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總是需要有些自己喜歡的興趣,或者是在工作生活之餘有個寄托,不然人這一生如果不愛吃不愛玩,什麼都不喜歡,還有什麼活頭? 從早到晚就沒有別的想法,隻是打工的話,那還是人嗎?那應該叫機器人,相信大部分人不會願意成為機器人。 隻要是人,就會有各種想法,有著自己的七情六欲,有著對這個世界的熱愛,有著對某些事情的憎恨,有著對未知的探索,才會讓這個世界變得無比精彩。 如果精神上沒有什麼寄托,隻怕也就沒有多少活下去的興趣,或者有可能一個不好,就會想要拉其他人一起去死一死,因此有著正常的興趣,對人來說是一件幸事。 就比如說我,作為一個普通人,沒有什麼高智商,也沒有遠大的理想,上學上班下崗找尋工作,後來長時間蹲在家裡,在網上碼字,成為一個撲街寫手。 是最普通的人,甚至因為後來常常蹲在家裡,漸漸和整個社會有些脫節,而這些年之所以依舊保有一個想要知道更多事情的心,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我有一個興趣:看書。 有了書中的世界,讓我學到一些現實中無法接觸的東西,才沒有在這種瑣碎而又重復的生活中失去了所有的興趣,或者是變得抑鬱,內心還是有著很多很多的想法。 現在回過頭盤點了一下自己的看過的書,就發現早年的我看的是實體書,體裁是多樣的,有小說散文議論文。 中外都有,比如說《紅樓夢》為代表的四大名著,呃!《水滸傳》除外,我實在是無法理解那些所謂的好漢,啥好漢!大部分都是強盜! 相比之下我比較喜歡看國內的作品,外國名著不怎麼太喜歡,主要是外國姓名不怎麼太帶入,但有些還是很喜歡的,什麼《基督山伯爵》《福爾摩斯探案集》《簡愛》《傲慢與偏見》等等。 當然源於自身的原因,有些外國名著真的是掃一遍後就擱下了,比如說那本大名鼎鼎的《百年孤獨》,咱真的沒有看第二遍的想法,太過深奧。 還有一種就是我不愛看的,就是來自某島國的書籍,一看就感覺頭疼,硬著頭皮掃了一遍該國的國寶級書籍,大開眼界,咱就不說啥感想,隻能說再也不打算看,太奇葩了。 中外名著和散文、小說掃的差不多時,港澳臺的言情小說和武俠小說開始大行其道,延續了很長時間,讓身為書蟲的我看過不少。 我曾經瘋狂掃武俠小說,什麼金、古、梁、還珠、柳、諸葛、溫、臥、司馬、蕭等諸多作家的作品都是看過。 這幾個也算是寫武俠的大家,可以說他們的作品基本上保證好看,其他還有一些別的作家寫的武俠小說,記不清作者的名稱和書籍。 呃!我當時看的是實體書,從租書的地方專門租來的,可以說看的十分瘋狂,連飯錢都可以省下來,就是為了看更多的書。 寫武俠的大家,他們的文章被改編成電視劇電影的真心不少,至於到底是誰改編過,我這人不怎麼看電視,搞不清。 我這人和長輩的喜好不一樣,母親和父親他們的喜好多是什麼狗血劇,尤其是母親,特別喜歡,我一看就溜了。 至於空餘時間,我主要是看看小說,就不怎麼看電視。因此真的不知道武俠這一類到底多少書曾經被改編過,知道的都是那些常常被改編過的武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