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花榮頂住了壓力。花榮對雙方戰力有清醒認知,“兵臨告急,必須死敵”是花榮的判斷。情況已經十分危急,要豁出命去戰鬥。“教小嘍羅飽吃了酒飯,隻依著我行”,先讓大家吃好、肚子墊個底、膽子壯一些;自己來承擔指揮責任,你們服從我命令就好。“先須力敵,後用智取”,先打一場長下膽氣,讓大家消除害怕的心理、能正常發揮出戰力;但實際必然不能硬打,那是找死,一定需要用巧妙的方法來和秦明對抗。隨後講了具體計劃。 燕順三人參與不了這種討論,未能發言,隻有宋江能和花榮討論,能夠判斷是個好方案,敢替清風山三人拍板做主。燕順三人水平差的太多,於是宋江自然而然、又敢於擔當地接過領導權,清風山出兵、花榮任將。宋江和花榮兩人深入商量完善了計劃,跳過已無法參與其中的燕順三人,指揮底下人直接去執行。花榮本身在計劃中擔任關鍵角色,一上來要打出威風、讓清風山上下看到希望,因此在清風山並不豐富的武庫裡盡量矮裡拔高、選一套最好的裝備。 第二天淩晨,三五點鐘、天還黑的時候,秦明安排軍隊做飯吃飯。軍隊完成執行。飯後,天色漸漸亮起來,清風山開始暴露在光線下,不再需要太擔心黑暗帶來的陷阱問題。秦明放了號炮,向清風山上邀戰。如果清風山盜匪依然在山,或者已經從清風寨撤軍,敢來應戰,秦明準備一戰消滅對方;如果對方不敢接戰,那麼自己軍隊的士氣能進一步提升、對方抵抗的膽氣將會下降,有利自己隊伍後續攻堅。“山上鑼聲震天響”,清風山敢於脫離地形優勢、正麵接戰,秦明準備好好給對方一個教訓。 下來一隻隊伍,簇擁的將領是花榮。事實證明花榮不但反了,還成了清風山的帶隊人物。燕順三個秦明熟悉的人不見蹤影,不能排除他們還在打清風寨的可能,眼前的隊伍可能隻是清風山的留守部隊。秦明應對的方略是準備正麵打垮對方、再率領隊伍追擊敗兵上山,這樣清風山的防禦設施將很難發揮作用。 麵對花榮,秦明此時心裡有足夠自信;直接用軍士沖擊會影響自己形象、會給士兵造成更大的損失;於是秦明準備鬥將,親自拿下花榮,將清風山擺上砧板。秦明先聲奪人、指責花榮;花榮有理由辯解。秦明言語上不擅長、且同樣沒有決斷權,不想和花榮做口舌之爭,舞棒前來鬥將。花榮不怕秦明,翻臉動手接戰。 打了四五十回合,雙方武藝相當。秦明有可能略強,但也占不到明確上風。花榮打了這麼久,已經足夠壯清風山的膽氣,目的已經達到,並沒想著能正麵拿下秦明。如果退回本陣,秦明揮軍跟上,則清風山必敗無疑、膽氣全失。花榮賣個破綻,往斜後方小路跑走。秦明一方麵還有信心拿下花榮、使得自己不用多大損傷就輕易擊敗清風山,另一方麵也不能排除花榮想找偏僻地方解釋原委的可能,追著花榮就去。 花榮用身形遮掩拉弓的動作,轉身快速一箭,射掉秦明頭盔上的紅纓。看到花榮沒有詳談的打算、且證明了其弓箭有擊殺自己的可能、又有手下容情的舉動。秦明不敢再追花榮,掉頭準備擊垮來接戰的清風山嘍囉隊伍、再銜尾追擊上山。然而清風山早有準備,花榮在引開秦明、秦明沒回本陣指揮的當口,嘍囉們已經按計劃主動撤退。秦明方沒有第二員將領敢越過秦明指揮追擊,大部隊嚴守秦明號令,錯失了這次進攻機會。秦明被花榮利用其作戰計劃和好心,拿著肉在嘴邊上晃了一圈又拿走,大怒。 