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裡李達大怒,這其實可悲。作為村裡一個長工,一個不敢殺人反抗的主,受長期壓迫的對象,自己無錯、卻受李逵罪責長期拖累的人,對於反叛朝廷、上山落草之事談都不敢談,而是直接發怒。這發怒、連逃都不願出逃的邏輯,無論是被當時奴化教育道理成功,還是出於對客觀形勢的合理判斷,還是對忠君、平靜而無出頭之日生活的甘之若飴和堅持,都是在現代人眼裡可悲的想法。是奴化教育成功,則社會教育可悲;是對客觀的合理判斷,則社會黑暗可悲;是隻甘於受苦忠君,則思維奴性可悲。當然,可悲的,遠不止他這一個,也不隻是這一個時期,畢竟多少年來,我不知能有多少人能認識到這個事件可悲,而不是理所當然。 李達怒後,無力教訓李逵、打走李逵,因著前麵的話語語氣,也不敢隨便動手,隻好留下食物就走。李達對李逵當然沒什麼好氣,但不是完全無情、應該沒有真害的打算。 以李達對事情的清晰認識,能把事實以這個邏輯講在麵前、讓李母和李逵雙方都立刻搞清局勢,不太可能意識不到,如果他真要害李逵,以李逵對自己有善意基礎的態度,隻要留下李逵過夜,李逵幾乎必死。且當下留李逵過夜,其實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事情。以李逵的提議,李達如果想要害李逵,隻要回答一句,“也好”,一點毛病沒有。甚至不需要馬上表現大喜,在發怒之後,逐漸表現得回心轉意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而當晚無論李逵是走還是不走,李達隻要做個手腳,李逵發生不幸的概率都是極大的。所以這裡以李達對兄弟還念情的心態,李達唯一沒做的事情,隻是離去時候沒有主動說上一聲“你卻在這呆著,我便找人來捉你”。 當然,這句話李達是不敢隨便說的,說出來李達就是明麵上都不念兄弟情義,將完全失去道理,且是在逼李逵動手。十年多不見,李逵究竟還有幾分親情,會不會真動手殺人,以李逵的名聲,李達應該沒有任何把握。 李逵兄長李達的名字,我理解方式是這樣的。從拆字去看,走土八土(意味著八方通行)是逵,走土羊是達。李逵是天殺星,李達是尋常長工。因此是理達而不殺,困作兩腳羊;不達而殺,得理逵。達在逵先,但達不能逵,天殺方能逵。自我翻譯如下:道理通達、事事明白但不出手殺戮,隻能被困,被富戶當作牛羊使喚;不管別人明白與否,符合道理就用殺戮手段,於是道理才能通行無阻。自己先需要道理明白,然後才能有世事通暢的可能;但隻是自己明白、還想著讓別人也明白,世事依然無法通暢;非得要動用暴力、用上殺戮手段,才能讓道理在世上通行。 這裡雖然李達語氣很不好——結合過往經歷、前幾天剛剛又險些天降牢獄之災、家裡老母無人照顧,估計還連累母親挨餓、母親因此罵過,語氣換誰也好不起來——但李達事實上是先當著母親和李逵的麵,讓李母和李逵都把事情先弄了個清楚,然後才再離開,所以李達行事確實很“理達”。李達一言不發離開,李逵心裡明白,按李達前麵交待清楚的話語,李達必然需要去找人捉自己。李逵心裡還念李達的恩情,所以李達不知道李逵會不會翻臉動手,李逵自己是明白、不願意翻臉動手的,所以等李達帶人回來,會導致自己“脫不得身”。從梁山出發時,李逵預先就準備了五十兩的大銀,就此留給李達,並有把握兄長看到銀子就不會再追。這兩兄弟之間的默契我實在不知該怎麼形容。 事情已經說清,李逵依然背了娘要走。李母讓李逵說清“你背我那裡去”。李逵隻回答“你休問我,隻顧去快活便了”。李母再不發言。 以如此明白的事實、李達交待清楚的背景,李母前麵對李逵話語敏感追問、又找了李達確認的聰明表現,隻能說是李母此時已經是內心貪婪、無視律法、甘冒未知風險也想要主動受用些日子。 李逵出門,圖快也好、防範李達大路追捕的風險也罷(雖然判斷李達不會來,但不見得能完全肯定、需要按李達追捕來做行動計劃),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還是選擇從小路裡走。此時李逵還算中午吃過飯、李母則大概率是一天未進食;李逵背母,隻顧“理魁”,李達留下的飯罐子卻沒有帶上——這卻成了後來李母生死的關鍵因素。我隻是感嘆,但說不清作者在這裡如此發展,合情合理符合每一個人物性格和條件(李逵隻抓主要矛盾、李母眼瞎不能自主,且選了李逵意味著未知,隻貪圖後續享受而不認為這個飯罐值得惦記、李達恐怕是心思周密的而不隻是簡單的巧合而留下飯罐)的同時,是否還喻義著什麼。 李達趕去財主處,帶來十個旁白沒提帶器械、沒提特別粗壯,應該是空手的普通莊客。以李達對李逵武力可能的了解,看過李逵帶著樸刀、腰刀的狀態,這明顯不可能是來抓人,這隻是來自證清白、對李逵表態、趕緊逼走李逵,以防止李逵此前行蹤已經暴露、自己不自首而再次連累到自己。李達最多能靠著自己人多,李逵手不夠用,並且李逵念情不動手殺戮這些可能,才能考慮是否可以奪回母親。因此這時“奔來財主家”、“飛也似趕到家”,急切點在於爭取奪老娘、怕官府比自己先到、李逵逃跑晚了,而不是怕李逵跑了。然而這麼短的時間,無論是老娘已自己做出決定,還是李逵已強行帶走老娘,對李達都屬於不可抗力的存在。 李達見到銀子,大概率其判斷是兄弟情分就此已盡——這並不一定是李逵本意,因為李逵現在銀子多的是,對李逵而言,這銀子可能隻是因十年前的連累略作回報,畢竟李逵出發時並不知道這次又新連累了李達,但李達不可能敢這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