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為什麼中年是人生最低潮? 成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你看看周遭那些年長的麵孔,你看他們有多麼哀傷,多麼操勞過度而不健康,他們是那麼退縮、冷漠,有時候甚至有點神經質,一點笑容也沒有。 中年危機:自我審視的人生U型穀 幸福感與年齡的關係是一條U型曲線。 人的一生要經歷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可為什麼沒有人說“童年危機”、“青年危機”和“老年危機”,而是隻有“中年危機“這個表述呢?這樣來看,似乎中年時期人的心理狀態是相對較差的,生活滿意度、幸福度更低,而焦慮程度也更高。從科學意義來看,這個結論的確是成立的。 英國的Office for Statistics (ONS)做了一個研究,分析了英國2012-2015年30多萬人的數據,結果發現,人在35歲以後,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會急劇下降,這個趨勢會在60歲以後回轉,而65-79歲的人則報告他們的生活滿意度最高。這樣看來,中年人的快樂程度的確是最低的,相應的生活滿意度也處於最低穀,而焦慮程度則在全年齡段內最高。 如果用年齡和幸福程度繪製一個坐標圖,那麼人的幸福感與年齡之間的關係,應該是一個U型曲線。而多項研究結果也發現,這種U型曲線在各個國家、不同背景的人身上,都是存在的。 青少年如朝霞,人應找回失落的童心。 《西遊記》頗受歡迎的一個原因是,表現在猴子天真活潑、喜歡玩兒、喜歡找樂子的充滿童真童趣的性格上,這種性格反映出的正是帶有人類原初本真特色的健康的精神狀態——童心。進入青年,青春是人的一生最美好的年歲,炫,青春的活力;甜,青春的滋味;美,青春的本質;火,青春的熱量;夢,青春的未來;情,青春的騷動;汗,青春的營養;淚,青春的溶劑。青春是一首歌,唱出人生最精彩的片段;青春是一幅畫,勾勒出人生最精彩的一幕;青春是一首詩,贊美人生最美的一刻。 青年美如花開,如七彩的赤橙紅綠青藍紫,火紅充滿了激情和夢想;橙色的卉,靈動、飛舞、有朝氣,明黃的花,張揚、豪邁、高貴;綠色的葉,蘊含著無限的力量和期許;藍如浩瀚的天空,廣闊無限,自由奔放,紫氣東來,氣勢磅礴,有發展趨勢,青春美麗,如詩如畫。 哲人說,一個人長大的過程,就是把簡單變成復雜的過程。成年人看似忙忙碌碌,實際上是在不斷地遊走於正確與錯誤之間,疲於奔命,牽扯糾纏,最終不免迷失在滾滾紅塵,失卻純然的本性。但是等到長大以後,進入了中年我們似乎就失去了這種超然於世俗之外的、具有更深含義的喜悅。為什麼我們大部分人進入了所謂的“成熟期”之後,反而變得呆滯,對喜悅、美、藍天及大地都不再敏感了? 為什麼中年是人生最低潮? 為什麼人生最糟的階段,都會出現在中年,而且全世界的人在幸福感變化這件事上,存在如此一致的U型曲線,究竟是什麼導致的呢? 對於這個問題,大多數人第一時間的猜測,可能是因為中年人麵臨太多壓力所致。 中年時期人的心理狀態是相對較差的,生活滿意度、幸福度更低,而焦慮程度也更高。經歷人生最低潮可能因為對死亡的恐懼和對人生的遺憾,持續下降的成就感和不斷增加的自我懷疑,以及處在一個低潮與成長並存的時期。 事業上,中年人可能處於事業的上升期,時間緊缺、精力不足,時刻麵臨家庭與事業兩難全的困境,焦慮和憂鬱也是自然的事。 家庭方麵,不但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的責任都需要自己去負,而且還需保證自身較高的生活質量,因此中年人的經濟壓力並不小,此外,現在很多人的生育時間較晚,更是加重中年時期的育兒負擔。很多50歲左右的中年人,兒女已經離家上大學或忙事業,自己也已經退休,孤獨和不適應交相輝映,也可能會加重無價值感和憂慮程度。 對此,研究者給出了一個猜測。 原因之一,可能來源於對死亡的恐懼和對人生的遺憾。 人到中年,通常會經歷一段自我審視和回望過去的階段。