眼見著對方嘍囉散亂回山,雖然綴不上,但明顯前頭有路上山。秦明望著小嘍囉們的去向,安排正麵攻山。追了三兩個山頭,慣於爬山、熟悉路徑的小嘍囉們已拉開距離;北山都是小路,秦明的隊伍隊列分散不開、不熟悉地形,樹林茂密的地方容易遭埋伏陷阱,也不敢分散追擊;山上長了士氣的防守部隊利用地形,對著集中的秦明部隊用防守器具向下砸,秦明前隊被後隊阻住,被打倒三五十人,受了些不大的損失。硬往前沖的話,不知道裡麵地形如何,沒見著敵方部隊、這麼損耗下去不是辦法,秦明指揮隊伍退出,準備另找道路。 然而清風山上山大路隻有一條,秦明部隊從山北來,大路在東南,基本在秦明目前隊伍的另一方。秦明從早晨接戰、追擊,再在附近找路找到了中午,也沒在北山方向找到方便上山的較寬闊的道路。如果清風山上不管秦明,則晚些時候,秦明這麼找下去,實在不行也會去找東南方向的大路,估計拖不到天黑。 於是清風山上安排了隊伍下山,先在西山方向敲鑼招惹秦明。清風山居然還有隊伍下來接戰?秦明喜出望外,不擔心目前已漸漸疲憊的隊伍,認為軍隊體力還能完成銜尾追擊的戰術動作,隻怕錯過對方、沒人帶自己上山,趕緊來找對方廝殺。等秦明趕到,沒見到隊伍;找對方下來的道路,卻隻是能容一兩人通行的樵夫小路,還被砍了樹木擋了路口。樵夫小路就樵夫小路吧,秦明準備搬開樹木走一段看看,斥候又來通報,山的另一邊有隊伍來了。 秦明再次被耍,如出一轍。五百人的隊伍在山兩頭少則二十裡、多則四十裡的範圍內做往返跑,也虧得秦明斥候散的開、通報的快,否則根本抓不到清風山隊伍冒頭的動靜。隻是馬軍斥候看到清風山隊伍,到秦明步兵大隊跟上準備作戰的間隙實在太長,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根本綴不上對方的尾巴。秦明被耍了兩圈後,在西山方向決定不再跟對方號令走、就地開路上山。秦明傳了號令,大家找路。這時估計是下午後半程了。 這裡現存書裡秦明從北列陣,先西、後東;又西,又東;再西,跑了兩個來回。但其實從時間上算,秦明部隊整軍出發、受步軍的速度限製(純馬軍不能追尾攻山),軍隊不能跑得散亂、隨時要做作戰準備,因此一整天的行程應該不能超過百裡,正常應是七十裡左右(早晨從青州勞軍出發,到清風山北就下寨、沒時間邀戰);清風山從東南到北山,以黃信押送花榮宋江走過的路程,已經接近四十裡,即清風山如果是圓錐,直徑應該超過三十裡。秦明帶兵跑的應該是圓弧,跑一個來回應該就超過了六十裡;之後再跑去東南方向,天黑,所以秦明應該沒有傻到被兜了兩圈的程度;他的部隊在做著作戰準備的情況下,一天(實際是半天)也無法達到跑兩個來回、天還不黑的速度。由於最後是從西山去東南,所以這裡秦明合理的被溜程度,應該隻是被騙著繞山跑了一圈,就反應過來不再跟隨、打算盯住一邊開路。即書裡“正在西山邊氣忿忿的,又聽得東山邊鑼聲震地價響,急帶了人馬,又趕過來東山邊看時,又不見有一個賊漢,紅旗都不見了。秦明氣滿胸脯,又要趕軍漢上山尋路,隻聽得西山邊又發起喊來”大概率是後來說書人添加、多讓秦明跑了一圈、顯得秦明更傻;但明顯這樣一來,秦明的部隊行軍能力已經就不是精英水平,而是進入了神軍的境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