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跨界合作X演戲,多情小萍假戲真做(1 / 1)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曹雪芹。   把假的東西當作真的,時間久了,往往假的東西會被潛移默化地認為就是真的了......   時間在歡聲笑語中不知不覺地過去,很快就到了直播時間。   這是我第一次跨界和電視臺合作,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我讓二套微型計算機控製係統並聯運行,其中一套作為熱冗餘,同時還帶了第三套微型計算機控製係統,作為冷冗餘。   不過這一天還算爭氣,也可能是美國英特爾的8052單片機本來就很可靠,因此我們帶去的微型計算機控製係統一套也沒有出故障。   `   晚會在熱烈地進行中......   “接下來,是有獎猜燈謎環節,猜中了有獎!”節目主持人宣布節目進入了有獎猜燈謎環節。   隻見另外兩個節目主持人,其中一人手中捧著那對紅色鐵殼上繪著一對牡丹的熱水瓶,另一個手裡舉著一隻燈籠,走到了舞臺的中央。   “第一條燈謎是‘山下有一個小朋友在踢足球’。”手裡拿著燈籠的那位主持人舉起手中的燈籠,看著燈籠上的燈謎念道。   “大家趕快舉手來猜啊!誰猜中的,手裡這對這麼漂亮的熱水瓶就是誰的了!”另一個手中捧著那對熱水瓶的主持人把手中的熱水瓶高高舉起,大聲煽情道:“大家看,這熱水瓶上的牡丹花多麼漂亮,這象征著富貴吉祥,同時也象征著一個家庭的幸福美滿!”   我們一聽,來勁了,心想:這對熱水瓶今天非我們莫屬了!   這對熱水瓶是整個有獎猜燈謎環節中最大的獎品,其它的獎品有保暖杯,馬蹄鈴鬧鐘,十二種顏色的彩色鉛筆......最小的一個是一個外殼上畫著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鐵皮鉛筆盒。   大家可能會想,一個電視臺的中秋晚會節目,拿出來獎品怎麼這麼寒磣啊!   要知道,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還處於一個物質非常匱乏的時代,當時雖然大鍋飯被打破了,但這隻是局限在一小部分人裡,城市中絕大部分人的收入仍然是¥36元+¥4元獎金。   因此這樣的一對結婚用的鐵殼熱水瓶要差不多¥5元一隻,一對就要¥10元錢了,對照當時人的收入/消費水平和現在人的收入/消費水平,相當現在大半臺液晶電視機了!   即使是一個小小的畫著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鐵皮鉛筆盒也要¥0.8元錢,也相當於現在一個普通的電磁加熱養生壺了!   因此臺下的人一看有獎品,臺下很多人紛紛舉起了手,我們自然也不甘落後,小傅更是怕主持人看不到他在舉手,拚命把手舉得高高的。   隻見臺上的主持人的目光在人群中四處搜尋著,仿佛在想選哪個舉手的人來答題呢?   臺下的小傅把手舉得高高的老半天了,隻見臺上的主持人看來看去,眼光就是不落地他身上,急了,乾脆站了起來,高聲喊道:“我知道!”   但臺上的主持人仿佛耳聾了一般,沒有聽到小傅的喊聲,點了前排一個舉手的年輕人起來答題。   臺下的小傅一見,更急了,忍不住大叫道:“是一個‘蹦’字!”   隻見被點到的年輕人仿佛有點怕難為情,但在工作人員的催促下最終還是拉拉扯扯地走到臺上,不知道是臺下小傅的叫聲提醒了他,還是他特別聰明,隻見他上臺後對那位手裡舉著燈籠的主持人說道:“這是一個‘蹦’字。”   這時一旁拿著那對熱水瓶的主持人立即大聲地說道:“恭喜你答對了!這對熱水瓶是你的了!”   我們見到手的“鴨子”飛了,不免感到遺憾,小傅更是失望地跌坐在自己的位子上。   然而,就在那位猜對燈謎的年輕人笑瞇瞇地捧著那對紅色的鐵殼上繪著一對牡丹的熱水瓶獎品轉身走下舞臺時,我們都愣住了!   因為這個人不是別人,竟然就是電視臺派來協助我們工作的小李!   我們明白了:原來讓誰來答燈謎,也是事先設計和安排好的!   