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零二十四.二.二十三 隘村(1 / 1)

隘村日記 深秋梧桐90 1364 字 2024-03-16

今天早上,母親挑了十擔二十桶水,來回走了十趟,排了九次隊,最後一次已經不用排隊了,天亮了,大家也都散了,不挑了。母親挑著空桶,走到取水處,因為已經沒了人,我也跟著母親後麵,來到這取水處。這取水處其實很簡單,就是在這水塘的短邊上圍墻裡留一個缺口,有五米長,不砌矮墻,平著地麵,往水塘底部砌臺階,這水塘離地有一米五深,以防水滿,漫到路麵,就砌起了五十公分的矮墻,一是防止水漫大路,第二就是防止行人落水。   整個水塘,加上圍墻總的深度有兩米這般,要是防滿水,可以完完整整的淹沒我們村最高的那個人,這是不允許的,也不可能的,因為這進水口就是從地麵引進的,著水塘注滿水,也就隻有一點五米深,不足以淹沒一個大人,砌起圍墻,主要還是防止頑皮小孩,在附近嘻笑打鬧,不慎落水,那可就是見件要命的事情。   一米五深的水塘,三十公分一個臺階,一共五個臺階,石頭砌成,一階一階的往下,直到底部,這就是我們這大水塘的取水處,說是取水口更為恰當,這的確也就是在這這麼大的水塘邊有開了一個缺口,方便取水而已。   五米的缺口,其實也不算小,隻是水塘很大,所以顯得小,這個五米長的取水口,每次可以同時容納五個人打水,擠一點,六七個人都可以,這麼大的缺口,也正好合適了村子裡的打水需求,雖然也還是要排隊,但基本上,天亮之前,各家的水缸裡也已經能挑滿了當天的用水需求,甚至好幾天的都可以。   兒時常聽聽奶奶講,現在也常聽見奶奶嘮叨,我們的這水塘,是八十年代挖出來的,全村子的人,一起動手,那時候沒有勾機,耐心挖機,沒有推土機,也沒有泥車翻鬥車,全靠鋤頭挖泥,用那鐵鍬鏟泥,用那籮筐挑泥出去,挑石頭石灰河沙子進來,石頭砌成墻,石灰伴河沙成漿,硬化水塘底部使用,乾勁十足,大家夥兒,積極著咧,足足的整了一個月的時間,才把這石頭砌成的墻,石灰砂漿硬化的底部的大水塘給整了出來,全村人,一個月的工阿。   小時候聽奶奶講,不懂什麼是砌墻,也不懂一個月的的時間是什麼概念,但聽完過後,總是覺得奶奶說得很有故事,而我的奶奶,確實也是位很會講故事的老奶奶。每次聽完,在都很興奮的說,做那麼久啊,挖那麼大啊,多少個我,都不夠埋完裡麵。奶奶聽我說胡話,隻是佯裝著舉起手要打我的姿勢,但是手並沒有下意識的往下落,而是有意識的停頓在了半空,然後說,盡說胡話,這是吃水用的水塘,怎麼能埋人,欠打。   我見狀,立刻撒腿就跑,奶奶也不追,隻是嘴裡念叨著,這傻孩子,那裡知道這水塘發意義喲,那時候日子,難,苦阿,吃飯難,喝水更難,處處都是難出。村子裡吃水困難,我們村也沒有泉眼,喝水都是要到別的村子去挑,那麼遠的路,一天光是挑水都要耗盡了力氣,那還有精力下地乾活,不下地沒飯吃,不走他村,沒水喝,可謂就是橫豎都是死,迫不得已,修建這水塘,成為了全村人的共同心願,也是救命之源,勘察地形,積極選址,最後落成在了村頭,主要還是從村頭引水進水塘,上遊的水質最乾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