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辦養豬廠(1 / 1)

雙手揉洗,出了很多泡沫,用清水沖洗。   剛才滿手的豬油,現在手上一點油都沒有,很清爽。   ......   趙應用忽然想,我可不可以將皂賣到南方去,再從南方買香料回京。   ......   -----   王承恩向朱由檢稟報。   王承恩稟道,“啟稟萬歲爺,有商人問,皂能不能供貨。”   朱由檢說道,“皂產量能供貨嗎?”   王承恩回道,“回稟萬歲爺,不能,京城都供不應求。”   朱由檢說道,“加大生產。”   王承恩說道,“萬歲爺,豕板油及貝殼,兩種原料都不夠,貝殼倒可以讓商人去農村,海邊收購。豕板油,難以解決。”   朱由檢說道,“辦養豕廠。”   既供應豬肉,也產出豬板油,還能夠增加就業,一舉三得。   “是。”王承恩應道。   ......   後來,分布在京畿的11家養豬廠,巔峰時,一共養了47萬頭豬。   年貢獻利潤,68萬兩銀子。   朱由檢弄出很多道豬肉菜,辣椒炒肉,回鍋肉,殺豬菜,梅菜扣肉,隆江豬腳,.....,等,助推豬肉逆襲了羊肉。   中國人的吃肉史,是羊肉跟豬肉的爭霸史。   漢代,羊肉與豬肉在餐桌上平分秋色。   養豬業是漢代的支柱產業。養豬業發達。   《史記貨殖列傳》,作者(漢)司馬遷,道:“故曰陸地牧馬二百蹄,牛蹄角千,千足羊,澤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魚陂,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養有”千足彘”(一豬四足,千足是250頭豬)收入與千戶侯等同的大戶人家。   進入魏晉之後,豬的飼養規模開始萎縮,羊肉從此成為中國人主要肉食長達千年之久。   到明代,豬肉奮起直追了。   到了清代,豬肉終於逆襲了羊肉。   到了現代,.....。   北京製皂廠。製的皂行銷天下,產量最高的一年,製造了3770萬塊皂,利潤最高的一年,貢獻了134萬3647兩銀子。   皇太極,怎麼跟朱由檢打。   網上有一句話,叫做明軍足餉,天下無敵。   這些當然是後話。   ----   朱由檢對王承恩說道,“在宮中弄3個食堂。不要讓光祿寺供餐了。這件事,你去辦。”   《萬歷野獲編》中記載了當時北京城流行的諺語“京城四大不靠譜”:翰林院文章,武庫司刀槍;光祿寺茶湯,太醫院藥方。其中“光祿寺茶湯”就光榮上榜,可見光祿寺飯菜的難吃程度,在整個京城都出了名。   宮中,皇帝,在宮中的皇室成員,嬪妃的飲食由禦膳房供餐。   其它人由光祿寺供餐。   “是。”王承恩應道。   朱由檢說道,“供應早,中,晚餐。免費用膳,早餐的標準...,中,晚餐的標準,至少兩葷,要讓人吃飽。”   “是。“王承恩應道。   朱由檢接著說道,“杜絕浪費,要設反浪費監督員。抓到浪費,罰錢2兩銀子。”   “是。”王承恩應道。   “設小食堂,......。”朱由檢說道。   食堂‘小灶’。   “是。”王承恩應道。   “食堂由尚膳監管理。”朱由檢說道。   “是。”王承恩應道。   “給10天時間,11月11日,宮人要在食堂吃中餐。”朱由檢說道。   “是。”王承恩應道。   ......   ----   盆裡一盆麵筋。   中國人早就發明了麵筋。   發明者,說法不一。   一說孫權。   明代黃正一《食物紺珠》(1592)記載,麵筋傳為南朝梁武帝所創製。   還有說北宋宰相呂夷簡發明的。   在洪武十七年的一份禦膳單中,有一道五味蒸麵筋,   麵筋,由小麥粉製得。   製法非常簡單,裝入布袋裡,浸入水中揉捏。微小粒子的澱粉透過布袋纖維之間的孔隙浸入水中,較大的蛋白質留在布袋內,就是麵筋。   朱由檢準備用麵筋製味精。   味精提供鮮味。   古代,有各種味道,鹹味有鹽,甜味有糖,酸味有梅醋,醬味有各種醬,辛辣有蔥、薑、豉、蕪荑、茱萸等,辛香有胡椒,......,等等,唯獨鮮味極其難得。除河鮮,海鮮外,要製得鮮味,古代很拚,用動物肉熬製高湯獲得鮮味,   采用山珍海味,發揮山珍海味的天然鮮味,   不過,在味精麵前,   魯菜膠東菜的代表之一福山菜秘料就是海腸曬乾磨粉做的增鮮用的調味品,當時獨步天下的秘技在味精的沖擊下顯得不值一提。   味精提供最供廉價,濃鬱的鮮味。一包100克的味精,超市3元一包。   味精是人類烹飪史,最偉大的發明。   ......   -------   膚施縣。   延安府的治所。   一隊隊兵沖向各個糧店。   把糧店控製。抓捕糧店掌櫃和店員。   然後,再抓捕糧店的老板。   做得太過份了。   旱。   把糧賣到了1兩銀子一鬥。   要知道,京城才1兩銀子=1石。   1石=10鬥。   在湖廣,0.4~0.5兩銀子一石。   很快,城中所有糧店掌拒,店員,以及糧店的背後老板,都抓到了孫傳庭的麵前。裡麵居然有1個官員,膚施縣縣令。   中國人喜歡湊熱鬧。   很多百姓來看熱鬧。   被抓的人,百姓都認識。   “這不是縣太爺嗎?他犯了什麼事啊。”   “這不是趙員外嗎?”   “這不是康員外嗎?”   “這不是城南,大豐糧店的掌櫃嗎?”   “這不是城西,王記米鋪的掌櫃?”   “這不是城東,林記米鋪的掌櫃嗎?”   “這不是鑫源糧店的掌櫃嗎?”   “我們縣有5家鑫源糧店。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   “這不是張小六嗎?他是我鄰居,孫計糧鋪的夥計。”   “他們犯事,肯定與糧價暴漲有關係。”   “是啊。這糧價黑了心了。”   “是啊。旱前1石米,1兩4,5錢。”   “在湖廣熟,天下熟的湖廣,0.4,5兩銀子一石米。”   ......   圍觀百姓議論紛紛。   延安府知府對手下命令道,“將圍觀百姓驅離。”   打算捂蓋子。   私下解決,把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你好,我好,就百姓不好。百姓不滿情緒,沒事。。。畢竟是小民,屁民啊。不滿能拿我怎樣。   孫傳庭說道,“不要驅離。就讓百姓看。”   延安府知府說道,“這影響不好吧。”   孫傳庭沒理他。   歷史上的孫傳庭也很剛地主士紳,崇禎隻拔他區區6萬銀子,孫傳庭就在清查西安三衛(右衛隸秦王府,故不在清查範圍內)的屯田上下工夫。清理被豪強地主侵吞的屯田,以充實軍餉。   被抓的縣令不服道,“孫大人,為什麼抓我。”   孫傳庭說道,“城中有4家糧店的東家是你。這你認不認。要不是不認。我再讓4家糧店的掌櫃指認。”   縣令無言無對。   一個掌櫃說道,“孫大人,借一步說話。”   孫傳庭說道,“有什麼話就說。”   掌拒閉口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