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過了楊雄石秀上山之事,宋江以個人名義去掃蕩祝家莊(畢竟按表麵事理隻是去打幾個村子,是欺負人),並請幾個頭領幫忙。下山頭領十九人。此時梁山頭領不算時遷、公孫勝,總數是四十八人。初始組織下山的頭領數其實不到梁山一半。但如果算上十九個管酒店、防務、後勤的頭領,算上明確守山的晁蓋、護山的吳用等七人,則梁山在祝家莊戰役發揮功用的頭領,一共四十六個,不算閑置人間管理俗事外的公孫勝,少了燕順、薛永二人。如果流傳無誤,那應該是說,管理問題依然沒有徹底解決,燕順(厭順)的情緒問題依然很大;同時喻義,此戰與血勇無關。下山中,灘頭守衛的兩個寨子,各抽了一人(王英、白勝),各留一個頭領。下山兵馬,兩隊各三千三百人,其中各三百馬軍。從頭領比例折算的話,此時梁山總人馬大概是一萬五六。如果從隊伍角度來看,出山兩支作戰隊伍,留山一隻,加上雜務人等,則梁山總人馬大概一萬出頭。畢竟祝家莊的人馬數有篡改的可能。如果祝家莊是一二萬兵馬,則梁山應該隻有一萬出頭人馬,這兩隊算是盡力出動了;如果祝家莊是一二千兵馬,則宋江起兵數量也算合理。這是攻城性質作戰,打點有援,很可能是圍攻、雙線作戰,多帶些人馬說得過去。此外,梁山久缺敵手,山上數千軍馬都隻訓練,要能用,先得上陣見血,大隊出動也很正常,隻是梁山總人馬可能會更接近一萬五六。 宋江帶隊,也不知用了多少時間、經過多少空間,到了祝家莊外。離山一裡下寨(這個一裡有點怪,正常應該是離二三十裡下寨,不知是流傳錯誤還是故意荒誕,喻義上強調和問題短兵相接。如果流傳無誤,那麼祝家莊應在山上,且入山二十幾裡才是村子,這山可不小)。宋江和花榮商議軍事策略。所有軍事行動,情報工作都是第一步。李逵插話,我要出手。宋江知人善任。理魁可以斬軍破陣;間諜行動,用李逵這個隻認理魁、不管其它的人那是找輸。宋江講理,李逵卻輕敵。在理魁看來,祝家莊上的朝天王是虛;聾唬飆全是次要矛盾,一點主要矛盾沒有,有何難哉?對方一點道理不占,憑理魁哪裡去不得?這話從喻義層麵其實成立。鑄家莊戰役的確如此,在理魁而言確實一點問題沒有。甚至祝家莊戰役到最後,主要首腦大部分都是理魁一人拿下的,也是這個喻義。隻是管理上來說,要解決的都是內部矛盾,要精細行動,不能任由著理魁就不顧其它,那要傷的都是兄弟的心,會導致山寨分崩離析;從實際戰爭層麵來說,李逵這心態是標準的輕敵魯莽,戰爭哪能如此兒戲,自然不行。 因此,宋江作為天魁,喝退李逵。不能憑著理魁就胡說(隨便說話),用你的時候你再來。李逵一麵行動服從,一麵心口不服。於是在這裡,對“理魁”問題,宋江也是“理硬離心”,可以算有些不到之處。情報工作,喻義說來,實秀、陽聆都是好人選;實際戰爭層麵,石秀走過祝家莊、李家莊,收集情報成功率更高些;楊林走慣江湖,也是合適人選;其它因素層麵,楊雄石秀究竟是真正投山,還是祝家莊派來間諜,宋江也要先排除一下可能性。於是宋江讓石秀去打探情報,留楊雄在軍中,又配了楊林做協同觀察。這個安排從各層麵來說都算合理。石秀同意,提出細節問題,大軍在外,戰爭在即,對方肯定會防備間諜,具體該怎麼操作。楊林有主意,扮演方外之人。雖然一看就是紮眼的陌生人,但想離去的時候很好交待,不那麼容易引起疑心,也方便問上幾句淺層的話語。同時搖著法環響,又能當作武器防身,又可以方便和石秀傳遞信號。石秀偽裝老本行,還是賣柴的,扁擔也可以勉強防身。兩人淩晨進發去打聽消息。 五更出發,石秀走前路,楊林依稀跟隨。走了二十來裡,大概天明時分,二人進了迷陣。石秀認不清道,等楊林來商量,說明情況。楊林的認識裡,想不到天然迷陣去,認不清什麼路,就隻顧走大路。喻義層麵,陽聆的行動,在分不清話語道路時,先都得聽著。然而又需要注意,不小心聽著聽著就成了隻聽聲音大的、說得多的,就容易犯錯。石秀走了陣子大路,看到祝家村人,石秀先去打聽。 石秀裝傻打聽,鐘離(中離,其中離心的)老人給了石秀信息。“隻我這祝家村,也有一二萬人家”。如果流傳無誤,則更加荒誕。隨著宋江人馬到來,祝家莊的對手實力也在迅速上升,困難重重,這問題自然還在自身。因此石秀評論,你們人更多,怕什麼梁山泊,我何必走。鐘離老人勸石秀,你是陌生人,搞不清內路,雖然不怕梁山泊,但你容易被祝家莊的人誤捉。