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陽的光輝 昨夜下了整夜的雨,雨滴如洞簫古樂,吟吟瑟瑟地從半空飄落,地上一窪一畦的琉璃似的水泱。不去想這雨什麼時候停滯,博鰲真是個多雨的城市。走在亮著淡黃色光暉的花園裡,那排長而幽長的綠色植物長廊裡,腳步總是輕輕地落下,我嘴角微漾著笑靨,微風裹著細雨,我常常懷著這樣一份美好而感激的心情麵對滿天的陽光與星夜,感激一切給予我生命瓊漿的痛與快樂風微微地吹過來,又微微地吹過去,花壇的草木,在風中微漾著俊美的姿容,雨水在草葉上凝結成顆顆晶瑩剔透的模樣,像孩子清澈的眸子。 清晨,漫步在海邊長灘雨林小區裡,花園裡的樹、花、草,生機勃勃,葉麵上藏著很多迷人的小水滴,陽光偶爾透過烏雲照射下來,仔細觀察,一枝紅葉上,雨珠紅紅地閃爍,在芭蕉葉上,雨珠滾動著聚集形成水泡,水窪,在銀杏樹黃葉上,露竹滲透著高貴的黃色,數不清的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樹葉,都藏著雨珠,顫抖搖晃著,雨珠似淚滴流淌,似玉晶瑩剔透。這是因為背景的不同而使得露珠有了不同的色彩,但實質上它就是一顆普普通通的雨珠。再仔細看,晨光下,每個水珠裡都藏著一個太陽,反射著晶瑩的光亮。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陽的光輝,我想到了老子的話:“天下大事,必作於細。”,也想起了曾國藩的名言:“天下事,大處著眼,小處下手。”,還想起一個有趣的故事,國民黨元老於右任是大詩人、大書法家,當時許多人都以得到他的片紙隻字為榮。當時有人在廁所外小便,搞得汙穢滿地,於老看到後,他揮毫寫了“不可隨處小便”六個大字。有人揭去經過剪裁、調整,裝裱成“小處不可隨便”的一幀條幅。於老看後驚訝不已,拍案叫絕。原來難登大雅之堂的六個字,竟然變成渾然一體、天衣無縫的警世格言,一時傳為民間佳話。 大海中最美的,就是那個弄潮兒形成的浪濤、浪花,潮漲潮落,浪濤湧動,海風海浪,浪花是美麗的,但一滴水成不了浪花,浪花是一滴水與一滴水完美的組合,大海又是一個浪花和無數個浪花組合的,涓涓溪流匯成江河,萬法歸一,江河入海,成就了大海的氣派。 聆聽海浪一次又一次親吻著礁石,每一滴水,勇往直前,如桃花朵朵,都發出嘩嘩的聲響,那浪頭飄逸,如音樂噴泉,躍出一道閃亮的光澤,聽,她在彈奏,他在吹響,她在撫琴,悠揚的樂章千回百轉,這是大自然發出的心聲,是天籟之音,她能撥動人的心弦,喚醒人的柔情似水;看,潮水翻滾,高揚的水珠,跳耀的水滴,是大海的弄潮兒,洋溢著生命的熱情,跳著華爾茲,優美的弧度,舒展的身姿,清盈,飄逸,舒展,飛濺來的水滴,乘著海風,飛向岸邊,透過茫茫的水霧,如撒嬌調皮的小孩,落入人的懷抱;海之韻,是那一滴一滴的水的浪花,海之魂,是那無比的深邃廣闊,在水一方,張揚一滴,水滴在顫動的波粼中芬芳,形成千萬朵花。海之魂,大海的波濤激蕩著英雄的樂章,每一滴水珠是那合唱團的成員,有高音、中音、低音,有男女對唱,有管樂、弦樂、鍵盤樂、打擊樂,有高歌,有低訴,永遠不斷的,唱響著大自然的旋律,歌頌著大海的深情;海之魂,晶瑩易透的浪花,透明斑斕的水滴,朦朧、溫柔、綿長,藍色浸染著天空,波浪如銀舞白練,水滴折射著陽光,波光粼粼,碎金萬點,五顏六色,變幻莫測,豐富的圖像,幻想的景觀,畫不完的圖案,演繹著天與海的大美。 從漢字的結構來看,“海”是由“每”一滴“水”形成的。一滴水成不了大海,但無數滴的水匯合在一起,就成了波瀾壯闊的大海。 茫茫高原,雪山高聳,那雪一滴一滴的融化,一滴一滴的水,形成一串一串的珠,匯成涓涓細流;高山深穀,水從石縫裡,一滴一滴的晰(淅)出,在地下一滴一滴的,汩汩冒出,這就是水的源頭,匯成小溪,匯成江河,聚積成大海。 一滴水,對於沙漠中乾渴的旅人來說,它比黃金還珍貴。 一滴水,容易被蒸發。一滴水越孤立自己,越容易走向毀滅。