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設想過人類文明的最終歸宿是什麼?從始前文明到三皇五帝,再到近代始,人類的認知也在不斷的提升,每次都能突破到一個新的階段。你如果覺得工業革命是歷代先輩的無數人的積累從而達到的質變那也無可厚非,但是我們這個巨大的文明的歸宿究竟在哪裡,需要我們這一代又一代的人前赴後繼的去創新,挖掘,最後路沒有走對,反而成為了貪婪者牟利的工具。 中華大地,綿延數千載,能生生不滅的基礎是什麼?是歷代開創者歷盡艱辛的大一統,由於科技水平有限,在已知的疆域裡達到了能實現的最大化的資源分配,有人說古代也經常飛配不公啊,老板姓民不聊生的很多呀。但民以食為天,老板姓吃不飽飯是會造反的。人類社會的資源是有限的,但欲望卻是沒有限製的,以至於窮的人揭不開鍋,富的人富的流油,巨大的兩極分化似乎在“天下大同”麵前是一個笑話。人類真的有希望天下大同嗎?如果沒有外界力量的乾預,這世界真的能和平相處,相安無事嗎? 我不知道,全靠臆想。 這個世界所有的矛盾其實就是資源分配的矛盾,底層人是需要滿足生存溫飽的矛盾,滿足了溫飽又需要衣食住行,於是又有了攀比心,即便沒有攀比,人們渴望的上進心又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你現在雖然一事無成,但是你需要有上進心,因為上進心等於你現在沒錢,但是會朝著有錢的方向努力,潛臺詞還是喜歡有錢,錢可以購買商品,可以得到物質上的保障,在這個利欲熏心的年代,錢似乎已經沒有從前那麼純粹了,在高速運轉下的時代,現金也慢慢退出歷史舞臺,從而被虛擬貨幣慢慢取代,人們似乎越來越感覺不到金錢帶來的價值,看著一串又一串的數字內心竟毫無波瀾,隻知道那個東西我必須要有,沒有不行。漸漸的,我們似乎一輩子都在為金錢奮鬥,老一輩的理解是當年窮怕了,以至於現在有錢也節衣縮食,生怕當年場景再現,而隨著八零九零零零後逐漸站上歷史舞臺,生活環境表麵上不斷改善後,世界觀也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爺爺奶奶還在思考如何攢錢節衣縮食好留給下一代,爸爸輩是想著怎麼投資讓錢生錢,到了自己這代是想著到哪裡去玩,工資全都哪裡消費,因為他們出生在一個國泰民安的年代,在我們的國度,資源是有限的,人口數量卻又是巨大的,以至於出現了各種奇怪的現象,每個現象背後有又它的底層邏輯。年輕人上班的工資十年前是三千,十年後仍然是三千,當年的五毛一包的衛龍已不見蹤影,隨處可見的商品都是三元起步,經濟現狀在三年疫情結束後徹底低迷,似乎近二十年的發展隻不過是隻紙老虎,經濟發展的太快了,氣球也吹的太大了,生了一場大病,老虎也就奄奄一息了。平日裡的消費觀也隨著網絡的興起而變化,大部分小年輕都是習慣“活在當下”,變相的成為了月光族,在資本一波又一波的席卷下,普通人隻能成為一波又一波的韭菜,請問試想?你期待的大同社會是怎麼樣的?該如何去實現? 市場經濟在這二十多年的發展下逐漸飽和,尋常人想再進去分杯羹基本上是天方夜譚,他們靠著打壓商品的價格來和同行競爭,這近乎壟斷市場的趨勢,平臺靠著前期優惠的價格吸引消費者,打壓著創業者,後期隨著消費者習慣定性,同行也所剩無幾的時候又反過來打壓消費者,經濟下行,我仿佛看到了歷史書上二十世紀三四年代某國的場景。老板姓於是預料到了未來的趨勢就更加節衣縮食,瘋狂存錢,市場上的經濟不流通,通貨緊縮更加明顯,而父母一輩又慢慢老去,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非常尷尬的時代。 說我們什麼都會吧,又什麼都不會,出了社會就是一個愣頭青,城市進程不斷加快,請問你們誰還會種地?沒有糧食怎麼生存?自以為坐在高樓大廈裡麵辦公就是高人一等,其實本質上還是個普通的底層勞動者,和進廠打工的工人一樣,我並不是瞧不起職業,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隻是因為人有所謂的分別心,所以就有了差別。