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奇怪旨意(1 / 1)

嘉和紀事 四時清 4970 字 2024-03-18

泰和帝的表現讓盧明遠如釋重負,他心裡明白這一關他算是過去了。   放鬆之後便是期待,他目光灼灼地望向泰和帝,等著對方下達旨意。   泰和帝示意竇從一旁書案上的紫檀雕花盒子中取出了一道提前擬好的聖旨。他從竇德手中接過聖旨,打開看了兩眼後便讓竇德交給盧明遠。   盧明遠恭謹地將雙手舉過頭頂接過聖旨,在泰和帝點頭應允後才小心打開。   掌心攥著的冰涼玉軸讓盧明遠高漲的心情稍稍平復。他無視金黃錦緞上奪目的祥雲瑞鶴,直奔主題而去。   寥寥數句,不過片刻功夫便已讀完。但這些簡短凝練的文字所傳遞的信息卻讓盧明遠心中巨震。   最讓他吃驚的並非是皇帝將定國公的爵位給了他,而是皇帝讓他做監察禦史,巡視大齊天下的十三州,手持尚方寶劍,遇事可先斬後奏!   這與他去北境跟北漠作戰的設想差了何止十萬八千裡?   盧明遠艱難地抬起頭,試探地問道:“陛下,您確定這封聖旨是給微臣的?”   泰和帝饒有興致地看著他:“怎麼?你是不想做定國公,還是不想當監察禦史?”   “並非如此!”盧明遠連連搖頭,“微臣惶恐的是,代天巡視的監察禦史本就責任重大,可先斬後奏更是執掌生殺大權。隻是,微臣對政事知之甚少,怕是難以擔當如此重任。”   泰和帝笑道:“你沒做過,又怎知做不好呢?”   話是這麼說,可事兒不能做這麼辦啊!大齊每年的確會定期從京中派出監察禦史巡視各州,可除非地方上有能左右朝局的大事發生,否則根本不會請出尚方寶劍,更別說授予先斬後奏之權了。   能享有此權的必是皇帝的心腹老臣,宦海沉浮數十年,手段、眼界、心計等都是一等一的。盧明遠捫心自問,他一個在大齊朝堂上都未曾立足的毛頭小子豈能與這些大人物並肩?   看著盧明遠一臉為難的樣子,泰和帝終於大發慈悲地說:“算了,不逗你了。朕真正需要你做的另有其事,之所以讓你做監察禦史、給你生殺大權,既是為了麻痹有心之人,也是為了你日後能方便行事。”   盧明遠聞言立即嚴肅起來,躬身抱拳道:“請陛下吩咐,微臣定當竭盡全力!”   泰和帝也正色道:“朕知道你心中定是渴望去往北境,施展所學以報家仇國恨!   但是,如今北境危急的形勢隨著南境剿匪將士的陸續抵達會緩解很多。而且,你應該也知道,北漠大王子有意和我大齊合作,他那第三子還是你護送到新京的。   合作一旦達成,北漠二王子固然有大齊的宗室、世家暗中相助,大王子卻是得到了大齊朝廷的扶持。到時候北漠兩虎相爭,大齊北境的壓力就更小了。   所以北境雖然看上去岌岌可危,但尚在我們的掌控之中,真正的危險反而潛伏在我大齊內部。   那些宗室敗類既然敢在蟄伏了二十多年後開始行動,便說明他們自認為已經有了跟朝廷扳手腕的實力。   這些年,朕稱病不朝,給了那些人足夠的空間上下勾連。   雖然朕一直在暗中關注著他們,但總歸有看顧不到的地方。對他們勢力的了解和掌握能有七成便是極限了。   如今,北境戰火重燃,全天下的目光都聚集在那裡。大齊從京城到各州郡的兵馬、糧草、錢銀都會因著這場戰事而出現很大的變動。這便給了那些在暗中窺伺之人渾水摸魚的機會,這也是他們費盡心思掀起這場戰事爭取到的機會!   他們就是要在所有人的精力都被北境牽製住的時候,在大齊其餘州府興風作浪,讓大齊陷入內外交困之中,再趁機舉起反旗圖謀帝位!   無論是為了大齊社稷,還是為了天下萬民,朕都絕不能讓這些畜生如願。   如今,他們籌備了二十年的計劃已經開啟,朕手中掌握的信息並不足以復原他們計劃的全貌。但這種事稍有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   所以朕既要盡可能破壞他們的布局,也要時時掌握他們的動向。而你就是朕選中的破局之人!”   破局!這說出來輕飄飄的兩字卻瞬間化為萬斤重擔壓到了盧明遠的肩上。   他不用細想就知道想要做到這一點怕是比披甲上陣、驅逐北漠大軍都要難上百倍、千倍!   可千百倍的艱難恰恰說明此事萬分之重要。盧明遠想明白這一點後便當即下跪,以頭觸地說道:“但有使令,萬死不辭!”   泰和帝麵露欣慰,示意竇德將盧明遠扶起。   “你果然沒有畏難不前,如你祖父一樣,並未讓朕失望。不過,這等大事朕也不會隻交予你一人處理。朕另尋了一人同你作伴,有他在你行事能更輕鬆些。”   