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秦明反(上)(1 / 1)

入世讀水滸 逵哥兒 3005 字 2024-03-16

秦明被擒,被活捉了一百五七十個人,奪了七八十匹馬,由於軍隊太過精銳,“不曾逃得一個”。   正月二十一天亮,秦明被綁著見花榮等五人。花榮“跳離”交椅,反過來深拜秦明、跪下回稟,盡量恢復秦明顏麵,並找了件別的衣服給秦明穿。   秦明看看四周,隻有宋江不認識,而且座位應該還坐得最尊,於是向花榮詢問。知道是宋江後,秦明也以道義禮節來向宋江行禮;宋江回禮,但帶出了身上毛病。聽了宋江講到被劉高拷打的故事,秦明表示“容秦明回州去對慕容知府說知此事”,想走。燕順挽留,也是殺羊宰馬招待——正好新添七八十匹馬,其中可能還有傷馬。略作招待,秦明提出,既然不殺自己,請還裝備、讓自己回去。燕順挽留、講清道理;秦明往廳下走,認為國家待自己不虧,寧死不反。花榮追上挽留,昨天辛苦,你人不休息,也得讓馬休息,吃完再走。秦明接受,吃完再說。   這裡,秦明要走的做法有點天真。就算清風山不刻意留秦明入夥,允許秦明回去,那秦明回去之後,如何保證秦明不再帶更多兵來打清風山?現在秦明對清風山地理已經熟悉多了、慢慢整兵帶個兩千,那時候就是清風山覆滅、清風寨眾人不保的局麵。秦明是有這個調兵能力的。就算秦明自己個人認情分、講道義,不打清風山,但慕容知府沒道理講這個情分啊。宋以文製武,秦明必須聽從慕容知府的命令。雖然宋江和秦明說的事情裡,沒說到劉高已死;但清風山不知道黃信沒提劉高,需要當作秦明和慕容知府已經知道來對待,這仇是結死了的。所以哪怕秦明要走可以,也得有手段讓清風山保障自己安全、阻止秦明再來打清風山。這種手段,離間計自然是首選。   五人白天把秦明灌醉,秦明睡到了正月二十二早上七點多。秦明一起身就趕著要走。離青州還有十裡地,約是上午九點,能約莫看到青州城外有煙沒人。到青州城下,城外的幾百人家已被燒毀,死人眾多、還未收拾。秦明以自身職務叫門;城上防備還沒散去。   慕容知府在城上回應,兩人對話。秦明基本按事實陳述;慕容知府回應“我如何不認的你這廝的馬匹、衣甲、軍器、頭盔,城上眾人明明地見你指撥紅頭子殺人放火,你如何賴得過!便做你輸了被擒,如何五百軍人沒一個逃得回來報信?你如今指望賺開城門取老小,你的妻子今早已都殺了。你若不信,與你頭看”,隨即挑出秦明妻子人頭來,並向下射箭。秦明隻好離開。   慕容知府的這一席話中,“五百軍人沒一個逃得回來報信”這事,還真沒法解釋,因為換個差點的正常部隊,確實應該會有逃兵。那慕容知府此時,究竟知不知道秦明的冤枉?   從劉高遞信時的表現來看,慕容知府雖然一驚,但立刻就冷靜評判成“未委虛的”(不見得就一定是假的,換另一個詞就更熟悉了——“莫須有”),他第一次大概率就知道花榮沒問題,卻還想生事找錢,因此可以自主決定讓黃信去捉花榮、不打算和秦明通氣,多半是怕被阻攔;秦明出兵,慕容知府做的是秦明意料之外的非常規行為,連夜去找寺廟蒸饅頭、弄酒弄肉,故意給寺廟找事,恐怕後續手法就是讓寺廟給他捐款免災。慕容知府隻是壞、膽小惜命,但其實很擅長發揮各種條件來生事找錢,絕不算蠢。   本次見麵,慕容知府上來先點“如何不認的你這廝的馬匹、衣甲、軍器、頭盔”,換言之,他其實很清楚除這四項之外,昨夜不曾認得秦明聲音、昨夜的秦明行動與往常他熟悉的秦明不同,有誤會的可能;深夜裡,既然認不清麵孔,馬匹、衣甲、軍器、頭盔如果是見過秦明的人偽裝,難道就不可能認錯?