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靜其心,觀天下大美(1 / 1)

五十五、靜其心,觀天下大美   大自然是個無限精彩的世界,哪怕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一片不起眼的草地,幾棵其貌不揚的樹,一個小小的水窪,一行爬行的螞蟻,都能引入駐足,能帶給人無數喜悅與歡欣。隻要你靜下心來,停下腳步,仰起頭或蹲下身,睜大雙眼就能看見,側起耳朵就能聽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這首偈語出自《宋·無門和尚·頌》,這個有道禪僧悟道,人若是能夠拋開內心的煩惱,不為瑣事牽掛,眼界一寬,萬事萬物也會變的美好。   大自然是最大最美的藝術家,造就了綠草茵茵、百花齊放、參天大樹、青鬆傲然、江河湖泊、白雪青鬆、秋冬山穀、四季良辰。隻要有心,閑情逸致,便可踏青賞花,流連江山;還可雨後觀景,醉裡題詩,夢裡江河;更有那才子佳人,夢中聞書聲,春風讀詩書,夏雨弄琴聲,秋霜宜舞長劍,冬雪宜飲酒。古代高人,秋風閉戶,夜雨挑燈,雪後尋梅,霜前訪菊,雨絲憑欄,風外聽竹,鬆下撫琴,月下吹簫,澗邊觀瀑,山中問道,月下談禪。才子佳人,吟詩飲酒,霽日尋芳,春宵載酒,美人調情,情意益篤。   天地大美,山川河流,青草綠樹,日月星辰,風雲雷電,是大自然賜予人間最美麗的景色。隻要心美,一切都美。   一花一葉一清溪,一竹一梅一奇石,是野趣天成的美,天下萬物皆靈趣生動。   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萬物,美者貴乎藏。所謂詩情畫意,無非是春夏秋冬,自然美景,但是隻有懂得欣賞的人,才能感悟到它的美妙之處。   心不靜,一路匆忙,贍前顧後,名利熏心,浮躁的人生,走的是名利場,看的是燈紅酒綠,聽的是是非,玩的是酒色財氣,來不及觀賞沿途的山青水碧,來不及輕嗅花香漂浮,來不及欣賞鶯歌燕舞,不免辜負了生命和自然的美好。   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快樂,由情不由錢。親眼看過世界的人,麵對喜怒哀樂都波瀾不驚,心態淡泊,不追逐虛無的繁華,對世間的每一樣事物都保持著樂觀的心態。   喜歡旅行的人,感嘆過世界的博大,人的渺小,萬年的磐石,千年的胡楊,瞬間的花開花落,生命的短暫,生老病死,也見證過日升日落的光陰流逝,他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摯友,懂得孝敬養育他的父母,也懂得珍愛一路陪伴他的愛人。   一個喜歡旅行的人,追求什麼呢?說話讓人喜歡,做事讓人感動,做人讓人想念,過程值得回憶。給人希望,給人智慧,給人快樂,給人自信,給人方便。這樣的人,人品好。   天上幾度冬夏,人間幾多春秋,拋卻眉上幾分愁,且去觀棋吟詩舞劍酌酒;心中多少閑情逸致,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且看漫天雲卷雲舒。   你是鴻雁,來一場追尋溫暖的遷徙;   你是旅人,心中自有無限風光;   你是農人,翹首;盼望著那場春雨;   你是遊子,仗劍走遍天涯海角;   你是戀人,攜手纏綿在青山綠水中;   大千世界,美不勝收,無價的風景。   紅塵深遠,歲月無邊,如果這世間所有的美好,都是恰逢其時。正如冬日裡的暖陽,清淡的茶香,讓漫長的光陰,不再寂寞成歌,讓孤獨不再歷經風雨。   珍惜身邊無價的風景,珍惜那美麗動人的一切,珍惜把你放心裡的那個人,珍惜每一個溫暖,感動你的人。   萬物靜觀皆自得。一念心靜,萬物皆美。能否沐浴在天地萬物中感受到美無處不在,關乎於內心的寧靜。   古人雲“每臨大事有靜氣,驟然臨之而不驚”,“冷靜觀人,冷耳聽語,冷靜當感,冷心思理”。   靜是指靜心、靜氣,一切冷靜源於“靜”字,智慧見升騰。   萬物蕓蕓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   靜,是一種品格,可以沉澱浮躁   靜靜的,如蓮盛開,不染塵埃,明心見性。即心清靜、意清靜,智慧即會湧現。“水靜極則形象明,心境極則智慧生”。所謂靜生百慧。道教言:“靈臺清靜,靜能生定,定能智慧生。”佛家也說“靜能生慧,慧能生智。”儒家亦認為“靜能生慧。”《昭德新編》說:“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以清凈心看世界-清凈心,即無垢無染、無貪無嗔、無癡無惱、無怨無憂的空靈自在、純凈妙心。擁有清凈心的人,失意事來能治之以忍,快心事來能視之以淡,榮寵事來能置之以讓,怨恨事來能安之以忍,煩亂事來能處之以靜,憂悲事來能平之以穩。   靜靜的,如聽雪落,心如天籟;靜靜的,心靈描畫,水墨山水,濃淡相宜……紛繁萬物回歸本就是靜,隻有靜才能回歸生命。老子曰:“萬物蕓蕓,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靜靜的把心安放,紅塵靜怡,歲月生香!   