一滴水要與每一滴水匯合,一滴水是渺小的,又是偉大的,它的偉大,就在於它從不拒絕接納另一滴水。 一滴水雖小,但一滴汙水,可以攪渾一盆清水。人也一樣,無以善小而不為,無以惡小而為之,對一滴汙水的包容,與一滴汙水的同流合汙,就是同流合汙。 一滴水與一滴水融合,是一種親和,是一種愛,是大道無痕。兩滴微小的水,卻讓我們見識了這世間親密無間、不分彼此的大愛。 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陽的光輝,蘊含著大智慧,體現著人生的大道理。 佛經中常說到“小中見大、大中見小”、“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等,要如何理解?打個比喻—— 人在地球上,猶如一粒微塵。 地球在銀河係,亦如一粒微塵。 銀河係在宇宙中,亦如微塵。 宇宙在虛空中,同樣是微塵。 而虛空在哪裡?即在人的心裡。 與人心相比,虛空亦是微塵。 人心又在哪裡?原來就在我們的人身裡。 所以,人身原是一粒微塵,這是小。 而心包太虛,這是大。 至大的心卻在人身這粒微塵中,這不就是大中見小、小中見大嗎? 佛家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又說,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 其實,都是在說明:萬法唯心。 看人識相,三歲看老,一錢落職,相人一麵定人生死,從一滴水裡看出人性的卑劣,可以從一個細節識別他人之好壞、人之忠奸。 “小處窺全豹”、“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講的都是小處見大的基本道理。 小處端正的人往往能取得人們的信任,人格好比是“綱”,“小處”好比是“目”,人格健全就能綱舉目張。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小處不可隨便”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一條處世原則。古語道:“戰戰栗栗,日謹一日。人不躓於山,或躓於堞。”告誡人們時時提防被小土堆絆倒,這或許是“小處不可隨便”的最古老的教誨。 小處不可隨便,是因為“小”中往往隱藏著“大”。一個人能撿起掉在桌上的飯粒,就可知道他決不是紈絝子弟;一個人能扶不相識的盲人過馬路,就可知道他有一顆愛心;一個人能為父親濯足剪趾甲,就可以肯定他是個孝子;一個人能在無人監視的情況下不闖紅燈,就可以認定他是個守紀律的人。世外桃源是一個美麗祥和的所在,它的入口卻是一個很小的山洞;人的心靈浩瀚復雜,它的窗口隻是兩個小小的瞳孔;蘋果落地,本是小事一宗,牛頓卻從中發現了宇宙的奧秘;蒸汽頂動壺蓋,處處司空見慣,瓦特卻從這裡出發,成了工業革命的先導。小處隱藏著機遇,你不抓住,它就跑了;小處也隱藏著陷阱,大大咧咧、心不在焉就會掉下去。 人做事,不能眼高手低。做不得小事,何以做大事?有了陳蕃的“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才有了“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名句。老子雲“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荀況《勸學篇》裡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小”更是一種態度,是紮紮實實,是精耕細作。 無論工作、學習還是生活,此句一以蓋之。做事不成者,往往是小處著眼,大處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