在有誤會可能性的情況下,慕容知府的處理方式不是扣押人質、觀察變化;而是立刻選擇相信這一可能性,以叛逆家屬的名義把秦明妻子快速處死(正月二十左右,早晨七點天剛亮不久,秦明到青州九點出頭,不到三小時時間)、讓秦明再無退路。這麼做對他的好處,是可以侵奪秦明家產、阻斷秦明官場道路、避免秦明以一身正氣乾涉他的行為,如那劉高一般,“那時我獨自霸著這清風寨,省得受那廝們的氣”,他霸著的是青州;這麼的壞處,自然是確定失去秦明守護、地方失去一員重將、盜匪更加猖獗,民眾如果有看得清楚的,會更加與他離心。但這些對他搜刮青州財富有什麼影響?由於慕容知府已經事先處死了秦明妻子,因此秦明返回時,他心知肚明是害了秦明,但已經沒有了溝通餘地,反而害怕事情對質清楚、於他不利。因此必須將錯就錯、斷了秦明心思、務求盡快把秦明趕走。如果是正常殺了叛逆妻子,誰會莫名其妙把她頭顱帶到城墻上?難道這能放在城墻上示眾?過來來人問一句,這個女子是誰?答復一句,“秦明總管渾家”,為何斬了?秦明已反。審得是實?莫須有也。所以才會在“如何五百軍人沒一個逃得回來報信”這一貌似質問、實則對秦明還有解釋空間的話語之後,不等秦明後續話語,直接就把秦明妻子頭顱亮出——也難為他提前預備得如此明白。   秦明離開時,“看見遍野處火焰,尚兀自未滅”,慕容知府行動何其迅速。   秦明氣急,恨不得尋死。隨後“肚裡尋思了半晌,縱馬再回舊路”。後麵還有一處“卻又自肚裡尋思”、“隻得納了這口氣”。秦明前麵的表現,印證了他的綽號“霹靂火”。這兩次尋思,其實印證的是他的名字“情明”。秦大總管、青州統製,性急歸性急,不是個傻子,隻要冷靜下來,看得明白事情。反而是後續說書人看不明白,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給書裡添加了乾擾因素,加大了後人看明白的難度。“肚裡尋思了半晌,縱馬再回舊路”。後半句是結果。即這次尋思後,秦明知道下一步動作是要返回清風山,把事情進一步弄個究竟。尋思內容沒有明寫,在此作如下猜測:   慕容知府提供的大部分信息可以相信。昨夜青州外遭了賊、有人來偽裝自己鬧了一遭。能把握這次偽裝機會、知道自己不在青州、兩天時間就能來青州門口鬧一趟的,隻有清風山。其它盜匪平時不會莫名其妙準備對自己的偽裝;就算要偽裝自己,也無法預料這麼好的機會;自己的東西失落在清風山一天,和目前信息對的上。眼下自己妻子已死、家產肯定已經被抄。清風山的行動,其實並不是不能理解。自己在清風山上沒有承諾、也不可能承諾、無法證明自己以後不打清風山。尤其自己這次折損兵馬,就算自己不想打,慕容知府也非讓自己打不可。這才是正常道理——必然無法拒絕。所以清風山哪怕隻從自保的角度出發,至少要用個離間,而且一定無法事先打招呼,所以某種程度可以說這事是自己的天真大意惹出來的。從慕容知府提供的信息,他其實是發現了偽裝有問題、或至少有不確定性,但是依然把事做死的;慕容知府是國舅,自己就算告禦狀,成功的可能性也太低。自己後路已斷。眼下清風山雖然還沒完全確認是此次真兇,但已經是自己不多的選擇去向——往其它盜匪團夥去、別人還要懷疑自己。不管怎麼樣,眼下得往清風山再走一趟,看下他們態度。因此“縱馬再回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