不管何時,何地,何境,保持一顆靜心都是一種美好的生活狀態,靜是一種品格,是一種智慧。   靜心,令所想所見所聞更清明;   靜心,一切安然,不增不減,方能益壽   靜其心,觀天下之美,讓心兒空靈,一身無礙,自由自在,邀月同住,伴風起舞,在春深似海,花團錦簇裡卓爾不群!   《皇帝內經》中講:“恬虛無”,指心靈世界的自靜,樂觀豁達開朗。靜,是一種優雅,是骨子裡的從容與淡定!靜靜的,時光,人生,生活,隻想一並靜靜走過!靜靜的,終是懂得了什麼才是擁有和珍貴,什麼才是幸福和珍惜!   靜靜的,總能觸摸最真實的心音;靜靜的,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靜靜的,才能領略人生的要義;靜靜的,才能把心與自己安置得最好……靜靜的,是人生的優雅;靜靜的,是心靈的升華;靜靜的,與心共舞,靜靜的,與時光靜好!   “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風花雪月本閑,而擾攘者自冗。”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魚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鳥乘風飛,而不知有風。”不為環境所拖累,人就可以活得輕鬆開心,順其自然。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為人處事讓別人一步,善待他人。   蘇軾在《定風波》中說道:“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所謂守靜,便是這般吧,以蘇軾之高官,“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靜,是一顆平常心,是一種氣度,是一種境界。守靜,就是守誌向、守本心、守清貧、守氣節、守誌向。   守靜,就是要做一個身置閑處,心安靜中的人。心不動,才能堅守節操,心不動,才能守護真我。   一個人內心不靜,很難真正思考問題,做人做事也一定會驕矜、浮躁。安靜的人會仔細觀察中審時度勢,更容易深入思考,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感悟人生道理。   曾國藩年輕做事,難免有心煩氣躁之時。他的老師理學大家唐鑒先生送給他一個字——“靜”。從那時起,曾國藩每天都要靜坐一會兒,許多為人處世、治學從政的體會和方法,獲益良多。   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盡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濤聲依舊,隻要我們消除執念,便可寂靜安然。   1845年,美國學者梭羅,隻帶了一把斧頭,到瓦爾登湖邊建了一間小木屋,獨居了2年零2個月,以驗證自己所悟出的人生真諦:“一個人,隻要滿足了基本生活所需,不再戚戚於聲名,不再汲汲於富貴,便可以更從容、更充實地享受人生。”體驗結果,正如他所說:一個人,放下得越多,越富有。而後,他寫出了著名的《瓦爾登湖》:“我們每一天努力忙碌、用力生活,卻總在不知不覺間遺失了什麼。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麵對不斷膨脹的物欲,我們需要的是一顆能靜下來的心。多餘的財富隻能夠購買多餘的東西,人的靈魂必需的東西,是不需要花錢購買的。”   中國的王維也是這樣的詩人。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的詩與畫極富禪機禪意,文學史上尊他為「詩佛」。「水窮處」指的是什麼?登山時溯流而上,走到最後溪流不見了。登山者索性坐下來,看見山嶺上雲朵湧起。原來水上了天了,變成了雲,雲又可以變成雨,到時山澗又會有水了,何必絕望?   孤寂的海邊,萬年不變,時光的沙漏,一點一粒,綿延成了一座沙灘,我在思考,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融於靜,歸於靜,寂於靜。人生也走不出這個“靜”字   人生在世,還是慢點生活好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   無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亂,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   守住屬於自己的一份平淡的生活,你就是一個幸福的人。   淡然於心,自在於世間。雲淡得悠閑,水淡育萬物。   花開一季,人活一世,樂天隨緣一些,就會輕鬆自在一些。隻為過簡單安穩的生活,單純而平凡。一支素筆,一杯花茶,一段時光,淺笑又安然。靜靜的心裡,都有一道最美麗的風景。盡管世事繁雜,心依然,情懷依然;盡管顛簸流離,腳步依然,追求依然;盡管歲月滄桑,世界依然,生命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