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1)

我叫雲玲羨,大辛王朝的太妃,當朝皇帝並非我親生。我已是行將就木之人,世人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然皇帝純孝,日日都會在我床前噓寒問暖,親自照料起居。這幾日,我愈發精神不濟,醒著的時間還沒有睡著的時間多,我的眼皮越來越沉,好像有誰在我的身邊哭泣,送走我這個前朝最後一個舊人……   建章二年,辛朝建立第31個年頭,開國皇帝傳位與當朝皇帝,百姓安居樂業,海晏河清……   “外祖母!”一個粉雕玉琢的女娃娃像一陣風一樣跑進慈寧宮,撲進太後懷裡。   隨後一名身著淡粉色宮裝,腰束素色錦緞,身姿婀娜,眉如遠黛的女人帶著侍女走進宮殿,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仔細看來與這個女娃娃還有七分相象。   淑安長公主賀傾月端正身態,微微施禮:“兒臣給母後平安。”   “快免禮,趕緊坐下。”太後一邊把女娃娃抱在懷中,輕輕拍著她的背,一邊示意身旁的太監扶起女兒。   淑安長公主坐到一邊,看著母親懷中自己的女兒,無奈的說:“在家囑咐你的都忘了,愈發沒規矩了。”   “好了好了,這裡又沒有外人,還怕有人治她的罪不成。”太後趕緊辯駁,怕女兒責怪外孫女,又道:“這麼熱的天,你帶寧兒來,也不怕熱壞了她。”太後從侍女手中接過扇子,親自為外孫女扇風。   “寧兒不怕,寧兒想外祖母了。”抬起頭,跟外祖母說。   太後樂的嘴都合不攏了:“外祖母也想寧兒。”   女娃娃是當朝皇帝胞妹淑安長公主與清河侯的獨女——沈芙筠,乳名換作“寧兒”。她的祖父是與開國皇帝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被封了鐵帽子王的恒親王。父親是當朝皇帝做太子時的伴讀,與她母親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皇帝登基後,因她父親並非嫡長子,無法襲爵,因此讓他任兵部尚書之職,封清河侯,沈家一門雙爵位羨煞旁人。而沈芙筠出生後就被先帝封了信陵郡主,食邑百戶,說是除了公主外最尊貴的京城千金也不為過。   “聽說前些日子,寧兒又病了?”太後關切外孫女的身體。   淑安長公主嘆了一口氣:“是病了,可這次比前些年好得多,沒折騰人許多日。”   淑安長公主還未生產時,恒王妃去浮雲觀上香,遇見一位老道。這老道問她家中有沒有雙身子的人,恒王妃如實相告。這老道便說家中是要多個女兒,隻怕自生下來就體弱多病,得虧降生的是這樣的人家,旁的人家怕是留不住。說完,還沒等恒王妃反應過來細問,那老道就拂袖而去了。   恒王妃疼孩子,甚至說的上是溺愛,隔輩親更是在她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淑安長公主早產,發動的時候打了沈家上下一個措手不及,眼見穩婆抱出來的是個孫女。恒王妃一驚,連忙命人去京中最好的匠鋪打了一個金鎖項圈和一對金手環給這位族中行七的孫女帶上,要把她鎖在身邊。   沈芙筠的名字是淑安長公主親自取的,爵位是先帝親自封的,乳名是恒親王親自定的。這足矣看出皇家和恒王府對這位七姑娘的重視,隻盼她此生安寧,性情平和。但是沈芙筠卻讓老道說準了,不到一歲邪風入體,高熱不退。恒王妃虔誠上香祈禱,求佛求真人,終於在太醫院院判林太醫的治療下,三天後燒退了下來,林院判也被升了院使。可小孩子這麼一折騰,底子也壞了,從此就病病怏怏的,受不得寒,吹不了風。   “怎麼病了不早告訴哀家?哀家還是聽沈家傳了林太醫才知道。”   “告訴您,您不也是在宮裡著急上火,何況她這是老毛病,一個月總要鬧上幾回,小時候都怕她把腦子燒壞。這不也長大了,過了八月就六歲了。”   “王妃還在茹素?”   “是,母親為著她也是費盡心血。”   沈家找浮雲觀的道士給沈芙筠批過命,說活過六歲才能平安。恒王妃一聽,便要為孫女積德,開始隻吃素,直到孫女活過六歲。滿京城上下無人不贊嘆恒王妃慈心,先帝和太後也覺得女兒沒嫁錯。   太後點點頭,撫摸著沈芙筠的頭,說:“我們寧兒就要六歲了,也該上學了吧。”   “寧兒不要上學。”沈芙筠癟著嘴說,家裡兄姐自進了家塾,起早貪黑,都沒有時間玩,她才不要上學。   “哪能不上學,太子,小四,小五都在上學,連比你小的清陵今年也進了尚書房,不如寧兒也到尚書房來讀書吧!”   這幾人與她年齡相仿,太子賀淩堯乃皇後所出,四公主賀容湘是靜貴妃宋氏之女,五公主賀容涵是錦昭儀安氏之女。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清陵郡主賀岫綰是今上兄長恭親王養女,父親是戰死的一名士兵,母親改嫁,並無其他親人,還在繈褓中的女嬰被恭親王帶回王府撫養。   建章元年,西寧洲趁新皇登基騷擾大辛邊境,恭親王領兵,恭親王世子隨軍出征,不想軍中副將叛變,二人皆戰死,身懷六甲的恭親王妃聞此消息血崩難產,隨夫君和兒子去了。皇帝感念兄長滿門忠烈,把賀岫綰接到宮中,封為清陵郡主,又親自指了她做太子側妃。由恭親王生母蕭太妃親自撫養,並封其為皇考貴妃,加徽號敬瑞。   “去尚書房,和五哥哥一樣嗎?”沈芙筠瞪著雙眼問。   “你五哥哥是做太子伴讀,以後是要入仕的,我又不指望你做什麼大官,隻盼你不是個睜眼的瞎子罷了。”   沈芙筠的五哥是她的大姑母所生,大姑母其實是恒親王兄長親生。恒親王兄嫂去的早,留下了四子一女,由叔父叔母拉扯長大,他們待這幾個孩子如親生,這幾個孩子對他們當生父生母一樣孝順,連孫輩的也不叫叔祖父叔祖母,隻叫祖父祖母。   要說這沈大姑奶奶也是奇人,年輕時雖為女子但走南闖北,也不在乎什麼“士農工商”的說法,自己大江南北的做生意。某天挺著肚子回家,問孩子的父親是誰也不說,隻說這孩子是自己的。氣的恒親王和王妃直要背過氣去,因拗不過侄女硬要自己把孩子撫養長大,便把這孩子當做嫡親孫子記在族譜上,行五,取名沈清文。這位小文五爺自小天資聰穎,既能讀書作文,又善騎射,去歲太子入尚書房,今上便欽點了他做伴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