俗話說“肥水不流外人田”,這獎品當然應該留給電視臺內的自己人了!   後來我們才知道,實際上電視臺是通過這樣的方法把獎品都“回收”了回來,這樣下次節目還可以再用——這真是一個艱苦奮鬥的時代!   `   節目進入了互動遊戲環節,工作人員開始了“拉郎配”——把一個個大齡青年男的和女的搭配起來,二個人中男的一隻左腳裸和女的一隻右腳裸被一根紅色的繩子拴在了一起,還拖了一個彩色的氣球。   場上的氣氛開始熱烈起來,到處是一片嬉笑聲和尖叫聲。   混亂中,小陳來了。   “嘿,小姑娘,你過來!”小陳指著小萍說道。   實際上小陳沒有比小萍大多少,可能是職業習慣吧,因此習慣於叫年輕的女孩為小姑娘。   小陳把小萍叫了過去,又開始找我了,但就是不見我的人影,於是大聲喊著我的名字找了起來:“嘿,X,還有X呢?人哪裡去了?”   “X上廁所去了,還是大的!”這時老劉在一旁答話了。   原來,我見有獎猜燈謎環節結束了,接下來就是互動遊戲環節了,而按小陳原來的安排,我和小萍是搭檔,但這要把我們二人的腳裸用一根紅繩子拴在一起,試想,兩個人變成了隻有三條腿,行動上必須默契,否則你往東她往西,不摔跤才怪!   特別是在這麼多人的眾目睽睽之下,要做這麼親密的動作,這實在讓我有點尷尬和感到臉紅。   因此我想到了一個躲避的辦法——躲到廁所裡去,因此我對老劉說我肚子不舒服,要去上廁所,並讓他到時候如有人找我,就代我說一下。   就這樣,我躲過了一劫。   `   但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到了節目快結束時,小陳又來找我了。   “嘿,X,還有你,小姑娘,跟我來!”小陳拉起我,又指了指小萍,說道。   “乾什麼啊?”我突然想起了當初老鄭和小陳來談合作的時候,曾經說過,到節目結束時,要我們扮演成一對情侶的事,心想:怎麼把這一茬給忘了?否則我就在廁所裡躲著不出來了!   但當時答應過的,現在也隻能是硬著頭皮“趕鴨子上架”了!   小陳把我和小萍拉到電視臺後麵的花園裡,攝影師早已等著了。   本來小陳也就準備簡單地讓大家扮演成一對對情侶,攝影機到時候也隻是隨便跟拍一下,但後來看到整個晚會氣氛熱烈,非常成功,於是臨時起意,準備給晚會加一場戲——一個讓觀眾看了後會產生餘音繞繞的片尾,於是就想到了當時和我談合作時看到過的小萍和我擺的那個“親密”POSE。   “給你二個人說一下戲......”這時一個導演模樣的人走了過來,對我和小萍說道。   我一看,心想:我的媽呀!還來真的了!   導演模樣的人一把把我和小萍拉到花園中的一座小橋上,然後指著我對小萍說:“你呢,低頭看著橋下的小溪,但眼角要有一個偷偷看著他的樣子。”   小萍很有表演的天賦,一聽就明白了什麼意思,做了一遍,問導演說:“是這樣嗎?”   “對,對!很好!!”導演一麵看著小萍的表演一麵稱贊道。   “來,你要這樣......”導演一把把站得遠遠的我拉到了小萍身邊,說道:“你要側身站在她身邊,雙眼要脈脈含情地看著她。”   “不對,不對!哎,你的臉不要像‘刮過漿糊’一樣!表情這麼僵硬啊!你是在談戀愛,不是在討債啊!”導演模樣的人看了我的動作和表情,又好氣又好笑地說道。   臉像“刮過漿糊”一樣是那時上海的一句俚語。那時,人們自己做布鞋,為了讓鞋底更硬棒一點,都會在每層布上塗上一層漿糊,所以那時形容一個人的表情呆板,就用像“刮過漿糊”一樣來形容。   我苦笑了一下,搖搖頭。   導演模樣的人見我有點畏難情緒,於是就做了個微笑的動作,對我說:“這樣會吧?!”   我看導演這副認真而又無奈的樣子,不禁大笑了起來。   “嗨,嗨,不是要你大笑,是微笑!”導演模樣的人見讓我微笑,我卻大笑了起來,真的有點急了。   我見導演模樣的人這樣說我,更是忍俊不住開始捧腹大笑起來......   `   經過一番折騰,導演模樣的人好不容易把我和小萍二人在橋上的“曖昧”動作給教好了。這時已經是十月了,晚上的風吹來已經有些涼意,導演模樣的人卻忙得一頭汗。   “接下來,你們二人要從這橋上開始慢慢往下麵的這條林蔭小路上走去,走的時候肩並肩,表示剛才在橋上經過一段潛移默化的感情催化之後,已經進入了開始談情說愛的階段。”