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不難,寫好,是真的難,我要吐血了。 短短幾句話,如果你想徹底表達這幾句話的意思,就要上千字來描寫。 考慮前因後果,考慮環境,考慮人物性格,這也要考慮,那也要考慮,賊復雜,賊麻煩。 比敲代碼還難,不過也有異曲同工之處,就是邏輯關係。 敲代碼也是要考慮邏輯關係,編程語言隻是工具,無論是哪種語言,敲代碼的本質還是邏輯,不同的編程語言,要考慮的無非是語言的特性與差異。 而寫作也是一件飽含邏輯的事,你需要讓一切變得合理,變得不那麼突兀,變得順理成章,這也難,但是和敲代碼本質是一樣的。 敲代碼把握的是做事的邏輯,寫作考慮的是事件發展的邏輯。 而且現在ai爆火,chatgpt4.0之強,讓我目瞪口呆。 早在2022年年末的時候,我就開始接觸chatgpt了,當時是實訓,然後要寫一個物業管理係統,然後我借助了一下chatgpt,當時生成的文本還不長,常常寫了一半,後麵的我自己去補,但是確實是方便了。 我可以不用去敲一些機械性的代碼了,讓我更專注於業務的核心邏輯。 chatgpt一火,國內廠商馬上就也開始研發了,在ai沉浸多年的百度,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脈,找到了新的通用型人工智能的道路,在國內率先打出了文心一言的旗號,當然百度也是國內最先推出大模型的廠商,然後就是同樣在ai布局多年的訊飛推出了星火大模型。 與此同時,其他大廠也不甘落後,阿裡推出了通義千問,字節推出了豆包,騰訊推出了混元大模型,360推出了360智腦,還有其他廠商也都推出了各種各樣的大模型,我就不一一列舉。總之,就是各個公司都意圖搭上ai這條快車。 說到這個,我想起一個搞笑的事情,我記得當時我也想測試一下國內大模型的能力,然後拿到了百度文心一言,阿裡通義千問,訊飛星火大模型,騰訊混元大模型等眾多國產大模型的內測資格,但是還沒有對公眾開放,隻有有內測資格的人才能率先使用。 好像是在申請一個叫天工大模型的內測資格的時候,我第一次是用自己學生身份申請的,然後沒鳥我,或許是因為半夜下班了? 然後我又申請了一次,第二次我自己虛構了某家知名的教育培訓機構的地區負責人的身份,額怎麼說嫩,我買了那家公司的股票,我這個在“其他”裡麵的小股東用一下,應該也沒關係,然後就通過了,幾乎是秒通過的,我前腳申請,他後腳就通過了,這這這。 然後用了一下,效果也不咋地,就再也沒用過了。 我記得前段時間,聽說閱文也推出了自己的網文大模型,這讓我期待住了,不過目前隻是讓一些優秀的作家測試,我再等等看吧。 讓我吃驚的,國內最先吃ai的蛋糕的,不是百度,而是賣課的,賣ai網課,教你如何使用ai來創業,走在時代的前沿。打著知識付費的旗號,在那邊使勁薅羊毛,營造一種聽了他們的指導,就能財富自由的感覺。 要是真這麼厲害,我不信你還在這邊賣課。 有錢不自己賺,我是不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