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界本無色(1 / 1)

八、世界本無色   喜歡海純正的藍色,這麼廣闊的坦蕩和素潔,在波浩淼水中淡去心的紛亂,找回本色,映射人之初的透明。人間萬象,色彩過於豐富,紛亂復雜,人淹沒之中,被色誘惑、束縛,執“色“不悟,跳不出“色“界,悲歡離合,人情事故,亂了心性。   歲月在色中磨礪變淺、變淡,老去,才被甩出色欲世界。隻有靜靜地坐在海邊,被這坦蕩洗刷,素潔入心,世事的躁動不再纏繞,心緒隨著波濤湧向遠方。   那一抹蔚藍,是大海的本色,也是我心靈的底色,雖然沒有五彩雲霞的斑斕,卻也隔絕了塵世繽紛多彩的雜亂。   有時人的情緒不一樣,心境不一樣,世界觀不一樣,一生的際遇不一樣,看到海藍的特點也不一樣,我喜歡藍的顏色,因為它是世界的本色,是世界最大的色調,它寬闊,深遠,深邃,致遠,純粹,潔凈,寧靜……因此,它讓我思考了一個哲學命題,世界的本色?   老子《四十章》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無用語表示天地的原始狀態,有可以用於表述萬物的萌生狀態。   天本來是無色的,海水也是無色的,這個無,是虛無,是天與海的本色,本質,大道無形,大道無色,這個無色之中產生的藍色,是太陽光的折射,人眼中的虛幻,無中生有,無是本質的,永存的的永久的,有時形式的,短暫的虛幻的。可以這麼說,藍色就是無色無物,就是虛空的表現形式,就是人的局限性認識的產物。   老子認為,道德本質是虛無,無形無聲無質,由於道的運動,宇宙才有了天地的分化,萬物的出現,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司馬光根據老子的學說,演繹出一個新的觀點,天地,有形之大者也,其始必因於無,有無才有有,有存在於無之中,無生有,無盛著有、存著有,包容著有、體現著有,無的作用大於有,無是最大的有。   有了虛空的無才能產生宇宙,有了空才能夠容納實物,有了虛才能產生實,有了空才能產生形。   “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隻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裝水,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每一個容器的利用價值在於它的空。空是一種度量和胸懷,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緣。佛經裡有“一空萬有”和“真空妙有”的禪理。   人生如茶,空杯以對,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裝不完的歡喜和感動。   虛無,它視而不見,聽之不聞,博之不得,無形無聲無物,超出人類的感知和經驗。河上公說,無色曰夷,無聲曰希,無形曰微。   如人的身體,感覺每一個器官每一個組織是無的時候,才是他最正常去健康的狀態,若你時時刻刻感覺有某一個器官的時候,那這個實,這個形,這個狀態,就存在很大的問題了,可能就有病了。   心也是一樣,若經常惦記著自己的心,心裡有想法,需求,無止境的欲望,求不得,愛憎恨,嗔和怨,陰謀鬼計,爾虞我詐……有大於無,心被充滿了,沒有虛,沒有無,沒有空,那就很麻煩了。   自性和凡心在本色的潮水聲浪中淡然;因為心靈,明心見性,追尋著“無”的至高境界。   人們傾盡終生氣力追求“有”,又有什麼,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即使僥幸地成為幸運者,留得虛名半生,浮雲一過,又有什麼?   色空,是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