導演模樣的人又把我和小萍領到了一條通向電視臺後麵花園中的小樹林中的一條小路上,給我和小萍說道。   “這時我們的鏡頭會尾隨著你們的背影,讓你們的身影慢慢地消失在小樹林的深處,給觀眾留下一個有韻味的臆想......”導演模樣的人一麵給我們說“戲”,一麵對我們講他們會如何來拍攝這段“戲”。   `   隻拍背影,不需要麵部表情,這顯然要簡單了不少!   於是又經過一番折騰,導演模樣的人總算把我們和小萍都教會了,於是讓我們回到小橋上,然後自己跑回到攝影師身邊,舉起一個木牌,大聲說:“準備好......開始!”   這是我第一次當演員,我在計算機軟件編程上,不說是天才吧,至少天賦是有那麼幾分的,但讓我演戲,實在是為難我了!   不過還算好,這也不是真的拍戲,隻是給節目應個景,要求不是很高,加上小萍的表演可謂是真的非常入戲!不過這也難怪,因為她是真的喜歡我,因此與其說這是在演戲,還不如說是她真的把這當成在和我談情說愛!   就這樣一個真、一個假地拍到了最後一段......我跟小萍來到了樹林中的小路上,由於不需要麵部表情,我緊張的心情不免鬆懈了下來。   走著走著,小萍突然拉了我一把,嗔道:“離這麼遠乾嘛?這像兩個人在談朋友嗎?!”   我被小萍這麼一拉一說,臉紅了,看了她一眼,不自覺地往她身邊靠了靠,隻見導演模樣的人在遠處高高地豎起一個大拇指。   原來他們正在拉近鏡頭,看到這一幕,不禁大喜,趕快抓拍了下來。   如果說之前我和小萍是在演戲,而這一幕卻是逼真得不能再逼真了,即使是天才的演員也未必能演得如此出神入化!   因為在不明就裡的觀眾的眼裡,這一幕就是:一男一女在林中邊走邊談戀愛,男的有點害羞,因此離女的有點遠,女的則比較主動,見男方有點害羞,不好意思和自己走近,就主動出手拉近了男方,而男方被女方這麼一拉,不好意思臉紅了,但男方對女方並非無意,隻是比較靦腆而已,因此被女方這麼一拉,就不由自主地和女方走到了一起......   沒想到,電視臺本來隻是想應個景,結果卻拍到了一個如此“真實”的場景!   這是我第一次和電視臺合作,也是最後一次。現在每當我現在看到電視中的那些相親節目,比如“非誠勿擾”、“中國式相親”等,我都會想起曾經的這一段經歷。應該說,那次和電視臺合作的“大齡青年中秋聯誼晚會”可以說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臺相親節目,是現在所有林林總總的相親節目的鼻祖......   “大齡青年中秋聯誼晚會”順利地結束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到南京西路和成都路交界處時,我回頭看了一眼那作為上海製高點的電視塔上的智能燈光廣告牌中不斷變化閃爍著的“微型工業電腦聯盟”八個大字,我突然想到了小說水滸傳中豎在聚義廳前那麵寫著“替天行道”的杏黃大旗,我不由地想道:將來我一定要把這電視塔上智能燈光廣告牌中的字換成“攜手同進共致富,目標直奔萬元戶!”   當初徐曉星給“微型工業電腦聯盟”提出的口號是“一統江湖共致富,目標直奔萬元戶”。   但我感到這有點太江湖氣了,而且太霸氣了,因此感到還是改成“攜手同進共致富,目標直奔萬元戶比較好”。   想到這裡,一種自豪之情不由地在我心中升起......   應該說:是改革開放給我帶來了機會,是我的性格讓我抓住了機會,至此,我迎來了我人生中的第二個高潮......   選擇機會,就是節省時間——培根。   【下章看點】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物極必反,“微型工業電腦聯盟”的快速擴張讓X遇到了資金的瓶頸,正好此時中國掀起了一股自費出國留學熱,因此有人勸X與其在國內發展受阻,不如出國留學算了,這讓X又一次來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去美國留學?還是留下來堅持發展DDZ-4?他該如何選擇呢?他又會如何選擇呢?   欲知詳情,請見下一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