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玩火(中)(1 / 1)

入世讀水滸 逵哥兒 2736 字 2024-03-16

出計之前,王婆先往失敗裡強調這事的難度“使錢到九分九厘,也有難成就處。我知你從來慳吝,不肯胡亂便使錢。隻這一打攪”。這裡王婆預備好了失敗條件下的借口,也是王婆掏西門慶腰包的核心關鍵,把這項條件拉在最後。果然西門慶也承認自己有這個毛病,但表示“這個極容易醫治”。於是送財童子西門慶捏造完成。   王婆準備出計。計劃目標定位很明確“教大官人和這雌兒會一麵”。全套計謀,最終目標,隻是見麵。西門慶胃口被吊的太足,這都肯應“不揀怎地,我都依你”。王婆還要繼續吊胃口,這明明還是當天一大早,就說:“今日晚了,且回去。過半年三個月,卻來商量”。西門慶鉤咬得實在,直接“跪下”,徹底認栽。   王婆得意。計劃裡隻透露和隻用到一個潘金蓮的特征“一手好針線”。想必此計失敗後,王婆可以拿潘金蓮下一個特征再來一套別的計謀,再收上一堆東西。   王婆上來就套利,要“一匹白綾,一匹藍綢,一匹白絹,再用十兩好綿”,參考前人結論,約十二貫左右(折算參考六千元)。王婆用這個去找潘金蓮搭話,勾引潘金蓮做針線的興趣——這第一步本身概率不低,但也並不高,不成功可就直接打水漂給了王婆;第二步是第一天上隔壁做裁縫,很正常,這裡王婆又聲明了有成本“安排些酒食點心請他”;第三步是轉天潘金蓮是否回去,這也是個一半一半概率的事件;然後磨三天西門慶性子,第四步是要潘金蓮見西門慶不跑,還是個概率事件——這是看的潘金蓮自己性子,王婆對此也沒有把握;第五步是王婆西門慶說話,要潘金蓮搭話,也是看潘金蓮自己性子,如果對古代女子一般而論,則也是低概率事件;第六步是讓西門慶就王婆家請客,又給王婆銀子;第七步是王婆抽身,讓二人獨處;第八步是讓二人同桌喝酒;第九步是酒後,王婆抽身,再讓二人獨處;第十步是西門慶試探潘金蓮反應、確認潘金蓮不發生明確拒絕意願。   在王婆計劃裡,就算十分光成,計劃結果也就是潘金蓮不做聲,不回應“他必然有意,這十分事做得成”。當天應該是吃完酒席收攤,確認後續有發展機會,改天繼續做文章。就算這樣,王婆每一步都要強調一回“此事便休了”,而對發生的非計劃事件根本沒有應對預案,反而是經常在推脫責任“不成扯住他?”、“那時我不管”。事情不成就不成嘛、也不是王婆的責任,你西門慶還得繼續給王婆上貢,王婆繼續給你想主意、繼續讓你出錢。事情就算成了,王婆計劃也隻是今天到此為止,將來有戲,西門慶你小子還得有點耐心,咱們長線釣大魚,你得繼續給我掏腰包。   這十步裡,王婆隻在西門慶這邊做文章,並沒有負責去做潘金蓮的思想工作、去提高潘金蓮踩陷阱的概率,也就是基本聽天由命。在一般古代女子而言,這大部分步驟的成功率應該都不到一半;那十步下來,這計劃千分之一的成功率都沒有,就像西方故事裡阿基米德讓國王在棋盤上每格擺前一格子雙倍的米粒一樣,乍看起來不怎麼樣,疊個幾步就是質變。就算千一成功了。王婆也想不到當天會有什麼結果、西門慶同樣認同和接受這一預期。本來計劃成功就是打算見一麵,這王婆都安排到一起喝酒、還能直接接觸一下的地步了,西門慶有什麼好不滿的?所以在計劃裡,就算走到最後一步,王婆的正常期待標準也是“他若鬧將起來,我自來搭救”。畢竟這全程前後,到第九步時,都隻是在營造個含糊曖昧氛圍;隻有最後一項突然進入實質行動。實質行動之前雙方互相不做切實考察、不知對方好惡,古代捏女子腳幾乎可以等同於求歡,哪個腦袋居然要指望這麼追女生一次性成功的嘛。這最後一步王婆的初衷根本就是想讓西門慶自己把局麵主動破壞掉。   西門慶一方麵被王婆反復的念叨糊了腦子,又被潘金蓮勾了魂,滿腦子抽不出來,想不到別處去;另一方麵靠西門慶自己也沒有接近潘金蓮的主意,憑王婆的主意,至少能和潘金蓮見著、一起聚餐,也算是巨大進步。且王婆計劃裡還給出了可能,第五步上就能跨過王婆這個中間商直接對話目標人物,這算來是百分之三的概率,還能期待期待。尤其王婆把約潘金蓮過隔壁做裁縫活,讓西門慶當麵請客大家喝個酒這一件對王婆毫無風險、幾乎是舉手之勞的事情拆成了十步計來說,西門慶已經被大段話混得帶深溝裡去了,算不清楚關係。那這對西門慶當然算是好計,值得努力誇。   於是當天西門慶主動給王婆上貢,並給了“五兩碎銀”算響應“乾娘若猜的著時,輸與你五兩銀子”的承諾,表明了自己已經完成了“極容易醫治”的步驟,上鉤上得徹底、進入了完全被忽悠瘸了的狀態。   王婆收了錢還是認真辦事的,畢竟本來成功概率就不高、成功後期望也並不大。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當然西門慶沒額外添錢,王婆也並不會額外加班。正常請潘金蓮過來做了一天工,王婆提高了茶點標準、多誇了幾句,畢竟讓潘金蓮和西門慶見上麵是吊住西門慶的必要環節,王婆正常出工也正常出力。   這天炊餅賣的慢,賣到下午快晚。武大知道了王婆請潘金蓮做工的事情,知道潘金蓮在隔壁吃了茶吃了酒,畢竟此前自己招待武鬆都經常麻煩王婆幫準備食品,鄰裡往來的基本情分抹不去,安排了回請。武大夫婦在這一點上還是有共同語言的。   西門慶耐到了第三天,按既定程序過來拜訪。王婆提“官人與老身緞匹,放了一年,不曾做得”,應該沒有破綻,畢竟緞匹放布店也是放著,這一點上王婆判斷布匹年限的能力不至於太差。三人見麵,王婆先找各種理由當著西門慶麵誇著西門慶,也是履行合約。西門慶說不兩句話題走偏了方向去誇武大,“又會賺錢,又且好性格,真個難得這等人”。武大好,那還有西門慶什麼事?王婆忙把方向帶回來誇潘金蓮“娘子自從嫁得這個大郎,但是有事,百依百隨”;西門慶沒注意到,還往偏裡去,王婆出過力,就不再幫了。   王婆往誇張裡誇西門慶,雖然是誇,但誇的內容裡沒多少實在東西,聽起來就假,這不算用心真誇;西門慶沒注意王婆的心思。王婆看兩人氣氛有點好,不想讓二人醞釀過久氛圍,到了這個環節,王婆已經達到了自己預期,可以完成交待,王婆希望快點進入到破壞環節,於是王婆搞小動作,示意西門慶前半段已經完成,準備進行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