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鳳本江西人,行商至隴川,與隴川宣撫司多士寧交往甚厚。太上皇元平年間,嶽鳳誘殺多士寧及其妻子,奪金牌印符,投靠緬甸宣撫司,偽受其命,代多士寧為宣撫。後勾結緬甸兵多次侵犯雲南西南各司。 雲南總兵吳繼勛、參將祁維垣等率隊阻擊,分別戰死。為阻止叛軍大舉進攻,南安郡王移師洱海,巡撫劉世曾移紮楚雄。 雲南大亂的消息傳入京城,一時間滿朝文武無不驚怒。 皇極殿當今景安帝召集群臣商議對策,早早的坐在皇位上靜待群臣。 “開朝,百官見禮。”大太監夏守忠喊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愛卿免禮,平身。都說說吧,想必眾位大臣都知道了,反賊嶽鳳在我大慶國雲南作威作福,雲南總兵戰死,南安郡王和巡撫,現在退守一旁,阻止叛賊大舉進攻。現在的問題是誰去平叛,眾位愛卿,怎麼想的,都說說吧。” “皇上,雲南大亂,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嗷嗷待哺,臣懇請皇上下旨戶部撥款下放錢糧,並就近調遣貴州湖南兵馬趕赴戰場,收攏散兵遊勇,清除叛逆,解救黎明於水火之中。” “愛卿此言有理,乃謀國之論。” 戶部尚書方鑒:“啟稟皇上,近年來福建廣東屢屢洪澇,陜西大旱連年,朝廷稅收不增反減,戶部現在早已經入不敷出,難以維持了,剩下五十萬兩白銀是遼東大半年的軍資,遼東局勢關係重大,各位應該分得清輕重。眼看大戰將起,後續還有安撫流民百姓,臣鬥膽,請陛下從內帑撥款,以解燃眉之急。不然,請陛下另請高明,臣年老昏聵,致使國庫空虛,請斬臣頭。” “朕要你給朕活著,好好的管理戶部,要你頭顱做什麼。內帑沒錢,朕看你是看上朕的內帑了,成天盯著不放,朕有錢會抓著不放嗎?”景泰帝怒了,站起身來瞪著戶部尚書方鑒,又指著群臣問道:“眾愛卿,眼前國勢緊急,國庫緊張,可有什麼辦法?” 百官麵麵相覷,朝堂一時靜默無聲落針可聞。 一個禦史上前:“啟稟皇上,既然國庫艱難,不若招安,陛下給他一塊地封他個侯爵,一切自然迎刃而解,” “禦史真是憂國憂民的忠臣,獻此一計,更勝過千軍萬馬,真乃我等楷模。” “是極,是極!臣等也以為,招安為好。” “啟稟皇上,臣以為禦史所言大善。不費一兵一卒絲毫錢糧,便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此乃妙計啊,皇上,臣鬥膽請皇上嘉獎錢禦史獻策大功。”一人提議,眾人紛紛撫著須點頭喝彩,更有甚者急得直跺腳,自己怎麼就沒想到呢,這可是在皇上和滿朝文武麵前露臉的大好機會。 內閣次輔於閣老一身正氣:“皇上不可,此乃禍國之論。此等亂臣賊子,人神共憤,天地不容,應當誅之而後快,斬草除根絕不留情。若不然此風滋長,禍患無窮啊。臣請皇上將提議招安的大臣抓起來,斬首示眾,為我大慶出征大軍祭旗。” 錢禦史不慌不忙分辨到:“於老大人,何須如此咄咄逼人,朝堂議政多個想法多個思路而已,在下也是為國著想,為皇上分憂啊。” “眾位愛卿,招安的話,不要再提了。”景泰帝拍板了。 “朕問你們話呢,軍情緊急,國庫艱難,你們倒是出個主意,現在國家遇難正是你們報效國家,為朕效忠的時候了了,你們怎麼一聲不吭。” 內閣高閣老:“啟稟陛下,自古湖廣熟,天下足,不若加收賦稅以充國庫。” 內閣首輔楊閣老:“陛下,不可,各地連年受災。湖廣雖富,但是層層加稅之下,已經家無餘糧,過著寅吃卯糧的日子了,再加稅,恐百姓生怨,滋生民亂,釀成大禍。” “那愛卿以為該當如何?” “陛下,不若給民間商賈一個入仕的機會。”首輔楊閣老稍稍停頓道。 “你讓朕賣官鬻爵?” “士農工商,商賈之家,地位低下,如若陛下給予他們這個機會,一定會對陛下感恩戴德,繼而慷慨解囊。一舉兩得,豈不美栽。” 太上皇旨意:“國家危難,國庫空虛,朕特撥款一百萬與國庫,並準許武勛子弟買官跟隨大軍前往平叛,速戰速決。欽此。” “兒皇/臣等領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景泰帝領著群臣跪著領旨。 “好了,既然父皇撥款了,那就好了。賣官鬻爵之事稍後再議。接下來就是考慮,派誰去平叛的事了,眾愛卿,有何建議。” “臣建議由五軍營指揮使忠靖伯史鼎就近領三萬兵馬,前去平叛。” “臣推薦京營指揮使王子騰,領神樞營和神機營兵馬各一萬前往平叛。” “臣以為應該派神機營同知鎮國公府一等伯牛繼宗統兵三萬平叛。” “臣認為兵部尚書涼國公費玉清率領三萬五軍營兵馬,前往平叛。” “臣推薦神樞營節度使忠順親王,率領神樞營和神機營各一萬兵馬前往平叛。” “忠順親王是朕親弟,還是留在京城幫朕看好神樞營軍營吧,兵部尚書涼國公費玉清年事已高,不適合在外奔波。京營節度使王子騰,一等伯牛繼宗,忠靖伯史鼎,你們誰願意前往平叛?” “皇上,一等伯牛繼宗請戰。” “皇上,忠靖伯史鼎請戰。” “皇上恕罪,臣最近身體不適,不便出征。”王子騰回到。 “父皇以為如何?” 太上皇:“皇帝,不若忠靖伯史鼎做主將,樂安伯做副將?”這樂安伯是元平一脈勛貴。 “兒臣遵命。” “既然王愛卿身體不適,那就歇著吧。忠靖伯史鼎,樂安伯高耿接旨:命終靖伯史鼎為雲南總兵,為此次平叛主將,帶領一萬五軍營兵馬前往雲南平叛。命樂安伯李遇為平叛副將,率領五千神機營兵馬平叛。各部積極配合,不得有誤。”皇帝當場下旨。 “臣忠靖伯史鼎/樂安伯李遇接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請陛下放心,若敗,臣絕不活著回來。”二人宣誓。 “二位愛卿公忠體國,朕心甚慰,望爾等出師大捷,大勝而歸,朕自然不吝嗇爵位。”景泰帝大感安慰。 “謝皇上。”二人抱拳謝過。 下朝之後,有消息靈通的武勛子弟,急匆匆跑去戶部交錢去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這麼好的機會可不能放過,畢竟家裡的爵位隻有一人能繼承,僧多肉少,所以碰到這種情況好多人都為自己家的庶子旁支買官,很少有給嫡子買官的。 賈珍這天和幾位老友喝酒,偶然聽到這個消息,也不過不屑一笑,家裡就蓉哥兒一個,不可能去,賈嗇?他的錢自己都不夠花,怎麼會去幫別人買官,更別提旁支了。 與此同時,賈政確是一陣嘆氣,他的環兒才十歲,太小了,要不然就索性給他買個官,讓他以後也有條活路。至於寶玉和蘭兒別想了,不然一家子女人非得聲討自己不可。 賈赦倒是有點想法,可以賈鏈不在家,賈琮又太小,隻能作罷。 閏二月十一日,朝廷命忠勤伯史鼎為總兵,提兵二萬,李遇為參將,各提兵五千赴剿;又征調官軍及地方武裝數萬,合力攻剿。 朝堂上風雲變幻,賈府裡最近也發生了一件事情,寧國府三等將軍賈珍的兒媳婦秦可卿病重了,請了好幾個名醫,都束手無策,病情越發加重。隻是二府除了王熙鳳過來探望,再沒有其他人了。 賈蓉帶張太醫去見可卿,要給他介紹可卿的病癥,張太醫說他先看脈說出來看看是否對癥。 張太醫捏著可卿兩手一把脈,隨即測出他的癥狀,和大家一說,照顧可卿的婆子連連稱是。 原來可卿這病是氣血虧虛,憂思多,傷了肝肺脾,而且大姨媽量多,庸醫再延誤一些日子,耽誤了。 賈蓉連問三次“能不能治”,張太醫大筆一揮,開個方子,並說看醫緣的,今冬沒事,過春分就可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