伸出手,在空中虛壓兩下,說:“以後課中,不用站起來提問或者回答。” 見石葉坐下去,他接著說道:“盡信書不如無書。將《易傳》與《易經》合編,最大目的是幫助後人更好去理解。 《易傳》相傳為孔子所著。無論是誰著作,它都是他人解讀之言,帶有那人的主觀觀念。主觀的形成,千人千樣。誰敢說一定準確呢?學習思考,才會想辦法獲得更多知識。” 二虎說完,在黑板另起一行,寫下“四聖同揆”,說:“四聖同揆,指伏羲畫卦,文王重卦,周公係辭,孔子作傳。伏羲、文王創造的是符號,周公、孔子編創的是文辭。 說這些,是告訴你學習《易經》,要知道區分本末。符號是本,文辭是末。” 石葉舉下手,問:“難道周公係的辭也是末?” “為什麼不可以是末呢?文王、周公雖然是父子,但又不是同一個人,解釋有所出入,實屬情理之中。 況且,符號屬於客觀存在,角度不同,看到的表象就不同。周公係的辭,隻是闡述他看到的角度。兒子看到的角度表象,難道一定會,合他爸的心意?” “這是連聖人都敢質疑了呀?” “《易經》是部很特別的書,它的核心在於符號係統,文辭隻是補充說明。而且文辭的語言特點,以及出現的人物名、地方名,具備很強的時代性。 涉及到時代,誰又能完全超脫局限性呢?語言可以變化,但宇宙在人類有限時間裡,相對是固定的。所以,象征事物的符號,最接近本質。” “我翻了下書,光看符號,隻知道是種圖形,看不出來其它東西?” “物體及其規律是客觀存在,但人的主觀可以,在其之上賦予價值意義。正是具備了“賦予”這種手段,可將長橫“——”與短橫“——”,演示為,組成宇宙的基本因素“陰陽”。 “《易經》裡的符號,難道就是指“陰陽”的不同組合和排列?”看著書中各種圖案,全靠長短橫拚接。於是,石葉如此問道。 “初學者能如此想法,倒是可以幫助理解。非常不錯的表現。” “奇了怪了,給你這麼一表揚,竟然心裡美滋滋。” “說明你骨子裡,渴望學習和得到認同。” “就你道理多。那請你,繼續教學吧!”石葉翻了一下白眼。 “陰陽符號,是一次開辟奇跡的抽象創造。預示著華國,獨有的認知方法誕生。世界本源在於“陰陽和合”,能把握住陰陽的關係變化,等同於把握住世界運行的規律。”二虎簡單做了下概述。 “事物的陰陽屬性,該如何界定呢?”石葉又次舉手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傳統文化,不代表否定現代學說。將唯物辯證法中的“矛盾論”,帶入陰陽,反而能更好解釋,陰陽的對立統一性。”二虎給出個意想不到的方法。 石葉受到點撥,腦中很自然的冒出,初高中《政治課》裡關於“矛盾”的知識。 他完全沒意識到,自己的記憶力,怎麼突然這麼好,還興致勃勃地說:“兩個對立麵之間,相互依賴又相互排斥的關係,都可以劃分為陰陽。比如:光明與黑暗,男人與女人,前進與後退……” “不錯。不管是客觀事物,還是思維意識,隻要能確定,對立和統一關係,基本可視為“陰陽”屬性。” “傳說,伏羲發現陰陽後,對世界的秘密越發癡迷。為了揭開世界真相,時刻“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紋,與地之宜,近則取諸身,遠取諸物,始作八卦。 古人組合“陰陽”,抽象出八個象征,超常力量的圖形,發明出八卦。八卦簡單說,是取陰陽符號,以“三畫”為基準進行的疊加。” 二虎在黑板上,畫出八個“陰陽”線條不同排列的圖形,指著某一個說:“這是八卦之一的《乾卦》。”接著拿著粉筆,由下而上依次點著橫畫,邊書寫邊說:“三條線所在位置稱為“爻”,分別為下爻,中爻,上爻。” “長橫(——),或者短橫(——),在任意位置都是這麼叫嗎?” “爻,本義交。現代語境解釋為“運行”,能很好的解釋,每個位置上的陰陽運行情況。在表述爻位的運行屬性時,通常說成“陽爻(——)”或者“陰爻(——)。 “是不是《乾卦》可以具體表述為:下爻陽爻(——),中爻陽爻(——),上爻陽爻(——)。” “表述沒有任何問題。但不符合正常習慣,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稍作了解即可。” “習慣,當然要遵循。但在看不到圖形情況下,這樣描述,讀者是不是更容易理解?” “這是幫作者解決了一個重要問題。對於從未接觸過八卦的初學者,純文字敘述確實難說明清楚。你這個提議是個好辦法。” 石葉得到肯定,又是一陣喜滋滋。 二虎繼續指著黑板說:“陰陽線條的位置固定下來後,三個線條相疊的圖形,稱之為“卦象”。象,意味著符號圖形開始指代實物,成為超越本義的存在。” “卦象為什麼是三畫疊形,不是二畫,四畫呢?” “這個問題,涉及到三畫成卦的原因。可惜,沒有一個公認答案。直至今日,“易學”界仍然對此爭論不斷。” “那二虎,你比較認可哪種說法?” “傳統文化界的猜想,抽象大於邏輯,若無一定功底,理解起來容易一團漿糊。如果假設八卦的發明,是更高級的文明成果。它是不是參考了三角形,和三維坐標呢?” “有這麼誇張嗎?” “難道取“三”這個數,僅僅是巧合?”二虎抬起頭,望向深空,像是和石葉說,又像是自言自語。 “你說的假設,太過超前。我是凡人,做不了你的觀眾。” “研究不就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懷疑精神,才是學習過程中,最寶貴的那顆明珠。你為什麼想著拒絕呢?” “你們有懷疑精神的,盡情去采摘明珠。我呀,是個俗人,把實惠撈到手,就心滿意足。還是,請你繼續講解八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