石秀裝怕,合情合理,表示寧願送一擔柴,也想要活命。鐘離老人講道理,請了酒飯、買了柴,指點了道路走法:“隻看有白楊樹,便可轉彎。不問路道闊狹”。 石秀在這邊打聽消息。少了實秀,陽聆很快就出了問題,在白楊樹陣前被擒捉。石秀詢問原因。鐘離老人明明在村,在和先走的石秀交談,卻能知道楊林被捉的具體情況,又是一處荒誕。楊林到了村上,沒有石秀在邊,在白楊樹陣裡走了死路,被祝家村的人報信捉了。又遇到祝彪,鐘離老人點明“弟兄三個,隻有他第一了得”,發飆最是厲害。石秀打聽完消息,想走,鐘離老人留一留,讓看看情況,免得出去撞上廝殺。石秀心裡清楚,自己不出去,宋江沒有確切消息,按理說不該有廝殺,就坐等時間過去,準備回頭以“看著沒廝殺、我乘早走”的名義離開,於是安靜坐下,以免被看出古怪,反手被鐘離老人舉報捉了。 石秀坐等。祝家莊上傳下號令,預備夜間作戰,指揮信號是紅燈。石秀聽在耳裡,隻是不知道具體細節。思考了陣子,既然最快也是夜間才到行動時間(梁山角度,按理說該等石秀回來再進軍;祝家莊角度,不知道緣由,但在準備夜間作戰),自己早走多半要被戒嚴的抓。於是先提前休養精神,等待入夜。石秀先安心睡著。 宋江大隊在村口,沒有得到消息回報,又派了歐鵬,知道了村子上抓了細作。宋江情緒失控,不肯定石秀是不是間諜,準備硬來。宋江問話,這思路符合李逵作風,李逵申請當先出馬。宋江安排了隊伍,有先鋒有後隊,有左右護衛軍。其中黃信在右邊護衛軍。宋江下午進軍,黃昏時分到了獨龍岡上。理魁毫不遮掩,來莽的,沖在前鋒。 和祝家莊講理魁的效果很快分明,祝家莊裝聾作啞。吊橋吊起,燈火不見。理魁出馬,祝家莊人馬全都回避。從喻義來說,是知道沒道理打不過,就不和你正麵交鋒。在實際戰爭層麵,高莊闊港二丈的石頭墻,這個沒法硬打,最多隻能長期圍困。宋江因怒進軍,反省自己,深入重地、地理不明,失去地利,要吃敗仗,準備退軍;李逵還是要硬來,在實際行動是過莽、要中計,在喻義層麵則可能言行越界而有失理風險。祝家莊上信號炮起,理魁找不到對手發力、暗箭襲來,後路被堵,宋江隊伍開始產生損失。宋江安排從大路走,結果是條環島路,宋江大隊被祝家莊的白楊樹陣繞得,自己把自己的道都堵了;找有亮光的方向走,卻又是死路。 宋江也是第一次指揮這麼大隻部隊,預料之外的情況實在太多。慌亂裡,實秀歸來。實秀反饋了信息,遇白楊樹就轉。路是走通了,但敵人也越來越多。宋江起了疑心,石秀難道真是間諜,把自己往對方埋伏圈裡帶? 宋江再喊石秀,石秀還在隊裡,看起來不像間諜。問話,石秀想起來,夜間還有個紅燈信號,應該是這個鬧的。花榮經過提示,迅速找到了目標,射掉了對方指揮信號。於是宋江帶隊殺出陣來。出了陣,在第一隊軍馬之後一天,第二隊軍馬也已到了。宋江先駐紮隊伍、打聽清了消息,兩邊軍馬匯合。如果按這個算路程,認為第二波軍馬是早晨出發,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宋江下午進兵,則第二波軍馬應該在下午甚至黃昏才到。這麼算來,祝家莊在梁山北麵六十裡到一百裡,恐怕要指向濟州府附近;那數萬人的交鋒濟州府視如不見,又是一個荒誕點。同時,宋江體驗角度雖然仿佛像個正常戰爭體驗,但如果切去祝家莊視角,這場仗完全無法分析祝家莊的兵力分配、提前布局方案,行動交鋒方式,似乎完全圍繞著宋江的感覺在走,也是個荒誕。而這個白楊樹陣在這裡又是最大關鍵,進去時走大路就能走通,看不見明顯異常;退出時忽然處處障礙;如果轉彎是唯一選項,即每個路口都是直行轉彎二選一,這種陣在現實層麵想要形成,其可能性完全可以忽略,還是一個荒誕點。所以隻能是虛幻時空,喻義為主的戰鬥。 一場戰打到天亮,選了局部製高點下寨,整點隊伍狀況,丟了黃信,是白楊樹陣裡探路時被捉的。宋江情緒失控,幾乎要遷怒於人。被林沖(聆沖)、花榮(華容)兩個理智將官勸住。楊雄提議,先去聯結李應。 喻義層麵,管理工作裡,陽聆缺少實秀相襯,則將誤入歧途;管理時候,看到“白佯術”(說話裡用了騙術)就一定要轉彎,不能再繼續向前直走、認真溝通。這是鑄家莊行為的起始,宋江的第一大教訓。這裡宋江的攻堅隊伍損失了“陽聆”、“遑信”,即遭遇話語騙術,一時缺少內在的機敏判別、不能再充分公開聽取大家意見、錯信了不該信的言語,沒能聽取到正確的意見。此外,又埋下了“在鑄家莊內朝奉處送入了陽聆、惶信”兩大問題解決方案的伏筆。