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障之行(中)(1 / 1)

入世讀水滸 逵哥兒 2338 字 2024-03-16

在小路上走到九點至十一點間,李逵撞進李鬼家裡。李鬼家裡沒有什麼老母,隻有一個地處深山還有閑錢打扮的婦人。李逵很講理,拿錢買飯吃。那邊做飯,李逵這邊解手,看到李鬼往這屋回來。顯然事有可疑,李逵躲了偷聽。婦人做飯少菜,打算從後門上山采菜,在後門接著李鬼。夫妻對話,李鬼妻子隻當李逵在前屋等,意識不到李逵能聽見。從李鬼陳述來看,李鬼打劫,隻敢對單身的動手;以往用不著半個月能碰到一個單身客人,現在過路單身客人少了;李鬼言語裡對李逵講孝道、受欺騙並沒有任何感動,而是態度輕蔑,沒有悔改表現。李鬼妻子聽完陳述,迅速反應過來李逵身份;她並沒有勸夫向善的想法,而是直接出了害人的主意;李鬼在此剪徑不是臨時起意,而是長期生計;李鬼妻子希望得錢去縣裡做生意,認為在這深山是無奈之舉。聽完這一係列對話,李鬼夫妻的心地和計劃已經全浮於水麵。   考慮到李逵聲名大噪是七月中以後的事情,而江州名聲傳到沂州最快也得是八月初;以前李逵在百丈村的名聲是殺人逃竄十來年,因此在江州事件發生之前,李逵應該沒什麼名聲可借給李鬼。這樣推算的話,一個月以前,李鬼大概率是主要在憑自己力量打劫單身客人謀生,應該有些勇力,隻是比李逵差得遠。   李逵聽得明白,輕腳向後門等著。李鬼沒有遵循妻子意見,壓根不敢向前門去認李逵。畢竟地方偏僻,來往人少,李逵特征又明顯,直接認定就是李逵,出錯的概率極低。李鬼更沒有向前門去選擇向李逵坦白道歉,直接選擇向後走。這要麼是去找麻藥,要麼是去采菜,明顯心中是鬼。所以李鬼剛要出後門,就被李逵抓住。李鬼妻子聽到動靜,隻顧自己逃跑——很符合地處深山還花閑錢打扮的為人性格。李逵先殺了李鬼,再想捉李鬼妻子時,雖然李鬼妻子速度肯定遠不如李逵,但在深山裡已不知去向。李逵對李鬼妻子沒那麼在意,再會是極小概率事件,自己本來也沒有在此逗留的計劃,目前也沒處追去,所以自顧自吃飯。米飯已熟,李逵就地取材,痛快吃上畜生肉;離去時放火毀屍滅跡,沒留李鬼妻子回家再住的餘地空間。   李逵到家時,將將日落。李母雙目失明,口裡念佛。聽得李逵回來,李母不念李達做工養母辛苦,而是出口直接抱怨,顯得沒有遵佛教誨、心有貪婪:“止搏得些飯食吃,養娘全不濟事”。這話一出,後麵她再提“我時常思量你,眼淚流乾,因此瞎了雙目”的真實性,我是要打個問號的。李逵目的是取母,此時理魁是讓母親跟自己走,見母親已瞎,於是張口說謊,自稱做了官。李母高興,但也是個聰明人,追問細節:“你怎生和我去得”。李逵照實回答,“鐵牛背娘到前路,卻覓一輛小車兒載去”。這話一下子和前麵就對不上了,做了官來接母親怎麼還要自己背?李母馬上就知道了不對,但自己瞎,於是立刻改口,要等李達回來看過情況,再做主張。李逵已經出口欺騙,李達見麵必然揭穿謊言,不敢等兄長,要強行背李母走。這是日落時分,李達做工歸來,帶著一個飯罐子,大概率是李母的飯食。   李達進門,李逵無可躲藏;拖累兄長許久,還是有兄弟情分,李逵來拜見親哥,這是十來年不見。李達見麵先罵。“你這廝歸來則甚?又來負累人!”這話可能不是純粗暴。   從後文來看,李達的形象其實已很立體:李母、李達、李逵三口都是聰明人,沒有糊塗漢。這種情況下,我認為這句話的正解應該是,你不該回家,在這裡隻有坑害我們,也不是什麼安全地界,你不要停留,趕緊走。當然,這層含義外,包裹著李達順便帶著的長期以來的怨氣,畢竟李達不可能指望李逵來能有什麼好事,所以直接見麵就罵。李母回護小兒,順便向李達求證“鐵牛如今做了官,特地家來取我”。   從此前客觀記錄的反應來看,李母在李逵報做了官後是很自然的欣喜表現,那是明確不知道李逵的實際情況。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而李達又顯然知道,甚至因此受過苦,經過事,印象深刻。兩邊相對之下,那應是李母確實疼愛李逵,李達沒事也不願讓母傷心,因而瞞報了自己受苦之事並不告知李母,這樣李母才能不知道李逵被通緝。現在李達見自己瞞報實際狀況讓母親有被欺騙的風險,於是趕緊把事說明。   首先李達直接否決李逵言語,再以過往事跡回顧、最新信息、自己前段時間的真實經歷告知,讓李母印證自己經歷,明白事情。李達說“要捉我到官比捕。又得財主替我官司分理”、“又替我上下使錢,因此不吃官司杖限追要”這些經歷對李母生活毫無影響的可能性極小(那幾天李達未必能及時帶回飯),李母搞不好就前幾天剛被餓過,對李達發過脾氣。因此說到這裡,李母不可能還不明白李達說話是真,李逵見麵扯謊。   同時在李逵的視角裡,對李達的這些話又有不同的信息理解。李達知道李逵情況,並且又新增負累不少。江州行移公文已到,但李達受財主照顧(不論是真照顧、還是為誘捕自己而假照顧),自己客觀上是拖累了家人,但不算嚴重。財主出麵替李達上下用了錢,又提了賞錢三千貫,那麼這個財主歹意設陷阱的可能性大過好意;李達受了財主救災用錢的恩典,無力償還,恐怕要對自己動手。因此“你這廝不死”其實是以不好的口氣在告訴李逵,你再呆下去,就是死局。聽完這話,李逵按當下道理,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建議帶哥哥一起上山,無視規則,就能擺脫鐐銬。這從李逵的視角來看,確實是徹底的解決方案,是“理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