高不成低不就,老百姓為了一套房子挖空了近三代人的積蓄,矛盾吧為什麼有人月光有人又攢錢,,因為有人清醒有人迷茫。有人深陷其中不自拔,有人無能為力不得不清醒。 資本一邊用文化給己方女性洗腦,宣揚愛情偉大的觀點,原來沒有錢的愛情就不是愛情,以前認為愛情無價,現在愛情卻明碼標價,沒有就是不愛,扭曲的婚姻觀讓人不得不思考婚姻對自身的價值。於是出現了非常極端的現象,一邊是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一邊又是不婚少子化產生,男為陽,女為陰,男女雙方生理上各有優劣,隻有互相搭配才能生活更加美滿,但是陰盛陽衰,女性在新時代中賺錢的能力慢慢變強,自我感覺良好的程度也在日益上升,仿佛自己就是天上的神,而你隻是一介凡夫,既然都不是等價的婚姻,那一方必定會打壓另一方,以至於造成如此的局麵,大部分男性的清醒。雖說現在是和從前不一樣的時代,什麼妖魔鬼怪的言論都有,仿佛連喝口水都是錯誤的。再回到剛開始,資源分配的問題,資源分配不公,老實的人不願意再當冤大頭時,整個循環就斷裂了。想實現天下大同很難,但天下大同相反的一麵天下不同倒是輕而易舉! 糧食,除了老一輩會種之外,年輕一輩還有多少會種地,連二十四節氣都不知道怎麼用,即便會種,城市裡能種的土地也不斷被開發,老一輩人有的在自家宅基地裡挖些土種些小菜,有些有院子的在院子裡種一些,後來,宅基地也被拆遷,要求老百姓住上所謂的高樓大廈,房子一拆,接下來你勵誌的一生就開始了,你需要在這種無比艱辛的環境中生存,而將來的鋼筋混泥土也未必受所有人青睞,這所謂的現代化似乎是一場巨大的騙局,從來沒有人能真正想過老百姓要的是什麼?安居樂業,國泰民安不是嗎?哈哈哈,說這話的時候可能會有人發笑,因為太超越現實主義了,人民幸不幸福是靠一個民族的凝聚力和日子也沒有盼頭,如果看不到未來,這樣的生活仿佛就是一場煉獄。 你所謂的“天下大同”是什麼呢?不盲目的學習西方,當年的毛主席不就是靠著獨特的風格才開創了新中國,發展依舊需要前瞻性,走一步看一步的點子和方案注定矛盾激化。發展也要走我們自己的道路啊,所謂的文化融合都是客套話,西方那一套連自己都沒弄明白,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照搬照抄盲目跟風注定失敗。 天下大同,那時起碼得是一個和平的年代,資源豐富,不會因為物質的原因發生沖突,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人與人之間的也沒有什麼等級差別,追求精神文明建設,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矛盾也會有,但那都是微不足道的矛盾,求同存異,自然環境不被汙染,人與動植物和諧相處,每個人都居家養生,醫療保障製度也非常完善,人們待遇薪酬穩定,也有自由的時間分配,男女平等,品行良好。一切都和向往的那樣。 但,這顯然不現實。 矛盾必然存在,因為資源有限,而且人口也不能超越某個限度,否則就達到了這個環境中的最大容納量,隻有在相對無限的基礎上才能滿足一部分人絕對的需求,但是沒有絕對的公平也沒有絕對的平衡,物極必反始終是世界變化的規律。現在才明白老子的天下大同,順其自然。遠古之人達到過那種狀態,但是隨著人口發展資源也慢慢分配不均,矛盾也開始增多…… 世界是變化的一個圈,我們隻是這個圈處在某個節點的某個狀態,事物會一步一步的慢慢發展,沒有人種糧食,那糧食就會緊缺,有人就沒有飯吃,水資源又已經被慢慢汙染,人口就會減少,慢慢的又會到達某種平衡,然後又打破平衡,如此反復,直到人們明白環境和人之間的規律。 什麼是天下大同,明白了規律,並把規律踐行在了方方麵麵的事情上。這似乎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對一個王陽明是知行合一,十個王陽明是十個知行合一,一百個王陽明是一個時代的興盛,一千個王陽明是五千年的太平盛世,一萬個王陽明就是天下大同。 天下大同還遠嗎?希望有人還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