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石秀自我介紹完畢,楊雄再問那兩客人。石秀繼續掩護,你來的時候動靜太大,他們以為要鬧事,躲了。楊雄不再關注,先請客喝酒解散了二十多手下。基於石秀先前的行為和交待,楊雄很講義氣,願意和石秀結義兄弟,提攜石秀。這對石秀不在正常預期範圍內,石秀大喜。石秀首先要定名分,搶先問楊雄年齡。楊雄報了二十九,石秀趕緊報了二十八。基於石秀此人言行,我傾向石秀在《水滸》全書中沒有給出實際年齡。他的年齡是因楊雄而產生的。楊雄是多少歲,石秀必定至少小一歲。不論實際年齡如何,絕不會比楊雄年長。當然,也可能是恰好小上一歲,反正我不太相信,我隻當沒聽過石秀的話。又,對一般讀者,石秀話以誤導居多,信息八九成真總是有的。現實中與這類人打交道時聽話一般要結合此人習性和所處環境,說話不能不信,也不能完全信。一旦有利益沖突,需要很費精神。 拜了四拜,石秀沾上了楊雄關係。楊雄認可,大喜。既然已和楊雄結拜,在本地有了依托,石秀就沒有再去找戴宗入夥。於是後麵戴宗楊林又打聽了兩天公孫勝,糾合飲馬川人馬,自回梁山去了。楊雄結義了兄弟,和石秀飲酒。楊雄丈人潘(攀)公登場,帶了五七人找來。 楊雄見了丈人,起身尊敬。丈人是來幫襯的,楊雄解釋交待。潘公道好,讓安排酒打發帶來的五七手下。隨後楊雄請潘公居中,義兄弟上下首坐了喝酒。潘公巧雲(說話),認為女婿結的義兄弟形象好,對女婿有幫助,順帶抬楊雄“公門中出入”雄壯,一話兩誇。潘公問石秀做什麼生活。石秀不提賣柴,掉楊雄身價、容易招鄙視;潘公是本地人,石秀也不提隨叔父販羊馬一節,怕巧合被對出問題,隻提父親,“先父原是操刀屠戶”,帶偏話鋒;潘公順著問石秀是否會屠;石秀“自小吃屠家飯,如何不省得宰殺牲口”這話前半句往偏裡帶思路,後半句反問,又有誤導嫌疑。恐怕石秀小時見過,但沒操過刀,後麵能當屠戶,恐怕是石秀基於販羊馬的底子、憑借巧勁現學的。潘公交待,自己是屠戶出身,年老殺不得(結合後文巧雲曾嫁王押司,也有可能是公家人家屬不便為屠,這個我不知當時習俗,不確定),又因楊雄身在公門(可能是原本曾期望女婿接手,女婿另有高就,難道王押司階段潘公還在為屠?如果不是,則是潘公隨口把責任推給楊雄,免提王押司),就不再經營屠戶。三人都有自控能力,酒至半酣,結錢出門。石秀地位最低,大概由他結賬。石秀並沒有因方便,隨手拿出梁山人那裡得來的整錠銀子,而是把自己挑來的柴折價抵在前頭。整銀子一個是不符合自己挑柴的身份、不好解釋,二是銀子上可能有梁山周邊鑄銀莊子的標記,三是留著可能用作未來的信物。當然,石秀不知道楊林沒去過梁山,楊林處掏出的銀兩可能不足以在上山時取信(當時場景下,因戴宗交待,楊林掏戴宗包裹的可能性也很大),所以這裡有一部分聰慧可能誤會了,但依然是必要的。此外,石秀既然和楊雄結拜,接下來也不能繼續挑柴出門再賣,所以怎麼都要處理掉,店主人願意收就直接先折了,不夠的再拿碎銀子或零散銅錢補,也是方便做法。 陽雄內容。楊雄到家,先喊妻子來和石秀相見。妻子從未知道有石秀這號人物。楊雄稍稍不滿於妻子的疑問,要求先按吩咐完成禮節。潘巧雲(攀巧雲,攀著巧言令色)曾嫁過薊州本地王押司,近兩年前王押司身故(準確時間是一年九個多月),轉嫁楊雄還不到一年。宋代按理要求夫死後二十五或二十七個月不能改嫁,按我查到的信息,元代基本沿襲,即潘巧雲的改嫁行為有問題;當然,是否元末時這一條款弱化,那我不清楚。不過北宋有特殊條款“女居父母及夫之喪而貧乏不能自存,並停百日外嫁娶”,允許夫喪後貧窮婦女隻守節百日,就可再嫁。潘巧雲是可能鉆這條的空子的(嚴格來說潘家肯定不算貧乏,但有這個條款在,花些錢應該就能讓她適用貧乏的條款)。石秀對嫂子守禮尊敬,率先施禮;潘巧雲不敢受;楊雄出言,讓潘巧雲受半禮;石秀行了整禮,潘巧雲回了半禮。楊雄隻處理外務,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交待家裡安排石秀衣裝,同時安排去取了石秀行李。潘公和石秀商量著開張業務。潘公做主,安排石秀的地點是靠近井水的偏僻處(斷路小巷);石秀認可;潘公又安排石秀管賬,石秀就此開張。 實秀喻義猜測。晁蓋等頭領認得宋江,但梁山上下數千人對宋江未必那麼服氣。潘(攀)巧雲原嫁王押司,某種程度上可稱為“原王家娘子巧雲”。這個王押司,喻義上應該指向王倫,梁山原是王倫的基業。石秀隨後遇到的是王押司兩周年,宋江鬧完江州回到梁山時大概也是王倫兩周年。火並王倫的日子不太能準確確定,早的話是七月初,最晚不會晚於八月中。宋江進入梁山大隊是七月中,到達梁山正常應該是八月初。基本對得上兩周年的日子。當然,這個原王家娘子“攀巧雲”本來就是“王倫”的伴侶,十分順理成章。並不需要指向朱貴杜遷宋萬三人,更不可能指向林沖,性格是對不上的,隻能說是梁山上下原就有這種風氣從來未曾經過整治;這兩年來,此風愈演愈烈。晁蓋基本不管具體事情,交待了梁山上下、取了宋江家屬,宋江在梁山上管理具體事務,開張整頓。這階段潘公有可能喻義指向吳用,但這樣喻義影響太大,當前流傳文本痕跡不足以支持;我覺得偏於牽強,不準備按這個說法開展分析。有興趣者可以自行試試。多數時候,我按喻義梁山眾頭領來分析潘公。巧雲和裴海公兩個,作為潘公的親女和乾兒,可能喻義梁山頭目和嘍囉。這個喻義大部分能通,但不是特別必要,部分地方不妥,因此暫時還是按兩股風氣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