說到這,泰和帝看向右後側的屏風道:“均衡,出來吧。”   “是!”一聲簡短有力的回復將盧明遠的視線也引向屏風。   隻見屏風之後閃過一道修長的身影,轉眼間一個身著玄黑色錦袍、麵容冷峻的少年便走到了泰和帝身邊。   盧明遠仔細看了那少年兩眼,終於想起他的身份,便上前行禮道:“見過簡郡王殿下!”   “明遠不必多禮!”泰和帝在簡郡王開口之前先發話道,“你們年歲相仿,均衡已故的祖父也跟你祖父關係不錯,你們日後大可以兄弟相稱。”   盧明遠和簡郡王對視一眼後紛紛點頭稱是。   泰和帝這才繼續道:“均衡,你在後麵聽了這麼久,現在對明遠有何看法?”   蕭均衡,也就是簡郡王恭敬回道:“盧小將軍執著於為其祖父洗脫汙名,是為孝。無懼於為大齊赴湯蹈火,是為忠。忠孝兩全之人,堪為衡之榜樣!”   “哈哈哈!好!”泰和帝欣喜道,“你能打心底接受明遠,也不枉朕今日安排你在後麵聽這一場。朕希望你和明遠能像朕和明遠祖父那樣相互扶持、相互信任,做一輩子的好兄弟!”   “是!”   盧明遠萬萬沒想到今日還有這麼一出,剛回過神來便聽到泰和帝對他說:“明遠,均衡便是朕精心挑選的陪你走接下來這一遭之人。他雖有些不善言辭,但文才武略絕不輸同代男兒。   朕之後會封均衡為都轉運使,與你一同巡視各州。一方麵籌備北境戰事所需軍需,另一方麵探查各州郡稅賦錢糧,倉庫出納等。   朕要你們查清大齊各州尤其是那些宗室封地所在之州府的地方官員是否與那些亂臣賊子有所勾連。一經查明,若是證據確鑿,朕允你們先斬後奏,以儆效尤!”   “微臣領命!”   “孫兒領命!”   盧明遠與蕭均衡異口同聲道。   聽到蕭均衡對泰和帝自稱“孫兒”,盧明遠心裡不免詫異。   要知道,這蕭均衡的祖父並非當今皇帝,而是皇帝的異母弟弟先簡郡王。   盧明遠並未見過這位據說與他祖父關係不錯的先簡郡王。或者說,即便見過那也是幼時,他根本不曾記得。   據他所知,這先簡郡王乃是順宗皇帝最小的兒子。因為是老來得子,先簡郡王身子骨又不是很好,所以順宗皇帝對這位幼子百般寵愛。一直將他養在宮裡,直到先簡郡王即將大婚才讓他出宮建府。   先簡郡王由於年紀與上麵的哥哥們相差很大,所以並未卷入到他們奪儲的風波中,便是大婚成年後也因為身體欠佳的原因未曾上朝聽用,與包括泰和帝在內的哥哥們的關係都不差。   那時候,泰和帝在上頭哥哥們的打壓下過得很是艱難。先簡郡王卻偏偏喜歡到他府上消磨日子。因著他的關係,泰和帝的日子也好過了一些。   所以泰和帝即位後對這位幼弟也十分關愛,隔三岔五便會遣宮人送些名貴藥材、奇珍異寶之類的到簡郡王府上。   先簡郡王受兩代帝王恩寵,日子過得相當順遂。唯一的遺憾便是他太過體弱,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沒什麼子嗣緣。成親多年,王妃和一眾妾室都無所出。   就在世人以為簡郡王府要絕嗣,都在私下議論王府會選哪家旁支的孩子作為嗣子的時候,簡郡王府突然宣布郡王妃成功受孕分娩,喜得麟兒。   簡郡王府後繼有人,讓那些企圖把自家孩子送到郡王府享受這場破天富貴的旁支宗室們空歡喜一場。因為先簡郡王不涉朝事,世人從他這裡看不到能獲利之處,對簡郡王府的關注就越來越少。   先簡郡王倒樂得清閑,一心一意地培養自己的兒子。   隻可惜,天有不測風雲,嘉和元年,簡郡王府的世子和世子妃攜獨子蕭均衡在去世子妃娘家省親的路上遭遇山洪,世子夫婦不幸罹難,唯有其子被護衛拚死帶出。   噩耗傳回簡郡王府後,先簡郡王悲痛不已,一病不起,沒過多久便離開人世。簡郡王府一夜之間隻剩下老王妃和一五歲稚兒。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蕭均衡眼睜睜看著父母被山洪吞沒,受了極大的刺激。在被帶回簡郡王府後便一直目光呆滯、一言不發,不知冷熱、不知饑飽,宛如癡傻一般。   老王妃強忍悲痛料理了丈夫和兒子、兒媳的喪事之後,看到過了月餘仍對外界沒有絲毫反應的孫兒終於崩潰,抱著蕭均衡痛哭一夜之後,保養得極好的滿頭青絲全部化為白發。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老天並未給簡郡王府喘息的機會。   得知簡郡王府唯一的繼承人成了癡傻之人後,一些不安於現狀的宗室中人便像是聞到了血腥氣的惡狼一般撲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