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03年時候,國內著名的電影教育家周傳基就給他寫了信,說了北電居然沒有剪輯係的相關問題,提醒北電未來的方向不能向錢看齊。
但張會軍那時候剛剛上任,很多時候麵對這種事情也是無能為力的,尤其是在原時空整個電影行業都是一片混沌狀態的情況下。
各種大片雷聲極大,尤其注重營銷,但並不注重品質。
獲益最大的是各類影視作品中的演員明星導演們。
幕後的相關工作人員是刀俎下的魚肉。
這樣出來的電影,除了本土特色濃重的喜劇片外,和好萊塢基本沒有任何抗衡餘地。
而這樣的電影行業風氣一直延續到了10年代,電影行業經歷了各類陣痛和調整後,才慢慢開始注重電影工業體係的建立和基礎的人才培養。
比如原時空直到2013年,當時為了縮短與好萊塢的差距,提高國內電影的工業化水平,那時還隸屬廣電總局的電影局,與美國電影協會達成協議,由派拉蒙承辦,每年從國內選派5名導演去好萊塢學習先進的電影技術。
前幾批人裡就有寧昊、陳思誠還有郭凡等人。
到了2015年,又陸續與迪士尼、環球、福克斯展開合作,選派人員也從電影導演拓寬到動畫人才、影視公司高管等角色。
基本上那批留學的,到了2020年後都已經成了行業的中堅力量。
而且除了派人去學習,還給人機會施展,當時中影製片經理拿著一堆版權去找郭凡,問他要拍哪個,最後郭凡選了《流浪地球》,之後中影承擔了本片的最大投資與製片管理。
後來郭凡製定了3個五年計劃建立電影工業體係,說“這一定要搞,不然十年後就沒中國電影了!”
而後才有了《流浪地球》係列的實現中國電影工業的向前大邁進。
而現在是2006年,在國內電影,哪怕是商業大片也依舊停留在“作者電影”的情況下,路平安的出現就像是一枚畫風完全不一樣的深水炸彈。
五年多以來,他和別的亞洲導演的畫風以及戰績已經拉開了差距。
不僅是個人的能力突出,路平安對國產電影以及電影行業的貢獻也是巨大。
就比如在《蝙蝠俠1》的時候。
路平安讓北電、中影的人深度參與到項目製作中,這是什麼概念?
國內除了他,沒人做得到。
沒有他和好萊塢的聯係,沒有他一個人在好萊塢打出彪悍的戰績,內地電影人幾乎就沒有這個機會。
對上頭來說,他路平安也是一個超級奇兵。
就好比大家都停留在要不要做半導體,直到幾年後才會覺得說再難也要做的時候,路平安提前好多年就給出了7納米的各類圖紙。
而且還不是光給,是已經開工,並且帶著大家一起做。
隻是目前為止,還沒有看見真正的成效。
但上頭能不看在眼裡?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早先路平安其實依舊並不被“主流”認可。
原因是沒有重磅獎項。
大家隻覺得你是個商業片導演。
有些人就不覺得怎麼樣。
但現在,獎項有了,而且是重磅中的重磅。
還有這些年各類寄予厚望的大片接連折戟也反過來推動了思想的轉變。
這就給了上頭的“維新”打開了一個大大的窗口。
於是像張校長、韓三品、董叔等路平安周圍的人都在一直在默默準備著,直到路平安正式拿下重磅獎項後才正式發力。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事情,也便很是順利地被撬動起來。
而這落在紙麵上的第一步,就是在高校,以及高校和好萊塢、星辰等頂級企業間的正式合作。
當然前提是,還是得讓上頭看到你做出的效果。
所以今天,領導們的第一站,就是星辰那好萊塢級別的製作基地。
“平安,到時候不用緊張,不是什麼大領導,正常發揮就好。”
快到地方了,張校長捏著路平安肩膀,搞得跟路平安要上場打拳一樣。
路平安微笑:“上去要先遞煙不?”
“嗐~”
一車自認都笑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