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喚山門,秋穎暗神傷(1 / 1)

太昭遊仙錄 玉谿山人 4964 字 2024-03-21

龍潭角正如其名,形似一個尖角向前突出,隔著白龍江與鳳城相望。   白龍江水在這裡流速變緩,江麵一片遼闊,片片白帆搖曳。這裡是去往鳳城的另一處渡口,來往百姓商旅極多。   而渡口邊,一小片臨江山坡上建有一個祠堂,遙看著白龍江流淌,正是陳靖姑祠。   “陳靖姑尚在閭山學法,未得道前,曾遇劍州大旱,她心憂百姓,便在龍潭角設壇祈雨,終得甘霖普降。而設壇之處,就是這座小祠。”   敬秋穎邊說故事,邊帶林瀾走入了這座小祠。小祠麵積甚小,院內十分逼仄,隻容下一株大榕樹,一套石桌椅,外加一個近乎墻壁似的供堂。   供堂上有兩座神龕,中間供奉“閭山許真君”,那是一個右手高舉拂塵的花白胡子形像,旁邊則是“臨水陳娘娘”的神像,麵容飽滿莊嚴。   “這塑像一點都不像,許真君身配雙劍,手持寶鏡,一副美髯垂胸前。陳靖姑更是麵容清約,身若蘭馨。哪是神龕裡的這般模樣?”敬秋穎看到神像氣鼓鼓的抱怨。   林瀾則一言不發靜靜的感受著這片天地,頭上榕樹枝丫交錯,氣根纏繞條條垂下,更有新生綠芽點點在梢頭。透過狹窄的祠門,隻能看見一小段的江麵,這座祠堂就這麼對著江水蒼綠,悠悠百年。   隻是神像依舊,不知真仙何處?   這座小祠不似大雲寺,日日香火鼎盛。隻有到特殊祭日,周遭居民百姓才會攜老扶幼入祠內參拜祝禱,平日裡不過二三人參拜。   所以先前敬秋穎看到大雲寺的禁製受香火催動運轉正常,才會對林瀾說來了就知曉,因為這處祠堂亦有香火供奉。   林瀾輕車熟路的喚出神籙,果然法陣感觸到神籙,接引白光一掃,把兩人收入陣中。   陣中一柄白玉如意高高懸起,下方鎮著一個蛇頭,時不時落下一道白光掃蕩。這蛇頭已經煉化的隻剩麵額那塊,依稀還可以看出這蛇額隆雙包,唇邊有須,幾近化龍!   “此處有陳娘娘設壇遺址,加上鎮壓的又是最重要的蛇首,所以禁製法陣威力為三地最大。法陣中樞法器更是陳靖姑娘娘最喜愛的【紫昀水金八卦三寶白玉如意】,為了煉化這條蛇,都舍在法陣裡了。”   林瀾突然發問:“為何其他兩件法器都沒有靈智?”   “你以為法器生有靈智是很普通的平常的事嗎?器無靈則為器,器有靈則稱寶。”   “所以你是法寶?怎麼與書中所寫不同,誌怪小說中寫的法寶不都是翻天覆地,威力無窮嗎?”   “你說的那些都是攻伐類的法寶,自然以威力著稱。如劍、刀、勾、針、環、尺等;也有護身類的法寶,如煙、珠、傘、碑等;像我這樣的鏡、鑒、屏、符形製的法寶更多的是做為門派裡傳承用的。有些攻伐類的法器雖然沒有靈智,威力也遠勝於傳承類的法寶。”   “為何隻有你坐鎮的那處禁製出了問題?”林瀾幽幽蹦出一句。   “那是因為隻有那處禁製沒有香火願力!誰知道後來會遭逢這麼多變故,不是我的問題!我可是閭山門內數一數二的好法寶,當初可是許真君央求師曠,才得到我的……”敬秋穎頓時漲紅了臉,沖著林瀾直囔囔。   而林瀾已經轉過身去,假裝抬頭研究法陣的陣紋:“這法陣真是神妙啊!”   徒留敬秋穎在原地氣的直跺腳。   這處的法陣運轉境況比大雲寺還好,鎮壓的蛇首估計再過數年就會被煉化殆盡。   兩人合計一番,依舊是不做改變,神籙一晃就出的陣去了。   陣外,小祠內,林瀾走至神龕前,叉手向二仙神像恭敬施禮,心想許真君必然已是神仙成就,陳娘娘也是地仙以上,二仙長生久視,不知道來日可否有緣法親見二仙。   及至出祠,敬秋穎神思恍惚,臉色變幻,好像暗下了決心一般指著對麵江中:“閭山洞府就在江底。”   她伸手一招,本體銅鏡從林瀾懷中跳出,懸浮在空,麵朝白龍江,念了一段法詩:“閭山原在江中心,要開之前三年春。三千年滿開一度……自古有緣相會遇……”,邊念邊踏步行罡,步伐怪異,兩腳始終在一條直線,腳尖、腳跟前後相接,著地的順序是先腳掌,後腳跟,身體微微顫動。   隨著敬秋穎的做法,空中的銅鏡光華流轉,放出一道青濛濛的光直射白龍江中,江上往來百姓船隻竟似看不到這光一樣,談笑依然。   光柱跟著敬秋穎指訣移動四處探照,好像召喚山門,又好像在江中尋找什麼。   良久,光柱由盛及淡,閭山洞府並未回應銅鏡的召喚,光柱也未照出江中甬道。   敬秋穎息了法術,默然無語。   