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惟庸是老朱家福將(1 / 1)

最新網址: 第二百八十一章惟庸是老朱家福將 對於胡惟庸來說,水泥這東西,實際上在上輩子見過太多了。 但是具體的土水泥怎麼做。 尤其是在這個時代怎麼生產出來,胡惟庸真的隻知道個大概。 就這,還是他在某本據稱寫手查資料查得特別厲害、特別謹慎的網絡裡看到的。 這不,胡大老爺此時就在指指點點的讓人開始試製了。 “嗯嗯,生石灰,就是這玩意兒,先把它磨碎!” “得弄細一點,弄得越細越好!” “還有黏土,也得用碾子碾幾遍,反正這倆玩意兒都得弄細,你們趕緊弄!” 胡大老爺此時真就隻負責動嘴了。 他此時其實也是在嘗試。 畢竟,他雖然大概知道怎麼做。 可是具體的比例,他實際上是不怎麼清楚的。 更何況,這年頭的測量器械,也委實讓人沒法信任啊。 真要精密測量的話,怕還是得用那種小秤一點一點的慢慢來呢。 不過,至少大概試試還是沒問題的。 或許前期弄出來的水泥效果沒有他印象當中的那麼好,但絕對比現在靠黏土當粘黏劑要好得多。 此時乾活的,都是工部手藝最好的一批工匠,旁邊甚至還有幾個官員負責打下手同時也是監督和學習。 對於這些官員來說,他們是真心喜歡動手自己乾點什麼。 眼見著生石灰和黏土被碾子給碾得如同能入口的麵粉一般,胡大老爺滿意的點了點頭。 “嗯,這樣,剛剛讓你們準備的煤渣和鐵渣呢?” “拿過來,同樣碾碎,還是跟剛剛一樣的要求,得碾得細細的!” “而剛剛碾出來的生石灰和黏土,按照一比一的分量摻和在一起,攪拌均勻,然後放到窯裡麵燒去!” 胡大老爺不愧是隻負責動嘴的,這幾句話就把滿場人都給安排上活計了。 得益於早就說過其中有煆燒這一道工序,因此,工部早就把原料和一應工具給搬到了火窯附近。 因此,這邊胡大老爺才剛剛一吩咐,那邊就開始細細的稱量出合適分量的生石灰、黏土,而後放在一起攪和了起來。 工部這一次試製弄得很嚴謹,基本上每一步完成以後都得讓胡大老爺看上一眼。 隻有胡大老爺點頭了,他們才會進行下一步。 同時一旁還有兩名專職的記錄員。 他們手拿著紙筆,但凡胡大老爺吩咐點什麼,他們都會一絲不茍的記錄下來。 顯然這就是最最原始的試驗記錄了。 對於工部的這番安排,胡大老爺自覺還不錯。 至少對於胡大老爺來說,能夠隻動動嘴就把事情乾了,那還是不錯的。 反正隻要這一次試製成功了,那之後的事情就跟胡大老爺沒關係了。 胡惟庸其實很有自知之明。 他就是個吃喝玩樂樣樣精通的混子而已。 上輩子帶給他的,固然有超越整個時代的見識和各種亂七八糟的知識。 但他絕對不會因為這點就小看古人。 在朱元璋高高舉起的鞭子的催促下,這幫人絕對能把事情乾得非常好。 無論是找礦、備料還是建設工坊,對於這些工部官員來說,他們反而比胡大老爺這個壓根沒在工部工作過的大佬更加熟悉。 這樣就很好了嘛。 隻要這次事情辦好,那剩下的活兒包括剩下的功勞,都是這些人的。 胡大老爺可不在乎這點事情。 接下來,胡大老爺又開始指指點點的讓人再次開始煆燒煤渣、鐵渣。 這兩個東西也是要摻和進去的。 而等到所有的東西都準備好了以後,胡大老爺這次也難得的激動了不少。 在他的細細叮囑下,手最穩的老匠人,把四樣東西按照比例小心的放到一個大盆裡,而後慢慢的攪和了起來。 等反反復復的攪和了好些遍,感覺基本上到位了以後,胡大老爺終於鬆了口氣。 “嗯,本官覺著差不多了,弄點水過來,咱們先試一試效果!” 一聽這話,一旁等了半天的工部官員們眼睛都亮了。 正所謂是騾子是馬拉出溜溜。 甭管之前胡大老爺說得多好。 這玩意兒到底如何,還是得看效果啊。 不少人其實心裡也在暗戳戳的想著,或許,弄不好就是個笑話呢? 可實際上,不知道該說是運氣好,還是胡大老爺上輩子了解到的知識太過精辟。 反正,僅僅隻是放在那兒半天時間,大家夥吃了個午飯回來。 原本如同稀泥一般灰撲撲的水泥,就已經勉強凝結成硬塊了。 而胡大老爺看了一眼後,點點頭,吩咐人記得澆水,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但用量也別太大。 說完,他便扭頭回自己職房去了。 至於記錄的問題,以及多弄幾個“對照組”方便發現問題這種小事兒。 壓根不用胡大老爺開口,早就有各種試製經驗的工部直接就已經上手了。 開玩笑,堂堂一國的工部! 看似在六部之中不起眼,那也是大明六部之一啊。 他真正發動起來的時候,誰能懷疑工部的能量? 這不,胡大老爺老爺僅僅隻是弄出來了一份看看效果。 這邊工部轉頭直接就是弄出來了幾百份。 然後按照比例不同、溫度不同、澆水量不同等等不同的變量開始了試驗。 而到了第二天,眼見著試製結果不錯的工部尚書章善,直接就在朝會上把這一喜訊報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下朝之後,半刻都不想耽擱的直奔工部而來。 他確實是想看看效果。 畢竟如果真跟胡惟庸所描述的那樣的話,那作用可就太大了啊。 可等到朱元璋真正看到那燒製出來的“灰樁子”,在扛住了刀削斧鑿各種劈砍,甚至還親自上手砸了兩錘子以後。 朱元璋徹底驚呆了! 這一刻,他想到了很多很多! 有了這等刀槍不入的神器,那以後大明有福了啊。 不僅僅是堤壩、橋梁,那麼以後邊關是不是能用這東西。 還有,是不是建造房屋也能用這東西? 可以說,單單這一件東西,對於大明來說就足以改變太多太多了。 朱元璋這一刻不僅再次感嘆起來。 惟庸,真乃我老朱家的福將! (本章完)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