當拿自己現在的狀態與年輕時期相比,人們就會意識到,自己失去太多機遇,也已經過了可以毫無顧忌追求夢想的時刻,有生之年已經不足一半,死亡也開始成為不再遙遠和抽象的事情,因此自己沒有多少時間,去完成曾經的計劃和目標了。 原因之二,也許是因為中年人持續下降的成就感和不斷增加的自我懷疑。 20多歲的年輕人,一點小的成就可能就會讓他們開心好久,而40多歲的中年人,獲得的成就不少,見過的風景太多,因此早已發展出對成就的鈍感力。倘若在事業上遭遇了天花板,人們難免會意識到,自己已經不上不下、夾在瓶頸,無力繼續創造出更令人興奮的成就。 所以,中年人的期待太高、時間太少,自我提升空間又變小,頻繁的相互比較和自我懷疑,自然也非常容易加重焦慮。 原因之三,中年是一個低潮與成長並存的時期。 隨著年齡的增加和閱歷的豐富,人們的人生智慧會逐步提升。所謂人生智慧,也就是同情心、同理心強,有良好的決策能力和判斷能力,處事冷靜,並能夠對不同的價值觀予以包容,對人生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也可以安然接受。 人到中年方知秋。一個“悟”字了得,一邊是入世的成功,一邊是出世的禪悟,一邊是馬雲的創業故事,財富夢想,一邊是星雲的勸世恒言,修行出離;一邊是工作繁忙,家庭瑣事,大小應酬,精力充沛,日夜忙不停的超人;一邊是身心疲憊,落寞失意,失眠無奈,求禪問道,到處去求醫的病人;一邊是空巢老人,離你而去,子欲孝而親不待的痛哭者;一邊是精心撫養小孩,待長大後卻獨立而去,自己成為空巢老人的失意者;一邊是清高,陽春白雪的精神上流者,一邊是低俗,下裡巴人的物質逐流者,一邊是同學會,一邊是追悼會,一邊是養老,一邊是怕老,一邊是封閉城市紅塵的庭院,一邊是向往藍天白雲的田園,一邊在路上,一邊是去故鄉。一邊尋找停靠的港灣,選擇穩健而謹慎,一邊明白容忍,懂得堅韌,知道奉獻;人到中年,唯心獨醉,一邊靜靜地守望者生活與歲月的點滴幸福;一邊走進了歲月的風雨;一邊嘗盡了酸甜苦辣,人生百味,悲歡離合,陰晴圓缺,一邊知道了擁有,懂得了珍惜。 中年危機該怎麼應對? 首先,要明確自身狀況。如果隻是中年時期的低穀情緒,並未發展成為抑鬱癥,或許時間就可以治愈一切。但需要關注的是,這種低潮是否可能已經發展成為抑鬱癥的情況。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抑鬱癥除了影響人的情緒,還會損傷認知功能,比如專注能力、記憶功能和判斷能力,身體機能也會伴隨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哪怕是中度的抑鬱,也會讓人痛苦不堪。 人到中年,一個“悟”字,濃縮了人生的千言萬語,明白了高處不勝寒,無力挽狂瀾的世事滄桑與無奈。於是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笑看世事繁華,做事,不再奢望浮華之夢,不再渴望美酒,咖啡的浪漫,不再…… 中年的心靈不再留戀舞榭歌臺的浮華,而眷戀家居生活的平靜適意。中年的選擇穩健而謹慎,中年的審美不取貌美而重內質。 中年不敢懈怠,中年不肯停留,中年的心與情也最苦最無奈,即使是死水的婚姻也不願破壞,即使有心愛的人也不願舍家。中年明白容忍,懂得堅韌,知道奉獻。 人到中年,唯心獨醉,靜靜地守望者生活與歲月的點滴幸福。走進中年,也就走進了歲月的風雨。人在中年,心在旅途,酸甜苦辣,人生百味。 中年的男女經歷了人生的悲歡離合,陰晴圓缺,知道了擁有,懂得了珍惜。人到中年,心最累,情最深,責任最重。 我人到中年,個中況味,嘗遍酸甜苦辣;我經歷了風雨,過了春夏秋冬,也見過了彩虹,沐浴了春風,觀賞了秋月,收獲了秋天孕育文字的飽滿。 風風雨雨中,讀懂了人生,洞查了天機,明白了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道理。 人到中年,心最累,情最深,責任最重。 有朝霞和夕陽彩霞的人,是活的有意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