從和林瀾相遇起,無論是嬌俏柔媚,莊嚴大氣,還是嬉笑作弄,一直都是神采飛揚,頭顱高高揚起的敬秋穎此刻卻好像失了魂,喪氣的低垂著頭   一時間,祠內寂寂,隻聽見微風吹過樹蔭的沙沙聲,還有遠處濤濤的江潮聲。林瀾感受到敬秋穎的傷心,卻不知道該怎麼安慰,欲要出言,張了張嘴,卻又合上,隻是默默的站在她身後,無言相伴。   “原本想著若是能召出洞府,憑你和閭山的淵源。你就可以拜入閭山門下,也不必日日憂心不得修行正途。誰知道…”敬秋穎突然出聲,卻依舊低著頭,看不清臉上神情。   “無妨,天下之大,煉氣修真者多矣,我不信我是無緣之人,往前去罷,總有機緣。”林瀾輕聲說。   “你這人,總是這樣,年紀不大,說話卻老氣橫秋。”   林瀾抬頭看了看枝丫交錯的樹蔭,沒有回答。或許從父母亡故之後,自己就沒了那少年心性了。   “如今丹霞交待你的事已經完成了,你之後如何打算?”   “九洲之大,我隻在一隅中的一隅,大荒之內,五嶽壯麗,四海遼闊,名山秀水滔江惡澗更是不可計數。既然從小鎮出來了,就多去些地方看看罷。”   “你也莫要再心傷,我猜閭山應是為了躲避百年前的大亂,才閉山門隱世不出。現在虛霩之中靈機漸漸恢復,那閭山也自然會重新現世,到時你就能回歸山門啦。”   “唉,那在回歸閭山之前,我隻能跟著你了。按我原先在閭山所受的供奉,你需得每日三時焚香祈拜,還要獻上鮮果乾花,瓊漿玉液,龍肝鳳髓……”敬秋穎越說越離譜。   林瀾見狀,知道敬秋穎已經恢復,就笑而不言,抬步走出祠堂。   “哎。我還沒說完,你等等我……”   林瀾回到賽月亭坊曾住宿過的旅舍,在幾次來回奔波後,終是在官府領回了自己的書婁。然後去到坊市,準備尋個代步工具。   豪門貴族之家出行多乘車或輿,輿有肩輿、腰輿、襻輿等,車有馬車、牛車、驢車等。不過劍州地處南方,多山多水多丘陵,車輿出行不便,所以當地百姓更喜愛乘船以及騎馬、騎驢。   林瀾在坊市轉了一圈,不見有人販馬,倒是驢騾的租賃生意非常紅火,不少租賃長店都開在一起,店裡賃驢小郎都在門口爭相招攬顧客。   按敬秋穎暗中的指點,林瀾挑了一隻肥碩健壯的青驢,也不租賃,直接用水晶宮裡取的金銀付訖。   乘著青驢沿建江一路北上,一人一鏡穿村過鎮,有時住宿於城內旅舍,有時走的興起,過了日頭就尋廢廟棄屋過夜,捕鳥獵獸,揣摩術法,偶爾還消滅一些不成氣候的鬼魅靈精,也算是別有野趣。   路上若是聞得何處有仙神傳說或是道家遺跡,就去探訪一番,可惜皆是失望而歸。這些傳說基本都是凡人穿鑿附會的流言,並無半點真跡。   偶爾也會遇到匪寇擋道,不過是些學了三腳功夫就去嘯聚山林,欺負平民的蟊賊,林瀾遇著了也不吝行俠仗義,統統送他們一命嗚呼。   一路且行且遊,大概走了一個月左右的光景,此時已是四月晚春初夏時節,山間道旁桃花艷艷未凋,綠葉翠翠新生。   “崇嶺俊秀,危峰層巒。九曲環繞,一峰獨聳,餘者三十五峰如青螺綴玉帶。真是秀美絕倫,不愧是三十六洞天裡排第十六的【真升化玄洞天】!”   林瀾手拿一本傳真天師杜光庭的【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看的津津有味。   他身穿天青長袍,袍邊暗繡白雲圖案,額綁墨鬕,髻束玉環,腰間還掛著柄三尺長劍。單單看他這衣裳伶俐,風姿俊逸,加上手不釋卷的模樣,活脫脫一個上京趕考的富貴人家讀書郎。   “地仙居福地,神仙入洞天。像這種世間知名的洞天肯定也是躲災封山不出了,縱然知道洞天就在這崇安場武夷境內,咱們也難得山門而入。”   林瀾身後跟著那隻胖大青驢,驢背上馱著一個搭褳,一邊掛著顏色古舊的書婁,另一邊的袋口放著銅鏡,那懶洋洋回應林瀾的話正是從銅鏡中傳出的。隻從兩人啟程出遊,隻有無人時候,敬秋穎才會現身,白日裡也就偷偷出言應上林瀾幾句。   林瀾卻自得其樂,這一路遊歷,風景山水看過許多,各色人情也見識不少,比之原先的局促拘謹,也開始變得意氣暢洋,平日裡笑容也多了,時不時還和敬秋穎耍耍嘴皮子辯上幾句。   “兀那小兒,速速交出錢財,不然你耶耶手上大刀可不長眼睛!”   一聲怒喝從道路前方傳來,十來個衣裳破舊的漢子從路邊稀稀落落的沖上來,正中擁著一個黃髯微曲,頭發糟亂,手提短棍,敞著胸懷的壯年男子,正是開口攔路之人。   林瀾抬頭瞥了這群人一眼,不禁失笑:“好嘛,又遇著一群不長眼的蟊賊。”   “轟!”   一聲暴響,數十條焰光如蛇如繩從林瀾身後竄出,向攔路的賊人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