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魏軍放火燒山時,王平便命多數士卒藏於營內帳中,隻帶五千人出營,佯做支援。途中遇到魏軍副將,兩軍互相試探交兵後,並未輕舉妄動。 他於前日得馬謖叮囑,在魏軍上山前並不全力進攻支援,隻做兵力不足狀出兵牽製。而後他遙見山腰上兵鋒稍緩,便按計劃領兵向前,似要幫助山上蜀軍打通封鎖。在王平得帶領下,兩軍雖互有折損,戰線依然徐徐推進,離山腳更近一些。但隨後對麵張郃帶人趕到,敵軍士氣大漲,雙方戰線僵持不下。王平隻作不敵,並不與張郃交鋒。且戰且退之下,又回到了營外三百步處對峙。大營左右兩側山腰上,蜀軍令旗搖動,似有弓弩手隱隱對魏兵形成威脅。 張郃此番突襲街亭,所帶大軍均是輕騎,雖有部分刀盾手和弓手,卻也是騎兵下馬臨時拚湊而成,若要強行攻營或者攻山,實屬不利,於是魏軍也緩緩退去。 擊退王平的張郃,終於察覺到了異樣。如果馬謖真的像自己之前認為的那樣平庸無能,又豈能掌握如此精妙的戰法。若是攻城戰中,守城方有此法相助,便是據十倍之敵也不是難事。“但你萬餘大軍困守孤山也是事實,如今缺了水源,且看你能撐多久。”想到這裡,張郃心中稍安,也不做無謂的犧牲,此時想要硬吃山上人數不低的敵軍,不說能否成功,便是勝了也是慘勝,還是再渴上蜀軍半天為好。 於是他令士卒輪換繼續圍山,大軍嚴陣以待,謹防蜀軍突圍。同時派遣數名探子到四周上山,窺探隘口蜀軍大營,同時謹防伏兵。 日頭就在雙方的拉扯中,來到了午後。經歷早上被‘套路’後小敗一輪的張郃,早已收起了輕視之心。而在逼退王平後,他愈發感覺不對勁。不說山上的孤軍在失去水源一夜加今日半天後,仍舊不亂,也沒有孤注一擲的下山突圍。連王平這邊也顯得太過平淡,雖說是被自己逼退的,但對方卻能做到且戰且退絲毫不亂,如此精銳卻沒有給予自己足夠的壓力? 他察覺到,不管是山上的馬謖還是隘口的王平,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對於山上被圍困的大軍,並沒有表現出足夠的急迫!雖然這兩軍看似有來有回,對魏軍互有牽製。但戎馬半生,履歷戰陣的張郃,通過半天的交手,已然有所明悟,蜀軍的安排必然沒有表麵上看到的這麼簡單。自己昨天確實是大意了!想罷,他命人喚回之前派出的探子,準備細細詢問蜀軍情況。 日漸西行,下午的溫度有所上升,山頭上失去樹林掩護的蜀軍對於飲水的需求量在逐漸增加,馬謖心中的壓力也在慢慢積累。在午後的悶熱環境中戰鬥,對山上的蜀軍是一場嚴峻的考驗。他明白,自己之前的布置和手段並不能完全騙過張郃這樣的名將。一旦被張郃看出虛實,那麼自己山上這麼點人可就危險了。“快了,再堅持一下,按時間魏延應該快到了。” 然而就當馬謖估算著魏延的行軍動態時,他卻發現山下魏軍的調度非同尋常。此番魏軍不再像早上那般,隻派出部分前軍進行試探。除去部分圍山的魏軍外,數萬人馬往山腳下列陣。不一會兒,魏軍分作數隊,多個方向同時開始攻山。似乎要不濟傷亡和代價強行拿下孤山上的蜀軍。馬謖神色凜然,自己經驗不足,果然還是被張郃看出了破綻。隨即發號施令,令各隊人馬按計劃應敵,誓要守住陣線。 時間回到魏軍大舉進攻前,張郃對所有哨騎、探子一一問詢,發現了兩個問題。其一,蜀軍營寨規模雖然隻有五千人,但營內卻十分嘈雜。其二,根據探子稟報的昨日蜀軍埋鍋造飯的情況,張郃發現燒飯的時間太久了!不管是灶坑的數量,還是輪換時間,都與其營寨規模一致,但炊煙持續得時間足足有兩個時辰,五千人的灶鍋配給,為何需要燒兩個時辰!結合此前種種,張郃終於明白,蜀軍大軍在山下,那麼山上是否隻有少股兵力?隻不過是作為誘餌吸引自己的注意而已。 是什麼樣的誘餌要用主將做棄子,又是什麼樣的謀算要拿主將當誘餌? 張郃不知道,可他知道不能按對方的心思再拖下去了。除非自己現在就退走,可如此一來,整個隴右戰局牽一發而動全身,魏軍的全盤計劃都會因為沒有拿下街亭而無法展開,郭淮那邊麵對諸葛亮大軍也無法久持。自己豈不是要成為罪人?他不願意! 心中主意已定,於是張郃傳令全軍,全力攻山。 在魏軍不計代價的進攻下,魏軍很快就推到了第一陣地。此時陣地內,正在指揮士卒與魏軍白刃戰的李盛,擦了下眉間的血水,吞聲自語道:“參軍,援軍真的能趕到嗎?”他察覺到,第二陣地的弓手支援已漸漸不足。一方麵魏軍先頭部隊已突破至壕溝前,弓手因怕誤傷的原因,隻能繼續對陣地下方壓製,可卻架不住對方不濟傷亡的推進。魏軍利用人數優勢,不斷的間隔輪換,多麵進攻。此時的李盛已感覺體力不支,但眼眸中透出一絲堅毅,“今天哪怕是交代在這裡,也要多拉幾個墊背的,還想跟著馬參軍多學點本事呢,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可惜。” 就當李盛做好國捐軀的打算時,他聽到後方陣地上的鳴金聲,回頭向上看去,令旗揮舞。李盛會意,指揮士卒往上麵第二陣地退去。同時第二陣地亦派出有支援,接回他們與馬謖匯合。而魏軍也不追趕,隻是穩穩拿下第一陣地後,繼續整軍。在有兵力優勢下的張郃,指揮魏軍所展現出的大成持重,令所有蜀軍將士感受到了非同尋常的壓力。待李盛回到第二陣地清點人數後,如此損失不由令他牙疼,原本下方陣地的一千五百人,已不足七百。此時魏軍仍在徐徐向上攻山。 馬謖此時雖然出奇地冷靜,但在和平年代生長的他,即便在理智上明白,戰爭沒有不死人的,但看到無數士卒的犧牲,此刻的他才切身體會到那句“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自己做出了計劃和部署,即便最終能夠戰勝對方,也是建立在無數將士的犧牲上,同時也愈發明白為什麼諸葛亮用兵會那麼謹慎。自己的每一次謀劃,都在影響著許多人的命運!思緒轉動之間,魏軍前軍已大規模爬上第一陣地。看這情形,稍後調整結束便會繼續往山上攻來。馬謖遙望著山下再次輪換休整的魏軍,心知最艱難的時刻到了。遂收斂心神,急命人傳旗語給王平進行下一步計劃,神色中帶有一分銳意,喃喃自語道“成敗就看下一步了。” 隨著戰事的推移,天空逐漸染上橙色的絢麗漸變,夕陽照在長滿雜草和荒藤的街亭古道上,荒草和荒藤被夕陽映照得金黃,仿佛每一根沾血的草尖都在訴說著戰場的殘酷與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