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大海掩其鋒芒(1 / 1)

掩其鋒芒的時候,慎獨慎行   淡泊之士,必為濃艷者所疑;檢飾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君子處此,固不可少變其操履,亦不可露其鋒芒!   一個具有高深才德而又能淡泊明誌的人,一定會遭受那些熱衷名利的人所懷疑;一個言行謹慎處處檢點的真君子,往往會遭受那些邪惡放縱無所忌憚的小人的嫉妒。所以一個有才學而又有修養的君子,萬一不幸處在這種既被猜疑而又遭忌恨的惡劣環境中,要學會慎獨慎行。   “慎獨”一詞,出自秦漢之際儒家著作《禮記?中庸》一書: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所謂慎獨,就是在別人不能看見的時候,能慎重行事;在別人不能聽到的時候,能保持清醒。   最隱蔽的東西往往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最微小的東西同時最能看出一個人的靈魂,而慎獨說到底其實就貴在這三個如一。   言行如一,為情操   《論語?為政》記述了這樣一段對話:子貢問老師孔子怎樣做一個君子,孔子告訴他:“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雖是簡單的一句話,但孔子卻用它一語道破了成為君子的要訣之所在,而他自己本人其實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最好典範。   心口如一,為良知   心與口是人發語的兩端,按照佛家的觀點,心為善生,而口為妄生。唯有心口若一才是可信之人。   始終如一,為坦蕩   中國人做事貴在一個“恒”字,而“恒”要的就是始終如一與不忘初心。   清代林則徐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對於心中自律的堅守,他們做到了始終如一。   而始終如一可謂是慎獨中的最高境界,因為它的背後是一個人處事的坦蕩之誌。因為長久的慎獨,講求的是內在的定力,是古人常說每天三省吾身的省思,是在無人時、細微處,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   慎獨,   之於他人是坦蕩,   之於自己,則是心安。   一個表裡如一的人,   事無不可對人言,   就少有愧疚、猜疑、顧忌等種種陰暗,   心中自然綠意盎然,步步花開。   常言道“樹大招風”,“人怕出名豬怕壯”,都說明了這種好人遭受壞人忌恨的事實。所以一個具高深才德的人,處在這種招忌的惡劣環境中,最聰明的辦法就是不要鋒芒太露。   知人不必盡言,留些口德於己;   責任不必苛盡,留些肚量於己;   才能不必傲盡,留些內涵於己;   鋒芒不必露盡,留些深戀於己;   有功不必邀盡,留些謙讓於己;   得理不必搶盡,留些寬容於己;   得寵不必恃盡,留些後路於己;   氣勢不必倚盡,留些厚道於己;   富貴不必享盡,留些福澤於己;   凡事不必做盡,留些餘地於己!   《獨處是一種能力》放下得越多,越富有人生在世,誰都難免被寂寞所困,不在寂寞中消亡,就在寂寞中爆發。若是人生跌入低穀,流於寂寞,倒不如與寂寞為伴,   我象一隻受傷的鳥,在枝頭茫然,守望似裊裊升起的炊煙,流浪到了有海的天邊。習慣了孤單,習慣了聽憂傷的歌,習慣了蜷曲在某個角落,看春去春來,望花開花落。   染指了一季的悲涼,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收獲了傾城的悲傷,不管多遠的路,都能走到盡頭;滿城靜謐,葉屏息,風哀泣,淩亂著的影棲息在塵埃裡,縱然千般燦爛,無法擁抱的歲歲年年,隻能感嘆,時光是個虛幻而讓人迷離的東西;一眼落川,姍姍花落去,瀟瀟葉若離;若可,隻願做一片枯葉,靜靜融化來歲的容顏,零落成煙,新的生命終也回到了一種白凈的狀態。不記舊時人,不辯舊時事,不留舊時傷。   在慎獨慎行中,即使寂寞也溫柔,即使貧窮也富有。一個人漫步自然,聆聽鳥鳴,嗅著花香;如果再來一杯香茗,坐在寧靜的時光中,慢慢解讀生活,放逐心靈,讓自己匯化為空靈。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從水窮到雲起到下雨的過程,正如一個人在修行過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難,有身體的障礙,有心理的障礙,還有環境的障礙。如果因此而退心,就要把念頭回到初發心的觀點上。初發心時什麼也沒有,但回溯當時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經走了相當長的路了嗎?   當一個人把寂寞當作人生預約的美麗,懷著淡定從容的心態去麵對,也就沒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寂寞了。   淡定與從容是一種智慧。佛祖拈花的手指,打動了無數人的心,隻有迦葉使者,綻開會心的一笑,笑得那麼自然、那麼恰到好處,讓人領悟到什麼是真正的大徹大悟、超凡脫俗。佛法所說的四大皆空,其實並不是真的不存在,它隻是告訴人們一個道理,要學會放下、或在當下。   守住屬於自己的一份平淡的生活,你就是一個幸福的人。靜靜等待,一個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